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
第一章 南京临时政府 3
第一节 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
一、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与帝国主义的入侵 3
第一编 从南京临时政府到武汉国民政府 3
二、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家的君民共治思想 5
三、康有为、梁启超的君主立宪主张 8
四、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活动 12
五、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 18
一、武昌首义与全国响应 20
第二节 中华民国的建立 20
二、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 22
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23
一、《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25
第三节 南京临时政府 25
二、临时大总统、副总统 27
三、中央各部局 28
四、军事机构 30
第四节 临时参议院 31
第五节 地方政权机构 33
第二章 南方护法军政府、中华民国政府与大元帅府 37
第一节 南方护法军政府 37
一、“二次革命”的失败与中华革命党的建立 37
二、国会非常会议 39
三、军政府大元帅 41
第二节 总裁制军政府 44
一、七总裁制 44
二、国会正式会议 47
第三节 中华民国政府 49
第四节 大元帅大本营政府 53
第五节 西南各省政治制度 55
一、广东 56
二、云南 59
三、湖南 61
一、西南军队与西南军阀 62
第六节 西南军阀与政治 62
二、西南军阀与西南各省政权 69
三、西南军阀与北洋政府和孙中山的关系 74
一、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81
第三章 广州国民政府 81
第一节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81
二、黄埔建军 82
三、《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85
四、孙中山的新民权主义思想 87
一、大元帅府改组为国民政府 91
第二节 国民政府的建立 91
二、国民政府组织法 93
三、国民政府委员会 95
四、中央各部会 96
第三节 军事机构 102
一、国民革命军的组编 102
二、军事委员会 103
三、总司令部 104
四、政治训练部 105
五、国民革命军党代表 108
六、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110
第四节 国民党与国民政府 113
一、党治政府 113
二、国民党中央党部 115
三、中央政治委员会 117
第五节 中央法制机构 119
一、法制委员会与法制编审委员会 119
二、大理院与总检察厅 120
三、监察院 121
四、惩吏院与审政院 123
第六节 地方政权 124
一、省政权 124
二、行政委员公署 125
三、市政权 126
四、县政权 129
第七节 文官制度 130
一、法官考试条例 130
二、各官官等条例 133
三、节假日条例 134
四、监督惩治法规 136
第四章 武汉国民政府 139
第一节 武汉党政联席会议 139
一、北伐军光复武汉 139
二、湖北临时政治会议 140
三、中央各省区联席会议 142
四、武汉党政联席会议 145
第二节 中央政权机关 148
一、武汉国民政府正式建立 148
二、中央行政各部 149
三、交通部铁路管理局 152
第三节 中央军事机关 153
一、军事委员会 153
二、总司令部 154
三、总政治部 155
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156
第四节 党权与政权 159
一、国民党与国民政府 159
二、国民党中央党部 160
三、国共两党联席会议 161
第五节 地方政权 163
一、武汉国民政府的辖区 163
二、省政权 164
三、省民会议制 168
四、市政权 170
五、特别区政权 174
六、县区乡政权 178
一、司法的党化革命化 180
第六节 司法制度 180
二、参审陪审制度 184
三、湖北刑事特别审判所 185
四、湖北审判土豪劣绅委员会 186
五、特别区法院 187
六、县司法委员公署 188
第七节 文官制度 189
一、任用与考试条例 189
二、编制与薪俸 191
三、奖励条例 194
四、惩戒条例 195
第二编 北洋军阀政府 199
第一章 袁世凯政府 199
第一节 从《临时约法》到《新约法》 199
一、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199
二、从《临时约法》到《新约法》 203
第二节 中央政治制度 211
一、从临时参议院到第一届国会 211
二、从临时大总统到终身大总统 220
三、从责任内阁到政事堂 225
四、中央行政各部 230
五、中央司法机关 233
六、中央其他机关 236
第三节 地方行政制度 240
一、省行政机关 240
二、省议会 242
三、省司法机关 245
四、特别行政区 248
五、道制 250
六、县行政机关 251
第四节 地方军政长官 254
一、巡阅使 255
二、都督、将军、督军 257
三、护军使 258
四、镇守使 259
第五节 蒙藏地区行政制度 260
一、蒙古地区行政制度 260
二、西藏地区行政制度 263
第二章 北洋军阀政府的演变 269
第一节 军阀割据与混战 269
第二节 新旧国会之争与各种法规的修订 273
一、国会复会与再解散 273
二、各种法规的修订 280
三、贿选宪法 285
第三节 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290
一、大总统与内阁 290
二、贿选总统与内阁 296
三、临时执政与内阁 299
四、北京军政府 304
五、司法机关 310
