第一章 移动无线电通信概论 1
1.1 移动无线电通信在国民经济和军事中的作用和地位 1
1.2 移动无线电通信的分类及其应用 5
1.3 移动无线电通信的特点 12
1.4 移动无线电通信中的主要技术问题 14
1.5 移动无线电通信的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 17
第二章 统计通信理论基础 25
2.1 统计方法 25
2.2 平均值 27
2.3 遍历过程 28
2.4 累积概率分布 29
2.5 概率密度函数 30
2.6 常用的概率密度函数 34
2.7 电平交叉率 39
2.8 衰落的持续时间 42
2.9 相关函数 42
2.10 功率谱密度和连续谱密度 46
2.11 采样分布 48
2.12 置信区间 50
2.13 错误概率 51
第三章 系统技术规范 53
3.1 名词术语和功能的定义 53
3.2 美国移动台技术规范 55
3.3 美国基地台技术规范 68
3.4 世界上不同蜂房式系统的技术规范 80
第四章 移动无线电信号环境 82
4.1 移动无线电通信媒质 82
4.2 传播路径损耗 85
4.3 由散射体产生的多径衰落 88
4.4 热噪声和人为噪声特性 97
4.5 延迟扩展 103
4.6 相干带宽 106
4.7 800~900MHz频带中的多径衰落现象 108
第五章 平滑地形上的路径损耗 110
5.1 用模型分析法预报路径损耗 110
5.2 光滑地形上的传播损耗 113
5.3 起伏地形上的传播损耗 117
5.4 天线高度影响 123
5.5 计算传播路径损耗的规则 126
5.6 预报传播路径损耗的模型 128
第六章 丘陵地形上路径损耗和一般预报方法 136
6.1 以模型分析为基础的路径损耗预报 136
6.2 绕射损耗 142
6.3 决定路径损耗斜率的程序 147
6.4 路径净空标准 149
6.5 场强预报 150
6.6 信号门限预报 155
6.7 信号覆盖区预报 155
第七章 系统射频设计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158
7.1 天线设计的影响 158
7.2 天线方向性的影响 161
7.3 天线图型波纹的影响 164
7.4 高增益天线的影响 169
7.5 移动无线电环境中电磁场的独立性 170
7.6 无线电波极化的影响 174
第八章 接收信号的包络特性 179
8.1 短期衰落与长期衰落 179
8.2 短期衰落的模型分析 182
8.3 累积概率分布 184
8.4 电平交叉率 191
8.5 求衰落平均持续时间 200
8.6 以时间间隔为基础的移动接收信号的包络相关 202
8.7 以时间和空间间隔为基础的包络相关 204
8.8 以频率和时间间隔为基础的移动接收信号的包络相关性 207
8.9 以空间间隔为基础的基地台接收信号的包络相关性 209
8.10 功率谱分析 212
第九章 接收信号的相位特性 214
9.1 与移动无线电信号有关的随机变量 214
9.2 相位相关特性 221
9.3 随机调频特性 225
9.4 喀呖噪声特性 230
9.5 模拟模型 235
10.2 移动无线电调频 239
第十章 调制技术 239
10.1 系统应用 239
10.3 数字调制 254
10.4 扩展频谱系统 262
10.5 跳频差分相移键控系统 263
10.6 跳频差分相移键控的差错率和系统效率 267
10.7 频谱的效率和每个蜂房的信道数 272
10.8 改良单边带系统 273
第十一章 分集方式 276
11.1 移动无线电系统功能设计——分集方式 276
11.2 宏观分集方式——适用于不同场地的天线 277
11.3 微观分集方式——适用于同场地的天线 278
11.4 空间分集 279
11.6 极化分集 283
11.5 场分量分集 283
11.7 角度分集 284
11.8 频率分集 286
11.9 时间分集 290
第十二章 合成技术 292
12.1 宏观分集合成技术 292
12.2 微观分集合成技术 294
12.3 前检测和后检测合成 295
12.4 选择性分集合成 297
12.5 开关合成 303
12.6 最大比值合成 305
12.7 等增益合成 312
12.8 馈电合成技术 324
12.9 前馈合成 324
12.10 反馈合成(格兰任德合成) 328
12.11 多支路天线阵的合成技术 330
第十三章 信号处理 336
13.1 移动无线电系统功能设计——信号问题 336
13.2 比特流波形分析 338
13.3 比特同步和帧同步 348
13.4 音节压缩扩张 350
第十四章 干扰问题 354
14.1 干扰的影响 354
14.2 同频道干扰 354
14.3 邻近频道干扰 365
14.4 近-远比干扰 370
14.5 互调干扰 371
14.6 符号间干扰 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