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燃机原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倪计民编著
  • 出 版 社: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56081767X
  • 页数:404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1.1 内燃机发展史的回顾 1

1.2 内燃机分类 4

1.3 汽车与内燃机的匹配要求 5

1.4 车用内燃机的发展趋势 7

第二章 内燃机的实际循环和理想循环 9

2.1 内燃机的实际循环过程 9

2.2 内燃机的理想循环 10

2.2.1 对内燃机实际工作过程的简化 10

2.2.2 理想循环的热效率和平均指示压力的计算 11

2.2.3 理想循环热效率和平均压力的影响因素 14

2.2.4 各理想循环热效率之比较 16

2.3 对理论循环的修正 17

第三章 性能指标 20

3.1 性能指标 20

3.2 大气修正 28

3.3 机械损失 30

3.3.1 机械损失的分类 30

3.3.2 影响因素 30

3.3.3 机械损失的测定 31

3.4 内燃机的热平衡 32

第四章 内燃机换气过程 36

4.1 四冲程内燃机换气过程 36

4.1.1 换气过程 36

4.1.2 换气损失 38

4.2 换气过程性能指标 39

4.3 配气相位的合理选择 39

4.4 充气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提高充气效率的措施 40

4.4.1 影响因素 40

4.4.2 提高充气效率的措施 40

4.5 空气运动 41

4.6 气道的稳态试验台 42

4.7 多气门内燃机 44

4.8 可变的配气定时和可变的进气系统 47

4.8.1 可变的配气定时 47

4.8.2 可变进、排气系统 48

第五章 内燃机常用燃料及燃烧理论基础 54

5.1 燃料 54

5.1.1 分类 54

5.1.2 化学结构 55

5.1.3 炼制 56

5.1.4 燃料性质 56

5.1.5 添加剂 63

5.2 空燃比(过量空气系数) 64

5.2.1 化学当量比的计算 64

5.2.2 空燃比(过量空气系数)的计算 64

5.3 燃烧理论 65

5.3.1 HC着火 65

5.3.2 内燃机混合气的着火现象及着火界限 67

5.3.3 内燃机的燃烧方式 68

5.4 理想循环的燃烧之不可能实现 68

5.5 实际的燃烧过程 70

第六章 汽油机的混合和燃烧 73

6.1 正常燃烧 73

6.1.1 火焰扩散 73

6.1.2 燃烧过程三阶段 74

6.1.3 火焰传播速度和燃烧速度 75

6.1.4 燃烧过程对平均压力和热效率的影响 78

6.1.5 影响燃烧过程的因素 78

6.1.6 不规则燃烧 82

6.2 不正常燃烧 82

6.2.1 爆震燃烧 82

6.2.2 炽热点火 85

6.3 多缸汽油机混合气的分配 86

第七章 化油器式汽油机混合气形成及点火系 89

7.1 化油器式汽油机混合气形成 89

7.1.1 对汽油机混合气形成的要求 89

7.1.2 理想化油器的特性 89

7.2 化油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 90

7.2.1 化油器的结构 90

7.2.2 化油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90

7.2.3 实用化油器 94

7.3 开新Keihin26/30DC化油器 98

7.4 点火系 105

7.4.1 火花塞 105

7.4.2 蓄电池点火装置 105

7.4.3 电磁点火装置 116

7.5 爆震调节 117

第八章 汽油机燃烧室 124

第九章 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和燃烧 124

9.1 燃料的雾化 124

9.2 混合气形成方式 126

9.3 着火现象 127

9.4 燃烧过程 128

9.5 燃烧过程的几个问题 130

9.5.1 着火延迟期 130

9.5.2 燃烧的热混合作用 131

9.5.3 空燃比 132

9.5.4 燃烧过程的影响因素 132

9.5.5 改善燃烧过程的因素 133

9.5.6 环境问题 134

9.6 燃烧过程的模拟计算 134

第十章 柴油机的供油系统及电控柴油机 142

10.1 燃油喷射过程及特性 142

10.2 不正常的喷射现象 144

10.3 喷油泵 145

10.3.1 直列泵 145

10.3.2 分配泵 153

10.4 喷油嘴 155

10.5 供油规律、喷油规律和燃烧(放热)规律 157

10.6 电控供油系统和电控柴油机 157

10.6.1 电控的供油系统 157

10.6.2 电控的调节系统 162

10.6.3 电控柴油机 166

10.7 柴油机的起动性能 167

第十一章 柴油机燃烧室 169

11.1 燃烧室 169

11.1.1 分隔式燃烧室 169

11.1.2 直喷式燃烧室(统一式燃烧室) 171

11.2 各燃烧室燃烧过程的比较 179

11.3 柴油机与汽油机的比较 179

第十二 章内燃机排放及排放法规 181

12.1 有害成分及成因 181

