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从政社分开说开去 1
新华社的一则报道 1
前言页 1
存在了27年的公社 2
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 3
有关人民公社的几种评说 3
值得探索的缘由 7
二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两种思路 9
实践和理论的反差 9
直接过渡的试验 11
间接过渡的探索 14
三 建国前夕的构想 22
基本出发点 22
最初的设想 26
合作社经济的性质 30
由供销合作推进生产合作 32
四 土改后的新问题 40
深刻的社会变革 40
生产力的初步解放 43
小农经济的自然发展趋势 45
五 关于“山西批语”的是非 50
严重的忧虑 50
不同意见的萌发 51
否定农民私有基础的主张 57
刘少奇的批语 62
历史的是非曲直 68
毛泽东的决策 72
六 第一个互助合作决议的着眼点 72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起步 75
第一次互助合作高潮 79
七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规划 84
国内的主要矛盾 84
15年要建立的社会主义 86
农业改造的规划 90
八 “确保私有”、“四大自由”的真谛 93
对“确保私有”的批评 93
华东、中南的两个布告 94
邓子恢出掌中央农村工作部 99
第一次纠正急躁冒进 102
保护私有权与改变私有制的辩证统一 107
毛泽东的视角 109
九 工业化起步后的矛盾 113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 113
苏联历史上出现的矛盾 117
中国1953年面临的选择 125
十 重点由互助转向合作 131
可以“走直路” 134
一次带转折性的会议 135
1954年的办社热潮 139
十一 “生产力起来暴动” 145
合作与统购并进 145
农民杀猪宰牛 147
再一次纠正冒进 149
浙江“砍社”真相 152
十二 第一场反“右倾” 161
毛泽东认识的变化 161
批“小脚女人” 170
六中全会上的重要发言 175
农村工作部的检讨 185
26年后的评说 188
十三 “高潮”的兴起和效应 191
反“右倾”中的心态 191
上下左右的合力 196
1955年“高潮”的效应 199
十四 拉牛退社风潮 205
一波未平一波起 205
农民闹社退社 210
两类矛盾 217
十五 “八大”以后的新政策 222
“以苏为鉴” 222
初步整顿 228
所有制关系的调整 232
十六 社会主义大辩论 239
毛泽东分析思想动向 239
农村两条道路大辩论 243
第一次“包产到户”的夭折 249
十七 由反右派到反冒进 255
经济建设的两种方针 255
毛泽东批反冒进 260
15年赶超英国 265
全民讨论“40条” 270
十八 农田水利建设热潮 270
鼓干劲修水利 273
苦战三年改变面貌 280
十九 小社并大社的兴起 285
农业社规模的起落 285
“大社的优越性” 291
1958年春的战略部署 296
二十 还是人民公社好 300
想象中的农村乌托邦 300
人民公社是一个好名字 306
破除资产阶级法权 312
走向共产主义的“金桥” 317
一轰而起的公社化热潮 322
二十一 陷入空想的实践 322
狂热的“五风” 327
共产主义空想的破产 337
二十二 从纠偏到突破 340
在框架内的首次退却 340
面对沉重现实再度退却 340
集体还是单干的迷误 35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361
二十三 四十年后话缘由 366
被教条化了的经典 366
理想中的大同世界 367
不断上纲的党内斗争 369
后记 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