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前言 1
第一章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与反和平演变 1
第一节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 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在当代面临的挑战 3
第三节 “和平演变”剖析 7
第四节 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斗争的基本特点 10
第二章 邓小平“长治久安”思想 16
第一节 邓小平“长治久安”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16
第二节 邓小平“长治久安”思想的基本特色 26
第三节 实现“长治久安”的关键 32
第三章 社会发展的战略意识与决策思维 35
第一节 战略是争取全局主动的谋划 35
第二节 决策是对重大问题作决定 38
第三节 邓小平的战略思想基础初探 42
第四章 审察和了解国情世情,是制定反对和防止和平演变战略的立足点 47
第一节 必须正确认识我国国情 48
第二节 必须正确认识当代的世情 54
第五章 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防止和平演变的根本经验 63
第一节 怎样才能很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64
第二节 我国防止和平演变战略得失探因 69
第三节 邓小平防止和平演变思想初探 77
第六章 加深对反和平演变战略的科学理解 91
第一节 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来观察社会历史 92
第二节 从宏观上把握“两种制度”的本质 100
第三节 新时期国内阶级斗争的新特点 104
第四节 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特点 110
第五节 增强综合国力,是建设反和平演变系统工程的中心轴 115
第六节 防止和平演变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19
第七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反和平演变 131
第一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132
第二节 党的基本路线是反和平演变的强大法宝 141
第三节 全面理解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147
第四节 划清和平演变与改革开放的根本区别 156
第五节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164
第八章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74
第一节 改革的理论依据 174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改革必须有一个完整的科学的认识 177
第一节 建立新经济体制的难点 184
第九章 建立新经济体制的难点和基本对策 184
第二节 对策的基本思路 187
第十章 自觉认真地解放第一生产力,夺取社会主义发展的制高点 194
第一节 科技兴国 生死攸关 194
第二节 人类对生产力的认识历程 196
第三节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和趋势 201
第四节 当今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205
第五节 夺取社会主义发展的制高点 209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实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 214
第一节 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进展及人们的疑惑 21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是在高起点上发展的经济 217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三种市场模式 219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想模式 224
第十二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230
第一节 政治稳定与政治制度的完善 230
第二节 加强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235
第三节 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39
第四节 积极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 243
第一节 从世界观的高度把握民主——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两个理论前提 247
第十三章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思路 247
第二节 全面地具体地实现民主——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四维构想 252
第十四章 多党制不适合中国国情 258
第一节 不同的政党制度是不同历史社会的产物 258
第二节 资产阶级的“多党政治”具有极大的局限性 260
第三节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263
第十五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265
第一节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265
第二节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化建设方针 268
第三节 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70
第四节 正确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成果 274
第十六章 要十分重视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 277
第一节 略论意识形态 277
第二节 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 281
第三节 “意识形态终结”和“重新意识形态化”及我们的基本经验 285
第十七章 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 291
第一节 党的建设必须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 291
第二节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294
第三节 着重于党的民主建设、法规建设和健全监督机制 300
第四节 真正关系到大局的是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