12.1.1 汽油机的废气有害物质成因 183

12.1.2 柴油机的废气有害物质成因 185

12.2 降低废气排放之措施 186

12.2.1 降低汽油机废气排放之措施 186

12.2.1.1 机前处理 187

12.2.1.2 机内措施 188

12.2.1.3 机后处理 190

12.2.2 三元催化器 197

12.2.3 降低柴油机废气排放之措施 208

12.3 排放法规 214

12.3.1 历史的回顾 214

12.3.2 中外排放法规 215

12.4 与排放法规相关的汽车废气测试 222

12.4.1 汽油机废气检测 222

12.4.2 柴油机废气检测 224

12.5 动态排放试验 226

12.5.1 高动态试验台 226

12.5.2 动态排放实时测量 229

第十三章 内燃机噪声及控制 232

13.1 噪声的基本概念 232

13.2 内燃机噪声的评价指标、测试和识别 235

13.3 内燃机噪声成因及影响因素 239

13.3.1 内燃机噪声的来源及分类 239

13.3.2 空气动力性噪声 239

13.3.2.1 排气噪声产生的机理 240

13.3.2.2 进气噪声 242

13.3.2.3 风扇噪声 242

13.3.3 燃烧噪声 242

13.3.4 机械噪声 243

13.3.5 表面辐射噪声 244

13.4 降低内燃机噪声的措施 244

13.4.1 进气噪声的控制 244

13.4.2 风扇噪声的控制 244

13.4.3 燃烧噪声的控制 244

13.4.4 机械噪声的控制 245

13.4.5 表面辐射噪声的控制 246

13.4.6 机后措施 247

13.4.6.1 无源消声器(传统的消声器) 247

13.4.6.2 有源消声系统 249

13.5 消声器的布置 251

第十四章 内燃机增压 253

14.1 内燃机增压的可行性及评价指标 253

14.1.1 增压之可能性和特性 253

14.1.2 衡量指标 254

14.2 增压的种类及工作原理 255

14.2.1 机械式增压 255

14.2.2 容积式增压(容积式进气管) 258

14.2.3 气波增压器(Comprex-过程) 259

14.2.4 废气涡轮增压 260

14.2.5 复合增压系统 269

14.3 汽油机增压 270

第十五章 代用燃料及应用 273

15.1 代用燃料的分类及内燃机代用燃料的选择 273

15.2 醇类代用燃料 274

15.2.1 醇类的生产 274

15.2.2 醇类的物性 274

15.2.3 实用醇类燃料内燃机 277

15.2.3.1 掺烧 277

15.2.3.2 纯醇燃料内燃机 283

15.2.4 排气污染 285

15.3 生物类代用燃料 285

15.4 气体代用燃料 286

15.4.1 液化石油气(LPG) 287

15.4.2 压缩天然气(CNG) 289

15.4.3 氢气 290

第十六章 汽油喷射发动机及汽车电子管理装置 294

16.1 汽油喷射技术发展的历史回顾 294

16.2 汽油喷射系统的分类 298

16.3 汽油喷射发动机混合气形成 299

16.4 实用的汽油喷射系统 302

16.4.1 机械式汽油喷射系统 302

16.4.2 电子式汽油喷射系统 311

16.4.2.1 D-Jetronic 311

16.4.2.2 L-Jetronic 312

16.4.2.3 Motronic 317

16.4.2.4 Mono-Jetronic、Mono-Motronic(SPI、CFI、TBI) 322

16.4.2.5 Digijet/Digifant 327

16.4.3 λ-传感器和λ-调节 330

16.4.4 三元催化器 332

16.5 汽油喷射供给系的特点 332

16.6 汽车中的电子管理装置 333

16.6.1 汽车电子管理系统 333

16.6.2 内燃机管理器(内燃机和变速器电子装置中心) 333

第十七章 内燃机特性及匹配 338

17.1 负荷特性 338

17.2 速度特性 340

17.3 柴油机调速特性 345

17.4 万有特性及其他特性 346

17.4.1 万有特性 346

17.4.2 其他特性 349

17.5 特性场 352

17.6 汽车动力-传动系的匹配与优化 352

17.6.1 动力-传动系匹配 353

17.6.2 内燃机的性能优化 355

第十八章 混合式发动机 362

18.1 混合式发动机的研究思路 362

18.2 按Schweitzer定义的混合式发动机的分类 363

18.3 分层充气发动机的结构分类 365

18.4 实用的混合式发动机 366

18.4.1 按Schweitzer分类的混合式发动机 366

18.4.2 分层充气发动机 367

18.4.3 稀燃发动机 377

18.5 混合式发动机的启示 378

第十九章 其他类型发动机 380

19.1 汪克尔转子发动机 380

19.2 燃气轮机 381

19.3 电力驱动 383

19.4 混合驱动装置 383

第二十章 内燃机动力学 385

20.1 曲轴连杆机构运动学 385

20.2 内燃机动力学 388

20.2.1 气体力、惯性力(质量力)及扭矩 388

20.2.2 惯性力的平衡 389

20.2.3 多缸机惯性力合成扭矩的确定和平衡 393

20.3 曲轴扭振 396

参考文献 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