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思维篇 3
哲学方法类 3
气 3
阴阳 3
目录 3
阴阳学说 4
阴阳比类对应 4
阴阳交感相错 4
阴阳相反相成 4
阴阳反照 5
阴阳平秘 5
阴阳离合 5
阴阳消长转化 5
五行 6
五行学说 6
五行生克制化 7
五行乘侮 7
五行胜复 8
五行互藏 8
五行休王 8
五行颠倒 9
天人合一 10
圜道观 10
同气相求 11
取象比类 11
异级同构 12
一分为三 13
内景返观法 13
一般科学方法类 13
观察方法 13
比较方法 14
综合方法 15
分析方法 15
分类方法 15
抽象方法 16
判断方法 17
三物法 18
归纳推理 18
穆勒五法 18
契合法 19
差异法 19
契合差异并用法 19
剩余法 20
演绎推理 20
共变法 20
直接推理 21
三段论法 22
选言推理 23
假言推理 23
二难推理 24
溯因推理 25
类比推理 25
模式型推理 26
证明法 26
反驳法 27
归纳证明法 27
演绎证明法 27
归谬法 28
同一律 28
矛盾律 29
排中律 29
充足理由律 29
证伪法 30
数理逻辑方法 30
辩证逻辑方法 30
移植法 31
模型方法 32
模拟方法 33
理想化方法 33
科学假说 34
猜想法 34
诊断假说 35
对称性方法 35
抽象思维 36
辩证思维 36
形象思维 36
创造性思维 37
意象思维 37
经验性思维 38
直觉思维 38
灵感思维 39
灵感诱导法 39
调气虚静法 39
联想法 40
想象 40
发散思维 40
聚合思维 41
逆向思维 41
单一化思维 42
侧向思维 42
启示法 42
多样化思维 43
求同思维 43
求异思维 43
模糊思维 43
静态思维 44
动态思维 44
思维定势 44
经学思维 45
主体思维 45
系统方法 46
整体思维 46
控制论方法 47
黑箱方法 47
功能模拟方法 48
反馈方法 48
信息方法 49
协同论方法 49
耗散结构方法 50
突变论方法 51
全息生物学方法 51
数学方法 52
泛系学方法 52
模糊化方法 53
中医诊治思路与方法类 54
诊断决策 54
治疗决策 55
脏宜藏,腑宜通 55
六腑以通为用 55
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 56
肺为娇脏 56
肺为脏腑之华盖 56
肾为先天之本 57
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 57
肺为水之上源 57
肾精贵乎闭藏 58
肾者胃之关 58
肾恶燥,肝恶刚 58
肝体阴用阳 58
肝宜舒不宜伐 59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59
病在火脏宜寒凉,病在土脏宜甘缓 59
治脾胃之法,莫精乎升降 60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60
脾喜刚燥,胃喜柔润 60
脾为后天之本 60
胃之为腑,体阳用阴 61
齿为肾之标,龈为胃之络 61
头为诸阳之会 61
眼通五脏,气贯五轮 62
精中生气,气中生精 62
形神合一 62
肥人多中风 63
瘦人多火 63
肥人多痰 63
八脉隶于肝肾 63
邪随人化 64
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64
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 64
时间辨证法 65
辨证求因 65
诊病之道,先辨阴阳 66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66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66
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 66
六气皆从火化 67
湿胜则阳微 67
证之真假验于舌 67
风多则痒 67
久病入络 68
久痛入络 68
久病及肾 68
久虚惟有益胃补肾 69
上下交损,当治其中 69
百病多因痰作祟 69
怪病多痰 70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70
诸热瞀瘛,皆属于心 71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71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71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71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71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72
诸痛痒疮,皆属于火 72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72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72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73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73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73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73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73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74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74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74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74
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74
医道通治道 75
医贵权变 75
治病求本 75
正治与反治 76
实则泻之 77
虚则补之 77
热者寒之 77
寒者热之 77
热因热用 77
寒因寒用 78
塞因塞用 78
通因通用 78
病治异同 78
扶正补虚法 79
扶正祛邪法 79
先攻后补法 80
先补后攻法 80
攻补兼施法 80
祛邪泻实法 80
虚则补其母 81
实则泻其子 81
母子同治法 81
滋水涵木法 81
金水相生法 81
培土制水法 82
佐金平木法 82
抑木扶土法 82
培土生金法 82
抑强扶弱法 82
益火补土法 82
泻南补北法 83
标本缓急 83
急则治标 83
三因制宜 84
标本相移 84
标本同治 84