六、中央其他重要机关 311
第四节 军队与北洋政权 320
一、北洋军制 320
二、北洋军队与北洋军阀 325
三、北洋军阀与北洋政权 330
第五节 政党与北洋政权 335
一、国会恢复后政党的分合 335
二、政党与北洋政权 339
第三编 南京国民政府 347
第一章 全面抗战前的国民政府 347
第一节 宁汉分裂与南北统一 347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347
二、宁沪汉合流 349
三、东北易帜,南北统一 352
一、中国国民党与南京国民政府 354
第二节 党治与训政 354
二、训政时期纲领 357
三、训政约法与《五五宪草》 359
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组织与职权 362
一、国民政府组织沿革 362
二、国民政府主席制的演变 365
三、国民政府的职权 368
四、国民政府的辅助机关 369
五、国民政府的直属机关 371
第四节 行政院与行政权 375
一、行政院的组织 375
二、行政院正副院长 377
三、行政院各部委 378
四、行政院的幕僚机关 387
第五节 立法院与立法权 388
一、立法院的组织 388
二、立法院的职权 391
第六节 司法院与司法权 394
一、司法院的组织 394
三、立法委员的产生和任期 394
二、司法院的职权 397
三、法院与检察制度 402
四、公务员的惩戒 405
第七节 考试院与考试权 408
一、考试院的组织 408
二、考试院的职权 412
三、公务员的考选 413
四、公务员的铨叙 418
第八节 监察院与监察权 425
一、监察院的组织 425
二、监察院的职权 428
三、弹劾与惩戒 430
四、审计制度 432
第九节 军事机关 435
一、军事委员会与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 435
二、参谋部 440
三、训练总监部 443
四、军事参议院 448
第十节 地方行政制度 449
一、全国行政区划 449
二、省制 451
三、特别行政区制 455
四、市制 462
五、行政督察专员制 466
六、县制 468
七、区、乡(镇)制 469
八、保甲制度 472
九、内蒙古盟旗制度 475
第二章 抗战初期的国民政府 478
第一节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478
一、全面抗战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 478
二、国民政府西迁 480
第二节 国防最高会议的设置 481
一、从国防会议到国防最高会议 481
二、国防最高会议的组织 482
三、国防最高会议的职权 484
一、军事委员会 485
第三节 军事机构的强化 485
二、军事委员会政治部 489
三、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 491
四、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 493
五、陆海空军的整建 494
第四节 行政机构的调整 496
一、行政院 496
二、经济部 499
三、其他部、署、会 500
一、抗战建国纲领的制定 503
第五节 国民党机构的调整 503
二、国民党组织机构的调整 505
三、三青团的创立 509
第六节 国民参政会的召集 511
一、从国难会议到国民参政会 511
二、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 515
三、国民参政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 518
四、省市临时参议会 521
一、日本侵华方针的变化 524
第三章 抗战中后期的国民政府 524
第一节 广州、武汉沦陷后的形势 524
二、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525
三、汪精卫叛国投敌 526
四、国民党的五届五中全会 527
第二节 国防最高委员会的设置 528
一、国防最高委员会的组织 528
二、国防最高委员会的职权 530
三、行政三联制 531
四、国民精神总动员会 535
五、国家总动员设计委员会 536
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改制 537
一、国民政府组织法的更替 537
二、国民政府主席职权的加大 539
三、集权与独裁体制的形成 540
第四节 战时地方行政制度 541
一、缩小省区的拟议 541
二、省制的变化 545
三、行政督察专员制的加强 547
四、市制的变化 548
五、新县制 550
六、修改和强化乡(镇)政权 553
七、强化保甲制度 555
第五节 国民党政府的特务制度 558
一、法西斯特务组织的出现 558
二、中统 559
三、军统 569
一、抗战胜利后国内的政治形势 582
第四章 抗战胜利后的国民政府及其覆灭 582
第一节 制宪国大与《中华民国宪法》 582
二、各党派关于“建什么国”的协商与斗争 584
三、制宪国民大会的召开 592
四、《中华民国宪法》 595
第二节 国民政府的改组与机构的变化 602
一、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的恢复 602
二、国民政府的改组 603
三、军事机构的改组 606
四、中统局、军统局的改组 612
第三节 行宪国民大会 620
一、实施宪政的准备 620
二、国民大会的组织与职权 621
三、国民大会代表的选举 624
四、行宪国民大会的召开 629
第四节 行宪时期的政治制度 633
一、总统 633
二、总统府 636
三、行政院 640
四、立法院 644
五、监察院 648
六、司法院 652
七、考试院 654
第五节 国民政府覆灭及其法统的终结 657
一、蒋介石“引退” 657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661
四、国民政府法统的终结 665
后记 669
二、李宗仁代总统时期政治机构和人事的变动 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