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鸿猷等主编;李祥枢等撰
  • 出 版 社: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800214826
  • 页数:641 页
图书介绍:

导论 1

一、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及其史学的研究对象 2

二、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发展的历史分期 9

三、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及其发展史的基本特征 30

四、研究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史的目的和意义 3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41

一、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4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41

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的创立 41

二、无产阶级革命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的创立奠定实践基础 4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 48

一、古代传统的军事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的重要历史渊源 49

二、近代资产阶级军事哲学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的创立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 55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为军事哲学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61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战争的基本观点 66

第一节 战争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66

一、战争起源于私有制和阶级 66

二、战争是阶级之间的暴力斗争 72

三、暴力是孕育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 76

第二节 战争与政治、经济、和平 82

一、战争与政治 82

二、战争与经济 92

三、战争与和平 97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军队的学说 102

第一节 经济是军队的物质基础 102

一、军队的阶级性质取决于一定的经济关系 102

二、军队的武器装备直接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105

三、军队兵员的数量和质量最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的性质 107

四、军队的组织形式和作战方式依赖于一定的经济条件 108

五、军队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111

第二节 科学文化是现代军队发展的一项必需条件 112

一、科学文化对军队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113

二、科学文化是现代作战体系的前提 115

三、科学文化是提高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必需条件 117

第三节 军队是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 120

一、军队是附属和服从于一定的国家和阶级的暴力工具 121

二、军队是有组织的武装集团 124

三、无产阶级军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 126

第四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战争力量的辩证分析 133

第一节 人与武器 133

一、武器装备的优劣对战争胜负起着重要作用 134

二、赢利战斗胜利的是人 137

三、人和武器必须在战争运动中有机结合才能构成强大的战斗力 140

第二节 士兵和将帅 142

一、杰出的将帅在战争中具有重大作用 142

二、将帅作用必须以广大士兵在战争中的作用为前提 145

三、任何军队没有军事知识就无法作战 148

第三节 民众在战争中的作用 151

一、广大民众参加的战争是“真正的战争” 152

二、人民游击战争是小民族制胜大民族、弱军战胜强军的手段 155

三、实行民众武装同正规军相结合 158

第五章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战略战术的辩证法 161

第一节 战争和起义的艺术 161

一、革命战争的艺术 162

二、武装起义的艺术 166

一、进攻的目的旨在夺取主动权 170

第二节 进攻与防御 170

二、最有效的防御是以攻势来进行的积极防御 173

三、追击与退却 176

第三节 集中兵力与分散兵力 178

一、战略的奥妙就在于集中兵力 178

二、“拿破仑的秘诀在于集中” 181

第四节 分析战争现象的辩证法原理 183

一、战争现象是同其他社会现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183

二、战争规律是可以发现的 187

三、战争情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190

第二编 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在俄国(苏联)的发展--列宁主义军事哲学 195

第六章 列宁主义军事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特点 195

第一节 列宁主义军事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95

一、当时俄国是封建军事帝国 195

二、1904年帝国主义的日俄战争和俄国第一次大革命高潮 198

三、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爆发的十月革命 202

第二节 列宁的军事实践活动与军事哲学思想的特点 208

一、列宁军事实践活动 208

二、列宁主义军事哲学的特点 222

第七章 列宁的无产阶级战争观 226

第一节 现代战争产生于帝国主义 226

一、帝国主义的军国主义本质 226

二、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 227

第二节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230

一、批判继承克劳塞维茨关于战争本质的观点 230

二、战争与政治的辩证关系 234

第三节 正确对待战争 237

一、区别战争性质的标准 237

二、对待战争的态度 239

三、消灭战争的途径和方法 243

第八章 列宁的暴力革命和武装起义学说 248

第一节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规律 248

一、无产阶级革命的首要问题 248

二、无产阶级革命的途径 251

三、暴力革命学说的重要意义 252

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经验 254

第二节 武装起义是俄国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基本形式 254

二、先城市后乡村的武装起义道路 256

第九章 列宁的无产阶级建军思想 261

第一节 建立和捍卫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必须有强大的红军” 261

一、革命军队是无产阶级革命不可缺少的工具 261

二、革命军队的建立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过程 263

三、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武装力量体制 266

第二节 无产阶级军队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269

一、党的领导是建设无产阶级军队的根本原则 269

二、政治工作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保证 272

第三节 建立强大的无产阶级军队必须加强训练,严格纪律,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274