缓则治本 84
因时制宜 85
因地制宜 85
因人制宜 86
必先岁气,无伐天和 86
治未病 87
以平为期 87
以意治病,最为上乘 87
欲止先行法 88
欲行先止法 88
双向调节法 88
施治贵乎精一 89
治病宜使邪有出路 89
因势利导 89
因其轻而扬之 90
因其重而减之 90
其高者,因而越之 90
其下者,引而竭之 90
中满者,泻之于内 90
高巅之上,惟风可到 90
客邪贵乎早逐 91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91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91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91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 92
治病须常顾胃气 92
凡用补剂,必先开胃 92
用药之机,补必兼泻 93
以泻为补,以补为泻 93
形虚温之以气,精亏补之以味 93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94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94
阳病治阳,阴病治阴 94
阴阳俱虚,治宜甘药 94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95
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95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 95
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 95
阳虚之治统于脾 95
阴虚之治统于肺 96
理虚三本肺脾肾 96
药补不如食补 96
有故无殒,亦无殒 97
以毒攻毒法 97
攻滞之中,必兼理气 97
缓补急攻 97
攻补两难,惟保胃攻邪 98
五味各走其所喜 98
药之五味,随五脏所入而为补泻 98
遣药组方,制宜反佐 98
用药如用兵 99
制药贵在适中 99
择时服药法 100
引经报使 100
四季用药法 101
月节律用药法 101
外治内治,所异者法 102
上病下取,下病上取 102
腑病治脏法 103
脏病治腑法 103
脏腑同调法 103
木郁达之 103
火郁发之 103
水郁折之 104
金郁泄之 104
土郁夺之 104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105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105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105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105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105
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106
内伤应虚处求实,外感须实处求虚 106
表里同气重在里,表里异气重在表 106
凡病必参郁治 107
治病要诀,在明气血 107
七情内伤,调气为先 107
出血乃发汗之一端 107
气有余便是火 108
气不虚不阻 108
气实宜清宜降,气虚宜补宜温 108
气无形而动,血有形而静 109
气血宜通不宜滞 109
治血必先理气 109
血脱必先益气 109
吐血三要法 110
治血先以去瘀为要 110
治血之要,惟火惟气 110
血无火不升 110
百病皆生于气 111
升降出入,百病之纲 111
补血者,总以补肝为要 111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112
水气相关 112
血不利则为水 112
治血三法 113
治气三法 113
痰瘀相关 113
治火四法 114
治热六法 114
实火宜泻,虚火宜补 114
见痰休治痰 114
治痰四法 115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115
治肝三法 116
治肝三十法 116
治暑以清心、利尿、益气为要 117
温热存阴,最为紧要 117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117
治湿不分三焦,非其治也 117
斑属血者恒多,疹属气者不少 118
治疫升、疏、决法 118
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118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118
外喘治肺,内喘治肾 119
金实不鸣,金破亦不鸣 119
肺痈治疗八法 119
肠鸣之本脾与肝 119
治泻四戒 120
治泻九法 120
泻由脾湿,湿由脾虚 120
久泄之末治厥阴 121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 121
无积不成痢 121
治噎膈大法以脾肾为主 121
黄家所得,从湿得之 122
治积之要,在知攻补之宜 122
三消之说当从火断 122
阳加于阴谓之汗 123
盗汗不惟阴虚 123
眩晕以本虚标实为机 123
六郁本于肝脾 124
遗精之始,无不由乎心 124
郁病法当顺气为先 124
上窍通则小便利 125
导水高源法 125
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 125
尿血治心肝不愈,当兼治其肺 125
癫证从阴,狂证从阳 126
阴阳气阻为厥 126
治风先治血 126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127
风寒湿痹治法 127
痿证之旨,不外乎肝肾肺胃四经之病 127
治痿独取阳明 127
酒病治宜汗渗 128
妇人以血为本 128
女子以肝为先天 128
冲任为月经之本 129
调经莫先于养血,养血莫先于调气 129
崩漏治疗三法 129
求子之法,莫先调经 129
产后多虚多瘀 130
产后三审 130
胎前无不足,产后多虚寒 130
带下俱是湿证 130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 131
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 131
婴病兼治其母 131
急惊之治以热、痰、惊、风为要 132
耳鸣耳聋五方五法 132
鼻科汤剂十二法 132
养生之要,宜静忌躁 133
欲得长生,肠中常清 133
顺天因时 134
动而中节 134
形神共养 134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135
诊断方法篇 139
诊察方法类 139
望诊法 139
望神诊法 139
头形望诊法 139
