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理论 3
生产关系的“技术性方面”应引起注意 3
对生产关系“技术性方面”的再探讨 7
关于我国城市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突破口的理论探讨——三论生产关系的“技术性方面” 20
关于“价格背离价值的可能性包含在价格形式本身”的理解 26
“科技劳动价值论”新探——兼探“超额价值”的源泉 31
论我国公有制经济基础的软、硬体构成及其建设 43
对“两个必然”论断的新思考 57
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及其实现手段 73
社会主义“经济优越性”新论——为纪念邓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而作 87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及其体制 103
试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本质属性 103
论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对立统一——兼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适用范围 110
利用“恶”与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兼论“个人利己”与“社会利己”的对立统一 121
论“社会主义自觉的商品经济” 139
对扭转市场疲软的思考 150
论“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计划调节”——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探讨 15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及其体制框架剖析 169
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7
东西方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及中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模式选择 189
产权制度和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 205
单个劳动者个人不是社会主义企业生产资料的主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应是商品 205
论直接通过企业家实现全民所有制 213
试探解决全民企业产权主体缺位的途径 224
论“社会个人所有制” 237
论微观生产力的“空间技术构成”——兼评“小型化、分散化是今后企业的发展方向” 253
关于目前“股份制热”的思考 264
分配、积累与工资、劳动就业制度改革 279
试论我国当前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的多重性 279
“扶贫”是按劳分配的前提 294
论“适度差别”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298
浅论“社会主义创业积累”问题 308
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创业积累” 317
试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资的实质——兼论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与按劳分配的逻辑统一 334
论家务劳动社会化与我国城镇妇女就业制度改革 343
后记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