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分类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万德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117024933
  • 页数:237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节 分类学与中药分类 1

第二节 中药分类的任务 2

第三节 中药著作总体分类 3

一、综合性中药著作分类 3

二、专门性中药著作分类 4

三、方剂著作分类 8

第二章 中药分类渊源 11

第一节 中药分类产生的背景 11

一、古代动植物分类概念 11

二、古代逻辑分类概念 12

第二节 中药的三品分类 13

一、中药三品分类的兴衰 13

二、三品分类的根源 15

三、三品分类方法评价 16

第三节 陶弘景与中药分类 17

第三章 传统中药分类的形成与发展 20

第一节 中药自然属性分类 20

一、《本草经集注》的分类 20

二、唐、宋时期的本草分类 21

三、《本草品汇精要》的分类 22

四、《本草纲目》对中药分类的贡献 24

第二节 中药功效分类 26

一、中药功效分类方法的过渡形式 26

二、中药功效分类方法的形成 28

第三节 传统中药分类方法的多样化探索 30

一、按脏象、病因分类 31

二、按经络分类 31

三、按药物四性分类 32

四、按脉象分类 33

第四章 方剂分类的形成与发展 39

第一节 方剂的历史渊源 39

第二节 方剂的分类 40

一、按病证分类 41

二、按脏腑分类 42

三、按临床分科分类 42

四、按功效分类 43

五、中西结合的方剂分类 44

六、方剂的其他分类方法 45

1.“祖方”分类法 45

2.“六经证候”分类法 45

3.“身体部位”分类法 45

4.“四季”分类法 45

二、现代中成药分类 46

第三节 中药成药的分类 46

一、古代中成药分类 46

附表 方剂学与中成药分类范例比较 50

第五章 中药分类基础的建立 56

第一节 药名 56

一、药名的重要性 56

二、中药名称的突出特点 57

1.命名来源多 57

2.异名多 57

3.同名异物多 58

三、中药的释名 60

四、药名的统一 60

第二节 中药的产地分布 61

二、关于“因方舛性”的论述 62

一、古代本草重视产地记载 62

三、主要产地与“道地药材” 63

第三节 中药的形态描述 64

一、古代本草对中药的形态描述 64

二、现代中药的原植(动)物形态描述 67

第四节 药图 67

一、古代药图 67

二、现代药图 68

第五节 相关学科 69

一、本草学 69

二、药用植物学 69

三、中药鉴定学 70

四、中药药理学 70

一、古代中药功效分类沿革 72

第六章 中药功效分类 72

第一节 起源、形成与发展 72

二、现代中药功效分类 74

第二节 分类方法 75

一、解表药 75

二、清热药 76

三、涌吐药 77

四、化痰止咳平喘药 77

五、芳香化湿药 77

六、消食药 77

七、行气药 78

八、泻下药 78

十一、温里药 79

十二、平肝熄风药 79

十、开窍药 79

九、驱虫药 79

十三、安神药 80

十四、利水渗湿药 80

十五、祛风湿药 81

十六、止血药 81

十七、活血祛瘀药 82

十八、补益药 82

十九、收涩药 83

二十、外用药 83

第三节 应用 84

一、具有突出的临床实用性 84

二、便于研究和阐明药理机制 84

三、有助于从祖国医药遗产中发掘新药 86

附表1 中药功效分类范例 89

附表2 中药功效参考性分类 93

附表3 方剂分类比较 94

第七章 药用部位分类 101

第一节 起源、形成与发展 101

第二节 分类方法 102

一、根及根茎类 102

二、茎木类 103

三、皮类 104

四、叶类 104

五、花类 105

六、果实及种子类 105

七、全草类 106

八、树脂类 106

第三节 应用 107

二、有利于寻找代用品 108

一、有利于临床用药 108

三、有利于同类药材比较研究 109

附表 药用部位分类系统 110

第八章 中药的原植物分类 112

第一节 起源、形成与发展 112

一、历史 112

二、中药采用的分类系统 115

三、中药的原植物命名 116

四、植物分类学的新发展 117

第二节 分类方法 118

一、藻类 118

二、菌类 119

三、地衣门 119

四、苔藓植物 119

六、种子植物 120

五、蕨类植物门 120

第三节 应用 123

一、能将全部植物中药准确分类 123

二、有利于扩大药源的研究 125

三、有利于中药品种和品质的研究 127

第九章 中药炮制分类 130

第一节 起源、形成与发展 130

一、古代中药炮制分类沿革 130

二、现代中药炮制分类 133

第二节 分类方法 134

一、按传统炮制工艺分类 134

二、雷公炮炙十七法 135

三、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方法 136

四、中药炮制辅料分类 138

一、有利于确定中药炮制规范 140

第三节 应用 140

二、有利于进行药性研究 141

三、促进中药炮制分类与炮制学发展 142

第十章 中药制剂分类 145

第一节 起源、形成与发展 145

第二节 分类方法 146

一、中药剂型的典型分类 147

二、中药剂型一般分类与剂型定义 147

三、传统中药剂型与新剂型的分类 150

四、中药剂型的制法与用法分类 151

1.按给药途径和方法分类 151

第三节 应用 152

一、中药制剂分类在临床应用上的意义 152

3.按物态及分散体系分类 152

2.按制法分类 152

二、中药制剂分类与剂型改革 153

第十一章 中药化学成分分类 155

第一节 起源、形成与发展 155

第二节 分类方法 157

一、氨基酸类 157

二、生物碱类 159

三、糖和甙类 169

四、醌类化合物 169

五、黄酮类化合物 174

六、苯丙素酚类 174

七、萜类化合物 176

八、挥发油 179

九、甾体化合物 180

十、鞣质 182

十一、生物大分子 183

第三节 应用 184

一、在药用植物分类上的应用 184

二、在扩大药用植物资源和新药开发方面的应用 188

三、在中药质 量鉴定方面的应用 191

四、在药物毒性分析上的应用 193

第十二章 动物中药分类 194

第一节 起源、形成与发展 194

一、古代动物中药分类 194

二、现代动物分类学的发展 195

三、现代动物中药分类 197

二、腔肠动物门 198

一、海绵动物门 198

第二节 分类方法 198

三、线形动物门 199

四、环节动物门 199

五、软体动物门 200

六、节肢动物门 201

七、棘皮动物门 202

八、脊索动物门 203

第三节 应用 206

一、有利于确定分类位置和进行鉴定 206

二、有利于扩大药源 207

附表 动物中药分类系统 211

第十三章 矿物中药分类 213

第一节 起源、形成与发展 213

一、传统的矿物中药分类 213

二、现代矿物中药分类 215

一、汞化合物类 216

二、铅化合物类 216

第二节 分类方法 216

三、铁化合物类 217

四、铜化合物类 217

五、钙化合物类 218

六、钠化合物类 218

七、铝化合物类 218

八、矽化合物类 219

九、镁化合物类 219

十、砷化合物类 219

第三节 应用 220

一、用于药理和毒副作用研究 220

十一、其他化合物类 220

二、用于有效成分和真伪优劣鉴定 221

三、用于加工炮制研究 222

附表 矿物中药分类系统 223

第十四章 民族药分类 225

第一节 民族药的概况与分类 225

一、藏药 225

二、蒙药 228

三、维药 229

四、彝药 230

五、朝鲜族药 231

第二节 民族药的开发应用 232

一、从民族药中开发新药 232

二、民族药的制剂改进 234

结束语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