头发望诊法 140
望色诊法 140
头态望诊法 140
望色十法 141
面部脏腑定位诊法 141
面部五色诊病法 141
辨五色善恶顺逆法 142
面部形态望诊法 142
目部色诊法 143
五轮望诊法 144
目态望诊法 145
耳道分泌物望诊法 146
耳道赘生物望诊法 146
耳部形态望诊法 146
耳部色诊法 146
鼻部色诊法 147
鼻部形态望诊法 147
鼻道分泌物望诊法 148
口唇色泽望诊法 148
口唇形态望诊法 148
牙齿望诊法 149
牙龈望诊法 149
咽喉望诊法 150
舌神望诊法 151
望舌诊法 151
舌质望诊法 151
舌色望法 152
舌形望诊法 152
舌态望诊法 153
舌苔望诊法 154
苔色望诊法 154
苔质望诊法 155
舌下络脉望诊法 156
颈项形态望诊法 156
胸胁望诊法 157
颈项动态望诊法 157
乳房望诊法 158
腹部望诊法 158
腰背望诊法 158
四肢望诊法 159
小儿食指络脉望诊法 160
鱼际络脉望诊法 161
皮肤望诊法 161
伤损望诊法 163
形体望诊法 164
前阴诊法 164
意态望诊法 164
后阴诊法 165
诊汗方法 166
诊血方法 166
诊泪、涕、涎、唾、呕吐物方法 167
诊痰饮法 168
诊大便法 168
诊小便法 168
诊脓法 169
诊胎孕法 170
诊带下法 170
诊月经法 170
闻诊法 171
听声音法 171
嗅气味法 173
问诊法 173
主诉问诊法 174
现病史问诊法 174
既往病史问诊法 174
生活史问诊法 174
寒热问诊法 175
头部问诊法 176
疼痛问诊法 176
目部问诊法 177
面部问诊法 177
耳部问诊法 178
鼻部问诊法 179
口部问诊法 179
咽喉部问诊法 181
颈项部问诊法 182
胸胁问诊法 182
腹部问诊法 183
背部问诊法 183
胃脘部问诊法 183
腰部问诊法 184
四肢部问诊法 184
皮肤问诊法 185
前阴问诊法 186
后阴问诊法 186
伤损问诊法 186
睡眠问诊法 187
切诊法 187
三部九候诊法 187
寸口诊法 188
三部诊法 188
沉类脉诊法 189
迟类脉诊法 189
数类脉诊法 189
浮类脉诊法 189
虚类脉诊法 190
实类脉诊法 190
怪脉诊法 190
妇人脉法 191
小儿脉法 191
虚里诊法 191
面目按诊法 192
尺肤诊法 192
肌肤切诊法 192
胸胁切诊法 193
乳房切诊法 193
腹部切诊法 193
四肢切诊法 194
伤损切诊法 194
爪甲诊法 195
第二掌骨侧信息诊断法 195
耳部信息诊法 196
腧穴诊法 196
脐诊法 196
人中诊法 197
试探诊法 197
三维诊断法 198
骨伤科量法 198
骨伤科摸法 199
肛门病位标示法 199
烧伤面积计算法 200
烧伤深度计算法 200
眼科六经辨证法 201
微观辨证法 201
辨证方法类 201
耳鼻喉科五诊十纲法 202
骨伤科气血辨证法 202
骨伤科经络辨证法 203
骨伤科分期辨证法 203
骨伤科分型辨证法 204
外科辨阴证阳证法 204
外科辨肿法 205
外科辨痛法 206
外科辨痒法 206
外科辨善恶顺逆法 207
外科辨脓法 207
八纲辨证法 208
表里辨证法 208
表证辨证法 209
里证辨证法 209
半表半里证辨证法 209
寒热证辨证法 209
虚实证辨证法 210
里热证辨证法 210
表热证辨证法 210
里寒证辨证法 210
表寒证辨证法 210
热证辨证法 210
寒证辨证法 210
虚证辨证法 211
实证辨证法 211
表虚证辨证法 211
表实证辨证法 211
里虚证辨证法 211
阴证辨证法 212
阴阳证辨证法 212
实热证辨证法 212
虚热证辨证法 212
实寒证辨证法 212
虚寒证辨证法 212
里实证辨证法 212
阳证辨证法 213
阴虚证辨证法 213
阴盛证辨证法 213
阳虚证辨证法 213
亡阳证辨证法 214
亡阴证辨证法 214
真阳不足证辨证法 214
真阴不足证辨证法 214
阴阳两虚证辨证法 214
阳盛证辨证法 214
气血津液辨证法 215
气病辨证法 215
气虚证辨证法 215
气陷证辨证法 215
气滞证辨证法 216
气逆证辨证法 216
气闭证辨证法 216
血瘀证辨证法 217
血虚证辨证法 217
气脱证辨证法 217
血病辨证法 217
血热证辨证法 218
血寒证辨证法 218
血脱证辨证法 218
血燥证辨证法 218
气血同病辨证法 219
气滞血瘀证辨证法 219
气虚血瘀证辨证法 219
气血两虚证辨证法 219
津液不足证辨证法 220
水湿泛滥证辨证法 220
气不摄血证辨证法 220
津液病辨证法 220
气随血脱证辨证法 220
阴水证辨证法 221
阳水证辨证法 221
水饮内停证辨证法 221
痰证辨证法 221
燥痰证辨证法 222
热痰证辨证法 222
风痰证辨证法 222
寒痰证辨证法 222
湿痰证辨证法 223
气郁痰凝证辨证法 223
寒湿证辨证法 223
湿热证辨证法 223
浊阴不降证辨证法 224
病因辨证法 224
六淫辨证法 224
清阳不升证辨证法 224
气阴两虚证辨证法 224
风淫证候辨证法 225
风邪侵表证辨证法 225
风客肌肤证辨证法 225
风袭经络证辨证法 225
风历关节证辨证法 225
寒淫证候辨证法 226
寒邪束表证辨证法 226
寒中于里证辨证法 226
寒凝经脉证辨证法 226
署淫证候辨证法 226
暑兼寒湿证辨证法 227
暑湿困阻中焦证辨证法 227
暑伤津气证辨证法 227
暑灼阳明证辨证法 227
暑冒肺卫证辨证法 227
暑兼湿热证辨证法 227
暑伤心肾证辨证法 228
湿淫证候辨证法 228
湿遏卫阳证辨证法 228
湿阻气分证辨证法 228
湿流关节证辨证法 228
凉燥证辨证法 229
火淫证候辨证法 229
燥伤肺胃证辨证法 229
燥热伤肺卫证辨证法 229
燥淫证候辨证法 229
湿热弥漫三焦证辨证法 229
疫疠证候辨证法 230
瘟疫证候辨证法 230
疫疹证候辨证法 230
瘟黄证候辨证法 230
七情证候辨证法 230
惊伤证候辨证法 231
忧伤证候辨证法 231
恐伤肾证候辨证法 231
伤食证辨证法 231
怒伤肝证候辨证法 231
思伤脾证候辨证法 231
喜伤心证候辨证法 231
悲伤肺证候辨证法 231
伤饮证辨证法 232
伤虫证辨证法 232
劳逸所伤证候辨证法 232
房室所伤证候辨证法 232
外伤病辨证法 232
脏腑辨证法 233
心与小肠病辨证法 233
金刃伤证候辨证法 233
跌扑伤证候辨证法 233
虫兽伤证候辨证法 233
心气虚证辨证法 234
心阳虚证辨证法 234
心阳暴脱证辨证法 234
心火亢盛证辨证法 235
痰火扰心证辨证法 235
心血虚证辨证法 235
心阴虚证辨证法 235
痰迷心窍证辨证法 236
湿浊困心证辨证法 236
心脉闭阻证辨证法 236
心气阴两虚证辨证法 236
水气凌心证辨证法 237
小肠气滞证辨证法 237
心阴阳两虚证辨证法 237
心气血两虚证辨证法 237
小肠虚寒证辨证法 238
小肠实热证辨证法 238
虫积小肠证辨证法 238
肺与大肠病辨证法 238
肺气虚证辨证法 239
肺阳虚证辨证法 239
肺阴虚证辨证法 239
风寒束肺证辨证法 239
寒邪客肺证辨证法 239
热邪壅肺证辨证法 240
燥邪犯肺证辨证法 240
