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生产力论 毛泽东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陆魁宏主编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43805332
  • 页数:308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一 从马克思到毛泽东、到邓小平,一贯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发展与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 1

(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和“有力杠杆” 2

(二)“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 4

(三)“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7

二 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观点 12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13

(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 18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20

(四)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特别是科技第一生产力 22

(五)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生产力首先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当今世界不从这个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25

三 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作用 28

(一)科技进步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28

(二)科学技术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31

(三)推进现代农业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33

(四)发展现代工业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36

(五)建设现代化国防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38

理论篇 47

第一章 人类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 47

一 社会有机体及其运行机制 48

(一)社会有机体 48

(二)人类社会与生产劳动 53

(三)人类社会的根本矛盾 57

(四)生产与需要的矛盾运动 61

二 社会生产的结构功能 65

(一)三大生产及其系统效应 66

(二)社会生产的基础与主导 69

(三)最终目标——人的全面发展 73

三 科技——社会历史的有力杠杆 76

(一)科技进步及其运行轨迹 77

(二)科技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79

(三)科技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 81

第二章 现代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因 84

一 社会生产力的内构系统 86

(一)社会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及构成 87

(二)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 89

(三)体力与智力 92

二 现代科技的首要地位 94

(一)人的本质力量的集中体现 95

(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根本 98

(三)现代劳动资料——科技的物化 103

三 现代社会的基本实践 104

(一)社会实践重点的历史转变 105

(二)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与核心 113

(三)科学技术实践的伟力 117

实践篇(上) 123

第三章 科学技术与综合国力 123

一 综合国力与世纪之交的世界趋势 124

(一)综合国力的涵义及评价测算 124

(二)国际综合国力的比较 127

(三)世纪之交的世界局势与国际竞争的热点 133

二 科技进步是立国兴邦的关键 136

(一)科技对综合国力发展的推动作用 136

(二)科技的提高、应用、普及是经济发展的关键 138

(三)科技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141

三 科技是国家安全防卫的重要保证 144

(一)中国和世界:历史的经验 144

(二)科技对国防的促进与推动作用 147

(三)明智的抉择:建设国防现代化 150

第四章 电子信息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龙头” 153

一 认清信息产业的重要战略地位 155

(一)电子信息技术引起科技和经济的的全面更新 155

(二)国际经济竞争的一个战略制高点 157

二 最强大的现代化生产力的标志 159

(一)电子信息产业的生产效益最高 160

(二)电子信息技术使宏观调控上了新台阶 162

(三)严防电子信息技术中的巨大负效应 164

三 改进和提高各个产业的倍增器 165

(一)充分认识电子信息技术的倍增器作用 165

(二)电子信息技术在生产投入中的“倍减器”功能 168

(三)强化电子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相互促进关系 171

四 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催化剂” 173

(一)信息是科研与生产“联姻”的“红娘” 174

(二)信息大大减少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成本 177

(三)人工智能极大地提高知识生产力 178

第五章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181

一 现代新型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杠杆 182

(一)高科技成果的高智力密度决定了当代新型生产力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智能化发展趋向 182

(二)高科技产业的高知识信息密度推进了现代新型生产力以知识密集为主体、以软件投入为保证的高级化发展走势 185

二 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制高点 187

(一)高科技产业与高科技产业化 187

(二)高科技产业化是当今国际经济竞争的制高点 191

三 实现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启动器 199

(一)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 199

(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含义 202

(三)高科技产业化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强大驱动力 204

(四)实现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战略的实施对策 207

四 实现我国高科技产业化的现状与发展战略 210

(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 211

(二)我国高科技产业化发展战略的现实选择 213

实践篇(下) 223

第六章 加强管理,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223

一 管理理论的若干基本问题 223

(一)管理是一门科学技术 223

(二)管理的内容和特点 227

(三)管理的职能 230

(四)管理的原理和原则 233

二 管理对发挥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影响 236

(一)科学管理使生产力诸要素实现有机结合,成为现实生产力 236

(二)科学管理能够充分发挥生产力各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大大提高生产力 239

(三)科学管理通过组织生产专业化和协作,能够创造一种新的生产力 242

三 加强管理,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245

(一)加强对科技的决策和领导 245

(二)继续深化科学技术管理体制的改革 249

(三)贯彻发展科学技术的方针政策 252

第七章 优化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 256

一 开放性社会文化环境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257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文化背景 257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 260

二 文化价值观与科学技术 264

(一)关于科学技术之价值观 264

(二)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 268

(三)“双百’方针与学术自由 271

三 社会环境与科学技术 273

(一)社会稳定与法制 274

(二)科技人员的社会地位 278

第八章 发挥教育对科技进步的基础作用 283

一 教育是基础 283

(一)具有一定科技知识的劳动者靠教育来培养 283

(二)科技人员靠教育来培养 287

(三)使科技成果产业化、企业化、商品化的管理人才靠教育来培养 289

二 科技进步是教育发展的推动力 291

(一)科技进步对教育内容的深刻影响 292

(二)科技进步对教育结构的深刻影响 294

(三)科技进步对教育手段的深刻影响 295

(四)科技进步对教育形式的深刻影响 297

三 改革教育,促进第一生产力的实现 299

(一)发展基础教育 299

(二)调整和完善教育结构 301

(三)适应科技和经济国际化时代的要求,建立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体制 304

后记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