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总论 1
天人篇 3
人生的终极关怀 3
国人的美学指向 4
中国审美文化特征 5
美丑篇 8
“美恶同词”,互涵互转 8
美恶对待,妍媸有定 9
美不常珍,恶不终弃 11
丑具有独立的价值 12
丑神、丑角、丑石 13
美丑杂糅,瑕不掩瑜 18
自然篇 20
自然本义研讨 20
跨进审美范畴 21
走向艺术哲学 23
具有永恒魅力 25
参错篇 26
万象错布 26
参错并奏 27
错综成用 28
中和篇 31
“中和”诠释 31
以“和”为美 32
“和而不同” 33
不谐之谐 35
和谐与共 37
尺度篇 39
度 39
称 41
宜 43
人 45
境界篇 47
取境要高 47
取境要真 49
迈入诗境 51
入化篇 53
天地虽大,其化均也 53
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54
通神入化,必待天工 56
出神入化,相契相合 59
浑然篇 62
浑而为一 62
浑然一体 63
浑涵光芒 64
寄寓篇 67
比德 67
寄情 69
托讽 71
含蓄天成 74
含蓄篇 74
深潜蕴藉 75
蓄而不晦 76
隐掩篇 78
审美感悟 81
感悟篇 83
感与通感 83
悟与禅悟 85
会心篇 88
灵气篇 94
灵气之来由 94
什么是灵气 95
通灵的道路 96
任灵气往来 97
说“神”篇 99
释“神” 99
古代形神关系 101
“神思方运” 103
形似?神似? 104
现代形神关系 106
“韵”字之源 109
说“韵”篇 109
“韵”具两义 110
“万有有韵” 111
“韵外之致” 113
说“气”篇 118
生命之所恃 118
挟风涛之气 119
去市俗之气 121
有气才有韵 122
说“清”篇 124
人心思“清” 124
以“清”为美 125
激浊扬“清” 127
说“野”篇 129
说“奇”篇 133
正奇有位 133
奇巧俱发于心 133
非奇不传 134
奇过则凡 136
“奇”字的解放 137
趣源 140
说“趣”篇 140
天趣 141
生趣 142
理趣 144
谐趣 145
稚趣 146
结语 147
谐谑篇 150
谐谑之源 150
谐谑技艺 152
谑而不虐 155
辩证艺理 159
相成篇 161
相辅相成 161
相反相成 163
有无篇 167
有无相生 167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69
以若有若无为美 171
虚实篇 174
从虚说起 174
虚实互用 175
贵在虚灵 177
内外篇 180
文质彬彬 180
内美外饰 182
蕴内著外 183
意内言外 184
动静篇 186
动态之美 186
静态之美 188
动静结合 190
动静在心 192
刚柔篇 194
阴阳与刚柔 194
刚柔两相济 195
不作妮子态 197
曲直篇 199
以“曲”为美 199
求“直”之心 201
曲直有度 202
天圆地方 205
方圆篇 205
规矩方圆 206
智圆行方 207
方圆兼备 208
远近篇 212
生理距离 212
心理距离 214
历史距离 216
浓淡篇 220
化工赋物,浓淡相成 220
至文高艺,浓淡得宜 221
自浓归淡,以淡为宗 223
疏密篇 226
大小篇 230
大小相对,小大由之 230
称名也小,取类也大 232
其小无内,其大无垠 233
多少篇 235
执一驭万 235
以一当十 236
少少许胜多多许 237
巧拙篇 239
雅俗篇 243
雅者正也 243
雅俗分野 245
化俗为雅 247
雅俗并进 249
法度篇 251
有法可寻,有法可循 251
法度之中,规矩之外 252
有法之极,归于无法 253
后记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