痰湿阻肺证辨证法 240
风热犯肺证辨证法 240
水寒射肺证辨证法 241
寒痰阻肺证辨证法 241
肺气衰绝证辨证法 241
肺气阴两虚证辨证法 241
大肠液亏证辨证法 242
肠虚滑泻证辨证法 242
脾与胃病辨证法 242
大肠结热证辨证法 242
湿阻大肠证辨证法 242
大肠湿热证辨证法 242
脾气虚证辨证法 243
脾阳虚证辨证法 243
中气下陷证辨证法 243
脾不统血证辨证法 244
脾阴虚证辨证法 244
寒湿困脾证辨证法 244
湿热蕴脾证辨证法 244
胃阴虚证辨证法 245
胃气虚证辨证法 245
胃气上逆证辨证法 245
胃阳虚证辨证法 245
胃腑气滞证辨证法 246
食滞胃脘证辨证法 246
胃寒证辨证法 246
胃热证辨证法 246
胃腑血瘀证辨证法 247
胃阴阳两虚证辨证法 247
肝与胆病辨证法 247
肝气郁结证辨证法 247
肝火上炎证辨证法 248
肝阳上亢证辨证法 248
肝气虚证辨证法 248
肝阳虚证辨证法 248
肝阳化风证辨证法 249
热极生风证辨证法 249
肝血虚证辨证法 249
肝风内动证辨证法 249
肝阴虚证辨证法 249
阴虚动风证辨证法 250
血虚生风证辨证法 250
肝经湿热证辨证法 250
寒滞肝脉证辨证法 250
肝血郁滞证辨证法 250
胆热证辨证法 251
虫扰胆腑证辨证法 251
胆郁痰扰证辨证法 251
肝胆湿热证辨证法 251
胆气虚证辨证法 251
肾与膀胱病辨证法 252
肾气虚证辨证法 252
肾阳虚证辨证法 252
肾阴虚证辨证法 253
肾阴阳两虚证辨证法 253
肾气不固证辨证法 253
肾不纳气证辨证法 253
膀胱湿热证辨证法 254
心脾气虚证辨证法 254
膀胱虚寒证辨证法 254
肾精不足证辨证法 254
肾经寒湿证辨证法 254
肾阳虚水泛证辨证法 254
心脾阳虚证辨证法 255
心脾血虚证辨证法 255
心脾两虚证辨证法 255
心肾不交证辨证法 255
心肾血虚证辨证法 256
心肾阴虚证辨证法 256
心肾气虚证辨证法 256
心肾阳虚证辨证法 256
心肝血虚证辨证法 257
心肝火盛证辨证法 257
心肺气虚证辨证法 257
心肺阳虚证辨证法 257
心肺阴虚证辨证法 257
脾湿肝郁证辨证法 258
脾肾阳虚证辨证法 258
脾肺气虚证辨证法 258
心胆不宁证辨证法 258
心胃火盛证辨证法 258
脾胃湿热证辨证法 259
脾胃气败证辨证法 259
胃强脾弱证辨证法 259
脾胃阳虚证辨证法 259
脾肺肾阳虚证辨证法 259
肝火犯肺证辨证法 260
肝脾不调证辨证法 260
肝脾两虚证辨证法 260
肺肾阴虚证辨证法 260
肝肾阴虚证辨证法 260
肝胃不和证辨证法 261
肝肾欲绝证辨证法 261
经络辨证法 261
手太阴肺经病证辨证法 261
手少阴心经病证辨证法 262
足少阴肾经病证辨证法 262
足太阳膀胱经病证辨证法 262
手太阳小肠经病证辨证法 262
足太阴脾经病证辨证法 262
足阳明胃经病证辨证法 262
手阳明大肠经病证辨证法 262
手厥阴心包经病证辨证法 263
手少阳三焦经病证辨证法 263
足少阳胆经病证辨证法 263
足厥阴肝经病证辨证法 263
督脉病证辨证法 263
任脉病证辨证法 263
六经辨证法 264
阴维阳维脉病证辨证法 264
阴跷阳跷脉病证辨证法 264
冲脉病证辨证法 264
带脉病证辨证法 264
太阳病证辨证法 265
太阳中风证辨证法 265
太阳伤寒证辨证法 265
太阳中风经输不利证辨证法 266
太阳伤寒经气不利证辨证法 266
太阳表寒里热证辨证法 266
太阳表寒里饮证辨证法 266
太阳中虚里急证辨证法 267
太阳心气阴两虚证辨证法 267
太阳热邪迫肺证辨证法 267
太阳水气上逆证辨证法 267
太阳表郁不解证辨证法 267
太阳蓄水证辨证法 268
太阳蓄血证辨证法 268
大结胸证辨证法 268
小结胸证辨证法 268
寒实结胸证辨证法 268
水停食滞痞证辨证法 269
寒热互结痞证辨证法 269
热痞兼表阳虚证辨证法 269
脏结证辨证法 269
热痞证辨证法 269
胃虚气逆痞证辨证法 270
胃虚痰阻证辨证法 270
上热下寒证辨证法 270
悬饮证辨证法 270
痰阻胸膈证辨证法 270
阳明病证辨证法 271
阳明表里俱热证辨证法 271
阳明胃热津气两伤证辨证法 271
阳明痞满燥实证辨证法 272
脾约证辨证法 272
阳明水热互结证辨证法 272
阳明痞满证辨证法 272
阳明燥实证辨证法 272
阳明湿热里实证辨证法 273
阳明湿热兼表证辨证法 273
阳明湿热证辨证法 273
阳明瘀血证辨证法 273
少阳病证辨证法 273
少阳兼里热证辨证法 274
少阳邪气弥漫三焦证辨证法 274
少阳半表半里证辨证法 274
少阳兼里实证辨证法 274
热入血室证辨证法 275
太阴病证辨证法 275
太阴虚寒证辨证法 275
太阴寒湿郁结证辨证法 275
少阴病证辨证法 276
少阴阳虚阴盛证辨证法 276
少阴阴盛格阳证辨证法 276
少阴阴虚火旺证辨证法 277
少阴阴虚水热互结证辨证法 277
少阴阳虚寒凝证辨证法 277
少阴虚寒滑脱证辨证法 277
少阴阳虚水泛证辨证法 277
少阴兼表证辨证法 278
少阴气郁四逆证辨证法 278
厥阴病证辨证法 278
蛔厥证辨证法 278
热厥证辨证法 278
卫气营血辨证法 279
病后虚羸气逆证辨证法 279
厥阴热迫大肠证辨证法 279
厥阴肝寒犯胃证辨证法 279
厥阴血虚寒郁证辨证法 279
卫分证候辨证法 280
气分证候辨证法 280
营分证候辨证法 280
血分证候辨证法 280
三焦辨证法 281
上焦病证辨证法 281
中焦病证辨证法 281
邪伏膜原证辨证法 282
热结胃肠证辨证法 282
下焦病证辨证法 282
热扰胸膈证辨证法 282
气营两燔证辨证法 283
气血两燔证辨证法 283
痰浊内蒙心包证辨证法 283
瘀热相搏证辨证法 283
阴虚火旺证辨证法 283
热极生风证辨证法 283
湿热化燥证辨证法 284
署伤肺络证辨证法 284
热毒炽盛证辨证法 284
阴虚风动证辨证法 284
邪留阴分证辨证法 284
内闭外脱证辨证法 285
津气欲脱证辨证法 285
冲任虚衰证辨证法 285
冲任不固证辨证法 285
冲任瘀阻证辨证法 285
冲任实热证辨证法 286
冲任郁热证辨证法 286
冲任虚热证辨证法 286
冲任瘀湿凝结证辨证法 286
冲任虚寒证辨证法 287
冲任实寒证辨证法 287
胞宫寒凝证辨证法 287
胞宫虚寒证辨证法 287
痰湿阻胞证辨证法 287
胎热证辨证法 288
胎寒证辨证法 288
产后败血上冲证辨证法 288
湿痰流聚皮下证辨证法 288
皮肤血虚风燥证辨证法 289
皮肤湿热证辨证法 289
邪热瘀结肌肤证辨证法 289
寒湿凝滞筋骨证辨证法 289
皮肤风热证辨证法 289
火毒蕴结肌肤证辨证法 290
毒热壅阻肌肤证辨证法 290
邪毒瘀滞深部肌肉证辨证法 290
乳痨阴虚痰凝证辨证法 291
湿毒蕴肤证辨证法 291
湿热下注证辨证法 291
疫毒蕴结肌肤证辨证法 291
湿火风邪相搏证辨证法 291
血热风燥证辨证法 292
血虚肝旺证辨证法 292
阳虚痰凝证辨证法 292
风邪热毒犯耳证辨证法 292
肝胆湿热犯耳证辨证法 292
髓海不足伤耳证辨证法 292
胆腑郁热犯鼻证辨证法 293
肺气虚鼻塞证辨证法 293
风热犯肺鼻息不利证辨证法 293
肺经风热犯耳证辨证法 293