一、加强军事训练 274

二、严格军队纪律 276

三、提高军队科学技术水平 279

第十章 斯大林对无产阶级战争观的继承和发展 282

第一节 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是现代战争的根源 283

一、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客观规律 284

二、帝国主义时期存在的各种矛盾 285

三、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是现代战争的根源 288

第二节 暴力革命是社会制度更替的必需手段 291

一、社会制度的更替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革命过程 292

二、暴力革命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需手段 293

三、暴力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 296

第三节 制约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 303

一、斯大林制约战争胜负基本因素理论的产生 303

二、经济因素 306

三、政治因素 308

四、军事因素 311

五、民众因素 313

第十一章 斯大林关于建立强大的国防和革命军队的思想 31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 317

一、建立强大的国防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重大意义 317

二、建立强大国防的主要观点 320

第二节 无产阶级革命军队的建设 327

一、党的领导 328

二、政治工作 330

三、武器装备 333

四、作风纪律 334

五、军事训练 336

六、军官队伍建设 339

七、预备队建设 342

第十二章 斯大林的战略战术思想 346

第一节 战略思想 346

一、战略在战争中的地位 347

二、制定战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纲领为依据 349

三、积极防御是斯大林军事战略思想的核心 350

一、策略与战略的辩证关系 354

第二节 策略思想 354

二、策略的最重要任务是规定赢得战略性胜利的斗争方法和手段 357

三、既联合又斗争的无产阶级策略思想 360

第三节 战争指导艺术 363

一、集中优势兵力 363

二、大纵深,高速度的进攻 366

三、诸军兵种协同作战 368

四、灵活地运用军事原则 371

五、重视人民游击战争 372

一、近代中国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及其斗争,为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的产生准备了社会条件 377

第一节 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377

第三编 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在中国的发展--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 377

第十三章 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发展的新阶段--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的产生 377

二、马克思主义及其军事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为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的产生准备了理论基础 380

三、中国革命战争的客观环境,是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产生的实践源泉 382

四、中国传统军事思想和外国军事思想的优秀成果,对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的产生有深刻影响 383

五、毛泽东特有的个人素质,是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产生不可缺少的主观条件 385

第二节 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386

一、毛泽东的早期军事活动和军事哲学思想的产生 386

二、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的形成 388

三、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的全面成熟 390

四、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392

第三节 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的突出特征和历史地位 394

一、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的突出特征 394

二、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 395

第十四章 战争观 398

第一节 战争的起源与消灭 398

一、私有制引起战争 398

二、战争是社会矛盾斗争的最高形式 399

三、只有消灭阶级才能消灭战争 400

第二节 战争与政治 402

一、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402

二、现代科学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没有改变战争的政治本质 405

第三节 战争与革命 407

一、战争引起革命 407

二、革命制止战争 409

三、武装夺取政权 410

第四节 战争与和平 411

一、战争与和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412

二、保持清醒头脑,制止新的世界战争 413

第五节 战争与经济 415

一、经济对战争起决定作用 415

二、战争对经济有反作用 418

第六节 战争的性质 419

一、区分战争性质的标准 419

二、对待战争的态度 421

一、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战争的基本问题 423

第七节 战争的目的 423

二、保存自己与消灭敌人的辩证关系 425

三、毛泽东关于战争目的的理论贡献 427

第十五章 军事群众观 430

第一节 战争与民众 430

一、兵民是胜利之本 430

二、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 434

第二节 军队与民众 438

一、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438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441

