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总论 3
第一节 秦汉时期对辨证施治的建立 3
第二节 金元时期对证候诊断治疗的新发展 6
第三节 明清以来所取得的成就 11
第二章 辨证方法和治疗 14
第一节 证与病和证与证的各种表现形式 14
第二节 八纲辨证 17
第三节 六经辨证与施治 21
第四节 卫气营血辨证与施治 24
第五节 三焦辨证与施治 27
第六节 病因辨证与施治 29
第一章 祖国医学对证候诊断治疗的认识与发展 33
第七节 脏腑辨证与施治 52
第八节 证候辨证与施治 67
第二编 各论 71
第一章 恶寒发热 71
第一节 恶寒 71
第二节 发热 78
第三节 恶寒发热相兼 90
第二章 水肿 101
第二章 斑疹 114
第一节 斑 114
第二节 疹 121
附:白? 129
第四章 汗 131
第五章 黄疸 139
附:黄胖 146
第六章 疼痛 147
第一节 头痛 148
第二节 胸痛 156
第三节 胃痛 163
第四节 胁痛 169
第五节 腰痛 175
第六节 腹痛 181
第七节 关节痛 194
第七章 血证 204
第一节 咳血 205
第二节 吐血 210
第三节 衄血 215
第四节 尿血 224
第五节 便血 229
第六节 崩漏 234
第八章 眩晕 242
第九章 耳鸣耳聋 252
第十章 渴 259
第十一章 咳嗽 270
第十二章 喘 280
第十三章 心悸 290
第十四章 失眠 302
第十五章 嗜睡 312
第十六章 癫狂 317
第一节 癫 318
第二节 狂 320
第十七章 痫证 325
第十八章 痉证 331
附:破伤风 339
第十九章 痿证 341
第二十章 饮食异常 346
第一节 多食 347
第二节 纳呆 348
第二十一章 呕吐 354
第二十二章 呃逆 363
第二十三章 胀满 369
第一节 腹胀 370
第二节 胸满 374
第三节 痞满 377
第二十四章 泄泻 379
第二十五章 便秘 391
第二十六章 积聚 396
第二十七章 小便不利 402
第一节 癃闭 402
第二节 淋证 405
第二十八章 遗尿 411
附:尿浊 414
第二十九章 遗精 417
第三十章 阳萎 421
第三十一章 带下 424
附录:常用方剂索引 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