热入心包犯耳证辨证法 293
肺经郁热犯鼻证辨证法 293
脾经湿热犯鼻证辨证法 294
肺经湿热犯鼻证辨证法 294
风热犯喉证辨证法 294
风寒袭喉证辨证法 294
虚火灼喉证辨证法 294
气滞血瘀犯喉证辨证法 295
肺肾阴虚犯喉证辨证法 295
气结咽喉证辨证法 295
湿热内蕴犯喉证辨证法 295
痰浊瘀阻咽喉证辨证法 295
肺胃热盛犯喉证辨证法 296
风热邪毒口齿证辨证法 296
脾胃湿热口齿证辨证法 296
心脾积热口齿证辨证法 296
气血不足口齿证辨证法 296
肉轮风热证辨证法 297
肉轮湿热证辨证法 297
肉轮血瘀证辨证法 297
风寒邪毒口齿证辨证法 297
络脉瘀阻口齿证辨证法 297
肉轮气虚证辨证法 298
气轮风热证辨证法 298
气轮湿热证辨证法 298
气轮热盛血瘀证辨证法 298
血轮实热证辨证法 298
风轮热毒证辨证法 299
水轮阴亏证辨证法 299
水轮气虚证辨证法 299
风轮湿热证辨证法 299
血轮虚热证辨证法 299
水轮实热证辨证法 300
水轮痰湿证辨证法 300
水轮头风痰火证辨证法 300
水轮气虚血瘀证辨证法 300
水轮气虚血少证辨证法 300
花翳内陷肝肺风热证辨证法 301
花翳内陷热炽腑实证辨证法 301
肝胆热炽,风火攻目证辨证法 301
痰火动风,上阻清窍证辨证法 301
肝郁气滞,气火上逆证辨证法 301
痰热咳嗽证辨证法 302
风热火毒攻目证辨证法 302
虚火伤络证辨证法 302
湿浊上泛证辨证法 302
阴虚阳亢,风阳上扰证辨证法 302
肝胃虚寒,饮邪上犯证辨证法 302
风寒闭肺证辨证法 303
风热闭肺证辨证法 303
心脾积热证辨证法 303
虚火上浮证辨证法 303
脾胃积热证辨证法 303
疳积证辨证法 304
疳气证辨证法 304
脾虚夹积证辨证法 304
脏腑虚冷证辨证法 304
腹部中寒证辨证法 304
惊恐呕吐证辨证法 304
干疳证辨证法 305
眼疳证辨证法 305
心疳证辨证法 305
疳肿胀证辨证法 305
痰食惊风证辨证法 305
惊恐痉厥证辨证法 305
麻毒闭肺证辨证法 306
水毒内闭证辨证法 306
邪陷心肝证辨证法 306
瘀血痫证辨证法 306
土虚木亢证辨证法 306
惊痫证辨证法 306
麻疹热毒攻喉证辨证法 307
麻疹邪陷心肝证辨证法 307
丹痧毒在气营证辨证法 307
风热疫毒证辨证法 307
白喉阴虚燥热证辨证法 307
白喉疫毒攻喉证辨证法 307
疫痢毒邪内闭证辨证法 308
赤游丹风火热毒证辨证法 308
疫痢内闭外脱证辨证法 308
小儿麻痹气虚血瘀证辨证法 308
小儿麻痹肝肾亏损证辨证法 308
小儿麻痹邪注经络证辨证法 308
小儿麻痹邪郁肺胃证辨证法 308
赤游丹邪毒入营证辨证法 309
疾病诊法类 309
风温诊法 309
春温诊法 309
暑温诊法 309
中暑诊法 310
大头瘟诊法 310
湿温诊法 310
伏暑诊法 310
秋燥诊法 310
暑湿诊法 311
急黄诊法 311
昏迷诊法 311
痧症诊法 311
中毒诊法 312
感冒诊法 312
咳嗽诊法 312
哮病诊法 313
喘病诊法 313
肺痿诊法 313
风温肺热病诊法 313
肺痈诊法 313
肺胀诊法 314
肺痨诊法 314
悬饮诊法 314
尿血诊法 315
吐血诊法 315
便血诊法 315
自汗、盗汗诊法 315
咯血诊法 315
紫斑诊法 316
心悸诊法 316
胸痹心痛诊法 316
不寐诊法 317
健忘诊法 317
痴呆诊法 317
多梦诊法 317
厥证诊法 318
郁证诊法 318
百合病诊法 318
嗜寐诊法 318
癫病诊法 319
痫病诊法 319
狂病诊法 319
胃脘痛诊法 319
泄泻诊法 320
痢疾诊法 320
腹痛诊法 320
霍乱诊法 320
噎膈诊法 321
呕吐诊法 321
便秘诊法 321
反胃诊法 322
胃缓诊法 322
痞满诊法 322
吐酸诊法 322
呃逆诊法 323
胁痛诊法 323
黄疸诊法 323
积聚诊法 323
头痛诊法 324
鼓胀诊法 324
眩晕诊法 325
中风诊法 325
痉病诊法 325
水肿诊法 325
消渴病诊法 326
淋证诊法 326
遗精诊法 327
关格诊法 327
腰痛诊法 327
乳糜尿诊法 327
癃闭诊法 327
阳痿诊法 328
阳强诊法 328
早泄诊法 328
不射精诊法 328
血精诊法 328
房事茎痛诊法 329
不育症诊法 329
色厥诊法 329
缩阳诊法 329
阴冷诊法 329
天宦诊法 330
耳鸣耳聋诊法 330
风湿痹诊法 330
尫痹诊法 330
骨痹诊法 331
肌痹诊法 331
痛风诊法 331
痿病诊法 331
钩虫病诊法 332
蛔虫病诊法 332
内伤发热诊法 332
虚劳诊法 332
绦虫病诊法 333
丝虫病诊法 333
蛲虫病诊法 333
血吸虫病诊法 333
疟疾诊法 334
颤证诊法 335
麻木诊法 335
卑惵诊法 335
奔豚气诊法 335
脚气诊法 336
疖诊法 336
暑疖诊法 336
蝼蛄疖诊法 336
多发性疖诊法 336
颜面部疔疮诊法 337
手足部疔疮诊法 337
红丝疔诊法 337
烂疔诊法 337
脐痈诊法 338
痰毒诊法 338
痈诊法 338
疫疔诊法 338
委中毒诊法 339
锁喉痈诊法 339
臀痈诊法 339
有头疽诊法 339
急性发颐诊法 340
慢性发颐诊法 340
流注诊法 340
附骨疽诊法 340
内陷诊法 341
关节疽毒诊法 341
丹毒诊法 341
疔疮走黄诊法 342
瘰疬诊法 342
腋疽诊法 342
流痰诊法 342
瘿痈诊法 343
气瘿诊法 343
肉瘿诊法 343
内吹乳痈诊法 344
外吹乳痈诊法 344
乳疽诊法 344
石瘿诊法 344
乳头破碎诊法 344
乳发诊法 345
乳痨诊法 345
乳疬诊法 345
乳癖诊法 345
粉刺性乳痈诊法 345
乳核诊法 346
气瘤诊法 346
乳衄诊法 346
乳漏诊法 346
肉瘤诊法 347
筋瘤诊法 347
骨瘤诊法 347
脂瘤诊法 347
上石疽诊法 347
失荣诊法 348
乳岩诊法 348
肾岩诊法 348
肝痈诊法 348
水疝诊法 349
疝气诊法 349
肠痈诊法 349
腹壁漏管诊法 349
子痈诊法 350
子痰诊法 350
囊痈诊法 350
脱囊诊法 350
精癃诊法 351
精浊诊法 351
阴肿诊法 351
阴蚀诊法 351
甲疽诊法 351
脱疽诊法 352
青蛇毒诊法 352
臁疮诊法 352
褥疮诊法 352
股肿诊法 353
水火烫伤诊法 353
冻疮诊法 353
毒蛇咬伤诊法 354
破伤风诊法 354
疯犬咬伤诊法 354
扁瘊诊法 355
疣目诊法 355
蛇串疮诊法 355
热疮诊法 355
鼠乳诊法 356
尖锐湿疣诊法 356
传染性红斑诊法 356
脓窝疮诊法 356
类丹毒诊法 356
麻风诊法 357
霉疮诊法 357
圆癣诊法 358
肥疮诊法 358
白秃疮诊法 358
鹅掌风诊法 359
脚湿气诊法 359
灰指(趾)甲诊法 359
紫白癜风诊法 359
疥疮诊法 359
虫咬皮炎诊法 360
湿疮诊法 360
黄水疮诊法 360
接触性皮炎诊法 360
四弯风诊法 361
药毒诊法 361
瘾疹诊法 362
土风疮诊法 362
摄领疮诊法 362
风瘙痒诊法 362
顽湿聚结诊法 363
痱子诊法 363
皲裂疮诊法 363
鸡眼诊法 363
胼胝诊法 363
腓腨疽诊法 364
