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总论 1
第一章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1
第二章 中医外科范围和疾病命名及分类释义 5
第一节 中医外科范围 5
第二节 疾病命名 5
第三节 分类释义 6
第三章 外科疾病的辨病与辨证 11
第一节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11
第二节 四诊在外科辨病、辨证中的应用 11
第三节 辨阴证阳证 15
第四节 辨肿、痛、痒、脓、麻木 16
第五节 辨溃疡的色泽、形态 20
第七节 辨善恶顺逆 21
第六节 辨经络部位 21
第四章 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24
第一节 致病因素 24
第二节 发病机理 26
第五章 治法 28
第一节 内治法 28
第二节 外治法 36
下篇 各论 49
第六章 疮疡 49
第一节 疖(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疖病) 50
第二节 疔(颜面部疔疮、手足部疔疮、红丝疔、烂疔、疫疔) 52
第三节 痈(颈痈、腋痈、胯腹痈、委中毒、脐痈) 58
第四节 发(锁喉痈、臀痈、手发背、足发背) 62
第五节 有头疽 65
第六节 无头疽(附骨疸、环跳疽) 66
第七节 流注 70
第八节 发颐 72
第九节 丹毒 73
第十节 走黄与内陷 74
第十一节 瘰疬 77
第十二节 流痰 79
第十三节 窦道 81
第七章 乳房疾病 83
第一节 乳痈 85
第二节 乳发 87
第三节 乳痨 88
第四节 乳核 89
第五节 乳癖 90
第六节 乳疬 92
第七节 乳漏 93
第八节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94
第八章 瘿 96
第一节 气瘿 97
第二节 肉瘿 98
第三节 瘿痈 99
第四节 石瘿 100
第九章 瘤 102
第一节 气瘤 103
第二节 血瘤 104
第三节 筋瘤 105
第四节 肉瘤 106
第五节 脂瘤 106
第六节 骨瘤 107
第十章 岩 109
第一节 舌菌 111
第二节 茧唇 112
第三节 失荣 113
第四节 乳岩 114
第五节 肾岩 116
第十一章 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 118
第一节 热疮 124
第二节 蛇串疮 125
第三节 疣(疣目、扁瘊、鼠乳、跖疣、丝状疣) 126
第四节 黄水疮 128
第五节 癣(白秃疮、肥疮、鹅掌风、脚湿气、圆癣、紫白癜风) 130
第六节 麻风 133
第七节 疥疮 135
第八节 虫咬皮炎 136
第九节 接触性皮炎 137
第十节 湿疮 138
第十一节 婴儿湿疮 141
第十二节 药毒 142
第十三节 瘾疹 144
第十四节 牛皮癣 146
第十五节 皮肤瘙痒症 147
第十六节 风热疮 148
第十七节 白疕 149
第十八节 面游风 152
第十九节 粉刺 153
第二十节 酒皶鼻 154
第二十一节 油风 155
第二十二节 猫眼疮 156
第二十三节 瓜藤缠 157
第二十四节 红蝴蝶疮 158
第二十五节 淋病 162
第二十六节 梅毒 164
第二十七节 尖锐湿疣 166
第十二章 肛门直肠疾病 168
第一节 痔(内痔、外痔、混合痔) 175
第二节 肛隐窝炎 183
第三节 肛裂 184
第四节 肛痈 186
第五节 肛漏 188
第六节 脱肛 191
第七节 息肉痔 193
第八节 锁肛痔 195
第十三章 泌尿、男性前阴病 197
第一节 子痈 199
第二节 囊痈 200
第三节 子痰 201
第四节 水疝 203
第五节 阴茎痰核 204
第六节 精浊 204
第七节 精癃 206
第十四章 外伤性疾病与周围血管疾病 208
第一节 冻疮 208
第二节 破伤风 210
第三节 臁疮 211
第四节 褥疮 213
第五节 青蛇毒 214
第六节 股肿 215
第七节 脱疽 216
附方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