第三节 军官与士兵 444

一、军队的基础在士兵 444

二、干部是决定的因素 447

三、拥干爱兵、官兵一致 448

第四节 人与武器 450

一、要反对机械论与唯心主义 450

二、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452

三、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 453

一、维护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和平是国防建设的根本目标 456

第十六章 国防观 456

第一节 国防建设的目标和环境 456

二、国防建设要与国际环境相适应 460

第二节 国防建设的任务 462

一、建设现代化国防是国防建设的总任务 462

二、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具体任务 464

第三节 国防建设的途径 471

一、富国强兵,协调发展 471

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473

三、对外开放,洋为中用 475

四、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476

五、精兵简政,优化结构 478

第十七章 战争认识论 480

第一节 战争实践与战争认识 480

一、战争认识与战争实践的辩证关系 480

二、战争认识的辩证过程 483

第二节 认识和运用战争规律 486

一、战争是有规律的 486

二、战争规律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488

三、战争指导规律的性质 490

第三节 战争中的主观与客观 492

一、战争的主观指导必须符合战争的客观实际 492

二、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493

三、能动性在战争中 495

第十八章 战争方法论 499

第一节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499

一、形成过程 499

二、战争指导的思想原则 504

三、普遍指导意义 506

第二节 战争的全局与局部 507

一、全局与局部在军事上的相对性和确定性 508

二、全局决定局部,统帅局部 509

三、局部构成全局,影响全局 511

四、关照全局,掌握关节 512

第三节 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 514

一、力争主动,力避被动,是战争双方斗争的焦点 514

二、战争力量的优势与劣势,是主动与被动的物质基础 515

三、主观指导的正确与错误,是主动与被动互相转化的条件 516

四、灵活地使用兵力是战争指挥的中心任务 519

五、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521

第四节 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523

一、进攻和防御交替应用 523

二、积极防御 528

三、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 532

第五节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535

一、基本的方针是歼灭战 535

二、集中兵力是战胜强敌的主要方法 539

三、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 541

四、运动战是最后战胜敌人的必由之路 544

第四编 邓小平对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551

第十九章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的历史条件和主要内容 551

第一节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的历史条件 552

一、社会历史条件 552

二、“坚持和发展”的本质联系 554

三、邓小平军事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559

一、邓小平军事哲学思想捍卫,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 563

第二节 邓小平军事哲学思想是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563

二、邓小平军事哲学思想是指导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理论基础 564

第二十章 战争与和平的辩证关系 567

第一节 当代世界的基本问题 567

一、对世界基本问题的分析是正确认识国际形势把握时代特点的依据 567

二、当代世界的基本问题 569

第二节 战争因素与和平因素 572

一、战争因素并未消除,战争危险依然存在 573

二、和平因素明显增长,世界战争可以避免 576

第三节 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 581

一、战略性转变是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 581

二、战略性转变的实质 583

三、战略性转变的伟大意义 585

第二十一章 国防建设的辩证关系 590

第一节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辩证统一观 590

一、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 590

二、国防建设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与保证作用 594

一、科学技术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596

第二节 国防建设与科学技术 596

二、国防科学技术发展的道路 598

第三节 国防建设与改革 605

一、改革为国防建设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605

二、国防建设只能在改革中求发展 609

第二十二章 军队建设中的辩证关系 611

第一节 军队建设与战斗力 611

一、军队就是要提高战斗力 611

二、提高战斗力必须走质量建军之路 614

第二节 军队建设的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 618

一、“现代化”是军队建设的中心 619

二、“正规化”是军队建设的重要保证 622

三、“革命化”是军队建设的根本前提 626

第三节 军事训练,政治工作和后勤保障 628

一、军事训练是军队经常性工作的中心 628

二、政治工作的服务和保证作用 633

三、后勤保障为军队建设提供物质条件 639

后记 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