风热疮诊法 364
瓜藤缠诊法 364
猫眼疮诊法 364
白疕诊法 365
紫癜风诊法 365
流皮漏诊法 365
红蝴蝶疮诊法 366
天疱疮诊法 366
火赤疮诊法 367
登豆疮诊法 367
皮痹诊法 367
面游风诊法 368
白屑风诊法 368
狐惑病诊法 368
白驳风诊法 368
黧黑斑诊法 368
粉刺诊法 369
酒齄鼻诊法 369
油风诊法 369
蟹足肿诊法 369
淋病诊法 370
内痔诊法 370
赘皮外痔诊法 370
肛裂诊法 371
肛痈诊法 371
血栓痔诊法 371
混合痔诊法 371
静脉曲张性外痔诊法 371
肛漏诊法 372
脱肛诊法 372
悬珠痔诊法 372
息肉痔诊法 372
骶尾部畸胎瘤诊法 372
盆底肌痉挛综合征诊法 373
直肠前突诊法 373
肛门失禁诊法 373
骶尾部囊肿窦诊法 373
肛门直肠狭窄诊法 373
肛门瘙痒病诊法 374
肛门湿疡诊法 374
锁肛痔诊法 374
沿肛痔诊法 374
肠梗阻诊法 374
骨折诊法 375
脱位诊法 376
落枕诊法 376
冈上肌肌腱炎诊法 377
肘关节软组织扭挫伤诊法 377
肩峰下滑囊炎诊法 377
颈椎病诊法 377
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诊法 377
肩关节扭挫伤诊法 377
肩周炎诊法 377
掌指关节扭挫伤诊法 378
桡侧腕伸肌腱周围炎诊法 378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诊法 378
腕三角纤维软骨损伤诊法 378
腕关节扭挫伤诊法 378
桡骨小头半脱位诊法 378
肘后滑囊血肿诊法 378
肱骨外上髁炎诊法 378
掌指关节侧副韧带损伤诊法 379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诊法 379
髋关节—过性滑膜炎诊法 379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法 379
股内收肌损伤诊法 379
股四头肌扭挫伤诊法 379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诊法 380
髌下脂肪垫损伤诊法 380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诊法 380
髌上滑囊血肿诊法 380
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诊法 380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诊法 380
膝部滑囊炎诊法 380
腱鞘囊肿诊法 381
跖管综合征诊法 381
腓骨长短肌腱滑脱诊法 381
跖跗关节扭伤诊法 381
胫骨结节骨骺炎诊法 381
髌骨软化症诊法 381
踝关节扭伤诊法 381
背肌筋膜炎诊法 382
急性腰扭伤诊法 382
腰肌劳损诊法 382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法 382
棘上韧带损伤诊法 382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诊法 382
臀上皮神经损伤诊法 383
胸部内伤诊法 383
头部内伤诊法 383
腰椎椎管狭窄症诊法 383
梨状肌综合征诊法 383
骶髂关节损伤诊法 383
腹部内伤诊法 384
四肢挤压伤诊法 384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诊法 384
月经先期诊法 384
月经后期诊法 384
痛经诊法 385
经期延长诊法 385
月经过少诊法 385
月经先后无定期诊法 385
月经过多诊法 385
经间期出血诊法 386
闭经诊法 386
崩漏诊法 386
经行发热诊法 386
经行头痛诊法 386
经行身痛诊法 386
经行眩晕诊法 387
经行情志异常诊法 387
经行浮肿诊法 387
经行口糜诊法 387
经行风疹块诊法 387
经行吐衄诊法 387
经行泄泻诊法 387
经断前后证候诊法 388
带下病诊法 388
妊娠恶阻诊法 388
妊娠腹痛诊法 388
胎漏、胎动不安诊法 388
堕胎、小产诊法 388
子肿诊法 389
子烦诊法 389
子满诊法 389
滑胎诊法 389
胎萎不长诊法 389
胎死不下诊法 389
子喑诊法 390
子淋诊法 390
子嗽诊法 390
妊娠小便不通诊法 390
子悬诊法 390
子痫诊法 390
妊娠眩晕诊法 390
产后血晕诊法 391
产后痉证诊法 391
产后腹痛诊法 391
产后血崩诊法 391
产后恶露不绝诊法 391
产后大便难诊法 391
阴挺诊法 392
产后乳汁自出诊法 392
产后缺乳诊法 392
乳泣诊法 392
产后身痛诊法 392
产后发热诊法 392
经前乳胀诊法 392
阴痒诊法 393
阴疮诊法 393
阴痛诊法 393
阴吹诊法 393
女阴白色病变证诊法 393
症瘕诊法 393
不孕症诊法 393
小儿感冒诊法 394
小儿哮喘诊法 394
小儿咳嗽诊法 394
脏躁诊法 394
盆腔疼痛证诊法 394
热入血室诊法 394
肺炎喘嗽诊法 395
鹅口疮诊法 395
小儿呕吐诊法 395
小儿泄泻诊法 395
惊风诊法 396
疳症诊法 396
厌食诊法 396
小儿腹痛诊法 396
积滞诊法 396
小儿痫证诊法 397
小儿蛔虫病诊法 397
姜片虫病诊法 397
小儿水肿诊法 397
丹痧诊法 398
水痘诊法 398
风痧诊法 398
麻疹诊法 398
痄腮诊法 399
顿咳诊法 399
白喉诊法 399
小儿暑瘟诊法 399
小儿麻痹症诊法 400
疫毒痢诊法 400
夏季热诊法 400
疰夏诊法 400
遗尿诊法 400
多动症诊法 401
解颅诊法 401
营养性贫血诊法 401
五迟、五软诊法 401
尿频诊法 401
五硬诊法 401
汗证诊法 402
夜啼诊法 402
胎黄诊法 402
奶癣诊法 402
奶麻诊法 402
脐湿、脐疮、脐血、脐突诊法 403
眼丹诊法 403
针眼诊法 403
脐风诊法 403
赤游丹诊法 403
胞生痰核诊法 404
椒疮诊法 404
粟疮诊法 404
睑弦赤烂诊法 405
风赤疮痍诊法 405
胞肿如桃诊法 405
胞虚如球诊法 405
上胞下垂诊法 405
漏睛诊法 406
流泪症诊法 406
胞轮振跳诊法 406
睑内结石诊法 406
目扎诊法 406
漏睛疮诊法 407
赤脉传睛诊法 407
胬肉攀睛诊法 407
暴风客热诊法 407
天行赤眼诊法 407
白睛溢血诊法 408
白涩症诊法 408
白睛青蓝诊法 408
火疳诊法 408
金疳诊法 408
时复症诊法 409
神水将枯诊法 409
银星独见诊法 409
聚星障诊法 409
花翳白陷诊法 409
风轮赤豆诊法 410
蟹睛症诊法 410
混睛障诊法 410
凝脂翳诊法 410
黄液上冲诊法 410
赤膜下垂诊法 411
血翳包睛诊法 411
宿翳诊法 411
疳积上目诊法 411
正漏诊法 411
瞳神紧小诊法 412
绿风内障诊法 412
黑翳如珠诊法 412
暴露赤眼生翳诊法 412
青风内障诊法 413
圆翳内障诊法 413
云雾移睛诊法 413
血灌瞳神诊法 413
视瞻昏渺诊法 414
暴盲诊法 414
青盲诊法 415
高风雀目诊法 415
能近怯远诊法 415
目偏视诊法 415
振胞瘀痛诊法 416
突起睛高诊法 416
物损真睛诊法 416
辘轳转关诊法 416
鹘眼凝睛诊法 416
眉棱骨痛诊法 416
目痒诊法 417
耳疖诊法 417
耳疮诊法 417
旋耳疮诊法 417
耳壳流痰诊法 417
黄耳伤寒诊法 418
脓耳口眼斜诊法 418
耳根毒诊法 418
脓耳诊法 418
耳胀、耳闭诊法 418
异物入耳诊法 419
耵耳诊法 419
暴聋诊法 419
久聋诊法 419
耳眩晕诊法 419
鼻疔诊法 419
鼻鼽诊法 420
鼻槁诊法 420
鼻渊诊法 420
伤风鼻塞诊法 420
鼻窒诊法 420
鼻疳诊法 420
鼻息肉诊法 421
鼻腔异物诊法 421
鼻损伤诊法 421
鼻衄诊法 421
乳蛾诊法 421
急喉痹诊法 421
慢喉喑诊法 422
急喉喑诊祛 422
阴虚喉癣诊法 422
喉关痈诊法 422
慢喉痹诊法 422
急喉风诊法 423
梅核气诊法 423
骨鲠诊法 423
牙痈诊法 423
牙?痈诊法 423
牙宣诊法 423
骨槽风诊法 424
唇风诊法 424
口糜诊法 424
口疮诊法 424
飞扬喉诊法 424
治疗方法篇 429
内治方法类 429
解表法 429
辛温解表法 429
辛凉解表法 430
清暑解表法 430
蠲饮解表法 431
理气解表法 431
透疹解表法 431
疏表润燥法 431
疏表祛湿法 431
益气解表法 432
助阳解表法 432
养血解表法 432
滋阴解表法 432
和中解表法 432
解表清里法 432
轻清宣气法 433
清热法 433
解表温里法 433
解表攻里法 433
辛寒清气法 434
清营泻热法 434
凉血散血法 434
气营(血)两清法 434
祛暑清热法 435
清热解毒法 435
清泄肺热法 436
化瘀清热法 436
清胃泻火法 437
清脾泻火法 437
疏肝清热法 437
清泻肝火法 438
清热利胆法 438
清心泻火法 438
清肠泻热法 438
清退虚热法 439
治风法 440
疏散外风法 440
交通心肾法 440
甘温除热法 440
养血疏风法 441
凉肝熄风法 441
滋阴熄风法 441
养血熄风法 442
补脾解痉法 442
祛湿法 442
祛风除湿法 442
宣气化湿法 443
温化寒湿法 443
燥湿化湿法 443
清热燥湿法 444
清利湿热法 444
宣肺行水法 445
清暑利湿法 445
健脾除湿法 446
泻下逐水法 446
理气利水法 446
化瘀利水法 447
温阳利水法 447
滋阴利水法 447
苦寒泻下法 448
泻下法 448
温里泻下法 449
润肠通便法 449
攻补兼施法 449
理气通便法 450
温里法 450
温肺散寒法 450
温中散寒法 450
回阳救逆法 451
温肝散寒法 451
温经散寒法 451
益气固脱法 452
祛痰法 452
燥湿化痰法 453
润燥化痰法 453
温化寒痰法 453
降气化痰法 454
治风化痰法 454
清热化痰法 454
行气化痰法 454
祛瘀化痰法 455
扶正化痰法 455
安神法 455
重镇安神法 455
养心安神法 456
疏肝安神法 456
清热安神法 456
豁痰安神法 456
和解法 457
和解少阳法 457
和胃安神法 457
化瘀安神法 457
调和营卫法 458
开达膜原法 458
分消走泄法 458
调和肝脾(胃)法 458
调和肠胃法 459
开窍法 459
行气开窍法 460
辟秽开窍法 460
清心开窍法 460
镇惊开窍法 460
豁痰开窍法 461
化瘀开窍法 461
化浊通窍法 462
升阳通窍法 462
行气通窍法 462
祛风通窍法 462
芳香通窍法 462
通窍法 462
化瘀通窍法 463
理气法 463
疏肝行气法 463
通阳行气法 464
散寒行气法 464
行气导滞法 465
肃肺降逆法 465
和胃降逆法 465
清肝降逆法 466
活血化瘀法 466
益气活血法 467
行气活血法 467
温经活血法 468
清热活血法 468
攻下瘀血法 468
除湿活血法 469
活血通络法 469
养血活血法 469
止血法 469
清热止血法 469
养阴止血法 470
益气止血法 470
活血止血法 471
温阳止血法 471
养血止血法 471
收涩止血法 472
消导化积法 472
消食导滞法 472
消症瘕法 473
消瘿瘰法 473
消结石法 473
驱虫法 473
安蛔驱蛔法 473
杀虫消积法 474
驱姜片虫法 474
涌吐祛痰法 474
涌吐法 474
驱蛲虫法 474
驱钩虫法 474
驱绦虫法 474
涌吐祛食法 475
固涩法 475
敛肺止咳法 475
固表止汗法 475
固肾涩精法 476
补肾固冲法 476
固崩止带法 476
涩肠固脱法 476
补肾固堤法 477
补益法 477
补气法 477
补益心气法 477
补益肺气法 478
补气健脾法 478
益气升阳法 478
补养心血法 479
补益心脾法 479
补血法 479
补益心肺法 479
补益肺脾法 479
补养肝血法 480
滋阴法 480
滋养心阴法 480
滋补肺阴法 481
滋养肝阴法 481
滋阴潜阳法 481
滋补肾阴法 481
滋补肺肾法 482
滋补肝肾法 482
滋养肺胃法 482
补益胃阴法 482
补肾益精法 483
补阳法 483
温补心阳法 483
温补脾阳法 484
温补肾阳法 484
温肾健脾法 484
温补肝阳法 485
温补心肾法 485
气血双补法 485
阴阳并补法 486
气阴双补法 486
补肾纳气法 487
引火归原法 487
益气摄津法 487
调理冲任法 488
柔肝缓急法 488
舒筋活络法 488
接骨续筋法 489
托里排毒法 489
退翳明目法 489
增水行舟法 490
宣通玄府法 490
逆流挽舟法 490
釜底抽薪法 490
提壶揭盖法 490
畜鱼置介法 491
中药人工周期疗法 491
简化中药人工周期三联法 491
骨伤科内治法 492
外科内治三法 492
三陷证内治法 492
肠梗阻钡剂大承气汤疗法 493
急性肠梗阻总攻疗法 493
肛门病内治大法 493
胆系感染及胆石病总攻疗法 494
泌尿系结石病总攻排石疗法 494
外治方法类 494
敷脐疗法 495
熨脐疗法 496
鸡罨疗法 496
药枕疗法 496
药带疗法 496
药衣疗法 496
药榻疗法 497
药被疗法 497
药佩疗法 497
药巾疗法 498
药垫疗法 498
药冠疗法 498
塞耳法 498
吹耳法 498
吹喉法 499
滴耳法 499
点眼法 499
取嚏法 500
塞鼻法 500
鼻嗅法 500
搐鼻法 500
烟熏法 501
喷雾疗法 501
咽部涂药疗法 502
含漱法 502
噙化法 502
点舌法 502
握药法 503
搓药法 503
贴药法 503
刷牙法 503
封药法 504
扑药法 504
掺药法 504
药布缠渍法 504
药栓疗法 505
灌肠疗法 505
药浴疗法 506
熏洗疗法 506
中药离子透入法 507
洗足疗法 507
冲洗疗法 507
洗涤疗法 507
中药电熨法 510
电热药物温熥法 510
超声药物透入疗法 511
蜂针疗法 511
蜞针疗法 512
水蛭毒疗法 512
蝎毒疗法 512
鳝血疗法 513
动物贴敷疗法 513
蛇毒疗法 513
蜘蛛毒疗法 513
梳头疗法 514
梳乳疗法 514
球摩疗法 514
蛋滚疗法 515
条打疗法 515
药棒疗法 515
药熏疗法 516
药熨疗法 516
滚刺疗法 516
热烘疗法 517
神灯照疗法 517
热敷疗法 517
湿敷疗法 518
冷敷疗法 518
热蜡疗法 518
泥疗法 519
中药加光化疗法 520
中药锥切疗法 520
追蚀法 521
箍围消散法 521
开刀法 522
生肌收口法 522
烙法 523
瘰疬烙治法 523
砭镰法 523
挂线法 523
结扎法 524
药线疗法 524
垫棉法 524
挑治疗法 525
药筒拔法 525
拔核法 525
绑腿疗法 526
胶瘤结扎法 526
胶瘤重压疗法 526
胶瘤针刺疗法 526
烧伤创面暴露疗法 526
烧伤创面包扎疗法 527
毒蛇咬伤结扎疗法 527
肠套叠复位疗法 528
肾区体位叩击疗法 528
嵌顿疝回纳法 528
肠扭转颠簸疗法 528
枯痔疗法 529
内痔插药疗法 529
内痔改进灰皂散疗法 530
内痔明矾压缩疗法 530
内痔注射疗法 530
内痔贯穿结扎疗法 531
内痔胶圈套扎法 531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一次切开挂线法 532
肛裂纵切横缝法 532
混合痔外剥内扎疗法 532
内痔冷冻疗法 532
肛瘘挂线疗法 533
肛瘘切开挂线疗法 533
直肠粘膜下注射疗法 534
直肠周围注射疗法 534
推疣法 534
臁疮外治法 535
褥疮外治法 535
流痰外治法 535
揉疣法 535
湿疮外治法 536
骨伤科外治法 536
正骨八法 536
理伤手法 537
持续牵引疗法 537
手摸心会法 538
拔伸手法 538
旋转手法 539
屈伸手法 539
回旋手法 540
折顶手法 540
分骨手法 541
捺正手法 541
纵压手法 542
金针拨骨法 542
理筋手法 543
振挺疗法 543
骨伤练功疗法 543
悬吊复位法 544
攀索叠砖法 544
攀门拽伸法 544
口腔外复位法 545
拔伸足蹬法 545
三桌复位法 545
口腔内复位法 545
椅背整复法 546
拔伸托入法 546
牵引回旋法 546
卧位杠杆复位法 547
立位杠杆复位法 547
拔伸屈肘法 548
膝顶拔伸法 548
回旋法 549
屈髋拔伸法 549
杠抬复位法 549
俯卧下垂法 550
侧牵复位法 550
背法 551
蹲压法 551
侧背法 551
单人复位法 552
双人复位法 552
颈椎旋扳法 552
挑割疗法 552
夹板固定法 553
砂袋固定法 554
裹帘包扎固定法 554
抱膝固定法 554
丁字鞋固定法 554
木板鞋固定法 555
骨盒兜夹板固定法 555
通木固定法 556
腰柱固定法 556
披肩固定法 556
小针刀疗法 556
翼状胬肉切除烧灼术 557
雄黄散摘除翼状胬肉术 557
白内障针拨术 558
白内障针拨套出术 559
白内障针拨吸出术 559
蚕蚀性角膜溃疡割烙术 559
海螵蛸棒磨擦术 559
远部取穴法 560
对症取穴法 560
辨证取穴法 560
近部取穴法 560
针灸方法类 560
全息取穴法 561
本经配穴法 561
单穴独用法 561
双穴并用法 561
表里配穴法 561
前后配穴法 562
上下配穴法 562
左右配穴法 562
远近配穴法 562
三部配穴法 562
五输穴配用法 563
肢末配穴法 563
原络配穴法 564
俞募配穴法 564
郄穴选用法 564
下合穴选用法 565
八脉交会穴配用法 566
八会穴选用法 566
因时辨证取穴法 566
子午流注纳甲法 568
养子时刻注穴法 571
子午流注纳子法 571
灵龟八法 572
飞腾八法 575
进针法 576
得气法 576
出针法 577
透穴法 577
摄法 578
切法 578
循法 578
揣法 578
爪法 578
扪法 579
按法 579
搓法 579
飞法 579
动法 579
摇法 579
弹法 580
努法 580
刮法 580
捣法 580
颤法 580
摆法 580
盘法 581
敲法 581
倒法 581
抽添法 581
接气通经法 581
言语诱导法 581
捻转补泻法 581
迎随补泻法 582
徐疾补泻法 582
提插补泻法 582
开阖补泻法 583
呼吸补泻法 583
九六补泻法 583
营卫补泻法 584
平补平泻法 584
大补大泻法 584
烧山火法 584
凉泻法 585
热补法 585
进水泻法 585
进火补法 585
透天凉法 585
阳中隐阴法 586
阴中隐阳法 586
青龙摆尾法 586
五脏交经法 586
白虎摇头法 587
通关交经法 587
苍龟探穴法 587
赤凤迎源法 587
运气法 588
进气法 588
龙虎交战法 588
龙虎升降法 588
子午捣臼法 588
纳气法 589
关节交经法 589
提气法 589
留气法 589
子母补泻法 590
九刺法 590
十二刺法 591
五刺法 592
毫针疗法 593
芒针疗法 594
皮肤针疗法 594
皮内针疗法 596
三棱针疗法 596
粗针疗法 597
小宽针疗法 598
火针疗法 598
水针疗法 599
空针疗法 600
鍉针疗法 600
气针疗法 600
指针疗法 601
陶针疗法 602
蜡针疗法 605
杵针疗法 605
猪鬃针疗法 606
电针疗法 606
电热鍉针疗法 607
电子冷针疗法 607
电热针疗法 607
微波电针疗法 608
磁针疗法 608
穴位电光奋疗法 608
共鸣火花电疗法 609
穴位强电刺激疗法 609
微波穴位照射疗法 609
腧穴激光照射疗法 610
红外线穴位照射疗法 610
紫外线穴位照射疗法 610
穴位磁片贴敷疗法 611
旋转磁疗法 611
超声针疗法 611
交变电磁疗法 612
脉动直流电磁疗法 612
脉冲磁疗法 612
震动磁疗法 612
磁场电脉冲疗法 612
头针疗法 613
耳针疗法 615
面针疗法 623
眼针疗法 625
鼻针疗法 626
人中针疗法 628
口针疗法 629
舌针疗法 629
颈针疗法 635
背俞针疗法 635
脊针疗法 635
胸穴指压疗法 636
腹针疗法 638
手针疗法 638
足针疗法 640
手象针疗法 644
腕踝针疗法 648
足象针疗法 648
第二掌骨侧针法 651
十三鬼穴针法 653
围剿针法 653
背三针疗法 653
过梁针法 654
阻力针法 654
神经刺激疗法 654
经络—穴区带疗法 655
淋巴结刺激疗法 658
针刺麻醉 659
瘢痕灸法 662
灸疗法 662
直接灸法 662
发泡灸法 663
无瘢痕灸法 663
三角灸法 663
骑竹马灸法 663
间接灸法 664
蒸脐法 667
大灸疗法 667
长蛇灸法 668
雷火神针法 669
普通艾条灸法 669
药条实按灸法 669
太乙神针法 670
百发神针法 670
三气合痹针法 670
消癖神火针法 670
阴证散毒针法 670
艾火针衬垫灸法 670
温灸器灸法 671
蒸气灸法 671
烟熏灸法 671
日光灸法 671
熨灸法 671
无烟灸法 671
肛灸法 672
温针灸法 672
药物发泡灸法 672
化学灸法 673
药熏蒸气灸法 673
冷淋灸法 674
灯火灸法 674
竹茹灸法 675
桃枝灸法 675
麻叶灸法 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