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华胥氏的来源和迁徙 1
第一节 华胥氏的起源 1
第二节 华胥的名义 9
第三节 华胥氏创造了彩陶文化 12
第四节 华胥氏的迁徙 16
第五节 华胥氏创造的北方桦木文化 20
第二章 伏羲氏的神话与历史 27
第一节 伏羲氏的来源 27
第二节 太昊、伏羲的名义 29
第三节 伏羲氏的创造发明 30
第四节 伏羲氏东迁 33
第五节 伏羲氏支裔的分布 35
第三章 女娲氏的神话与历史 38
第一节 女娲氏的来源 38
第二节 女娲氏东迁 43
第三节 女娲氏的传说 48
第四节 女娲氏的图腾和名称 53
第五节 女娲氏南迁及其支裔 57
第四章 少典氏、有?氏的历史 60
第一节 少典氏的历史 60
第二节 有?氏的历史 63
第一节 神农氏的传说 68
第五章 炎帝神农氏的来源和迁徙 68
第二节 神农氏发展原始农业 75
第三节 历代对神农氏的崇拜 82
第六章 炎帝柱与图腾柱的崇拜 93
第一节 炎帝柱的传说 93
第二节 柱的名义 97
第三节 图腾柱的传播和分布 100
第七章 赖国的来源和迁徙 109
第一节 赖人的起源 109
第二节 烈山氏迁徙 112
第三节 赖国的兴衰 117
第一节 莱国的来源 127
第八章 莱国的来源和迁徙 127
第二节 来的名义 131
第三节 东迁胶东半岛的子姓莱夷 133
第四节 东迁胶东半岛的姜姓莱国 138
第九章 牟人的来源和迁徙 144
第一节 牟人的起源 144
第二节 牟人的名义 146
第三节 山东半岛的岛夷东牟国 148
第十章 麦人的来源和迁徒 152
第一节 麦人的起源 152
第二节 麦的名义 153
第三节 麦人的分布 157
第一节 戏国的起源 159
第十一章 戏国的来源和迁徙 159
第二节 戏的名义 160
第三节 戏国的迁徙 165
第十二章 有逢氏的来源和迁徙 167
第一节 有逢氏的起源 167
第二节 逢蒙的史迹 171
第三节 逢的名义 173
第四节 有一支逢人向四川迁徙 175
第十三章 延人的来源和迁徙 183
第一节 延人的来源 183
第二节 绵诸与诸繇 184
第三节 浊繇与满洲 190
第一节 句龙氏后土的来源 193
第十四章 句龙氏后土的源流与社的崇拜 193
第二节 先秦对社的崇拜 196
第三节 汉以后对社的崇拜 206
第四节 土方的迁徙 216
第十五章 夸父的来源和迁徙 222
第一节 夸父的来源 222
第二节 夸父的名义与图腾 226
第三节 夸父族南迁 229
第十六章 封国的来源和迁徙 235
第一节 封国的来源 235
第二节 封的名义 239
第三节 封人的分布 242
第十七章 太岳、四岳的来源和迁徙 246
第一节 太岳、四岳的起源 246
第二节 岳的名义 250
第三节 太岳、四岳东迁 252
第四节 太岳后裔岳氏的分布 256
第十八章 有邰氏的来源和迁徙 261
第一节 有邰氏的起源 261
第二节 台的名义 264
第三节 台人东迁 266
第十九章 孤竹的来源和迁徙 272
第一节 孤竹的来源 272
第二节 孤竹君伯夷、叔齐的历史 275
第三节 孤竹北迁 278
第四节 夜郎竹王及其遗迹 283
第廿十章 巫人的来源和迁徙 288
第一节 灵恝的起源 288
第二节 巫人的分布 292
第三节 巫的名义 296
第四节 巫筮情况 297
第五节 巫风最盛的楚国 301
第六节 巫氏的分布 303
第廿一章 同并人的来源和迁徙 306
第一节 并人的来源 306
第二节 同人的来源 308
第三节 木器的来源和分布 311
第廿二章 彤鱼氏的来源和迁徙 314
第一节 彤鱼氏的起源 314
第二节 商代的渔氏 316
第三节 周代姜姓的?氏 318
第四节 鱼凫氏立国于成都平原 319
第廿三章 酉人的来源和迁徙 322
第一节 酉人的来源 322
第二节 酋人的来源 325
第三节 犹人的来源 326
第一节 辰方的来源和迁徙 329
第廿四章 炎帝诸支族辰、丙、郴、信等的来源和迁徙 329
第二节 卯人的来源和迁徙 334
第三节 午人的来源和迁徙 336
第四节 未人的来源和迁徙 338
第五节 丑人的来源和迁徙 340
第六节 丙人的来源和迁徙 342
第七节 甲人的来源和迁徙 346
第八节 丁人的来源和迁徙 348
第九节 赤人的来源和迁徙 350
第十节 郴人的来源和迁徙 354
第十一节 信人的来源和迁徙 357
第一节 赤松子的传说 360
第廿五章 赤松子的来源和迁徙 360
第二节 赤松子南迁湖南的遗迹 362
第廿六章 申国的来源和迁徙 365
第一节 申国的起源 365
第二节 申的名义与申的东迁 369
第三节 申国南迁及被楚所灭 370
第廿七章 许国的形成和迁徙 378
第一节 许国的来源 378
第二节 许的名义 381
第三节 许国的衰落和频繁的迁徙 384
第四节 许氏后裔的分布 388
第廿八章 吕国的形成和迁徙 391
第一节 吕族的迁徙 392
第二节 吕的名义 393
第三节 《吕刑》的制订与吕国南迁 395
第廿九章 先齐族的起源与演变 401
第一节 先齐的来源 402
第二节 少昊之后的齐国 404
第三节 齐的名义 409
第三十章 姜姓齐国的建立及井、章二国 415
第一节 吕尚辅周并建立齐国 415
第二节 齐国的建都 422
第三节 吕尚支裔所建立的井国 425
第四节 吕尚支裔所建立的章国 429
第一节 井的起源 432
第三十一章 井方、邢国的来源和迁徙 432
第二节 井国的来源 437
第三节 姬姓邢国的兴衰 443
第三十二章 姜齐支裔的分布 450
齐氏 450
邱氏 450
丘氏 451
尚氏 451
望氏 452
畅氏 452
太公氏 452
国氏 453
骆氏 453
将具氏 453
丁氏 454
丁若氏 454
崔氏 454
乐利氏 454
癸氏 455
厉氏 455
高氏 455
高堂氏 456
卢氏 457
柴氏 457
东郭氏 458
大陆氏 458
子襄氏 458
移氏 458
桓氏 458
?氏 458
仲孙氏 458
士强氏 458
东官氏 458
齐季氏 458
庆氏 459
麻氏 459
孝氏 459
懿氏 459
子乾氏 460
子工氏 460
子渊氏 460
栾氏 460
子尾氏 460
公旗氏 460
子雅氏 460
翰公氏 461
景氏 461
灵氏 461
卢门氏 461
卢蒲氏 461
闾邱氏 461
雍门氏 461
子夏氏 461
公牵氏 462
公牛氏 462
臼季氏 462
晏氏 462
平氏 462
左氏 462
檀氏 463
左丘氏 464
闾公氏 464
闾氏 464
公纪氏 464
余邱氏 464
车门氏 464
虞邱氏 464
梁邱氏 464
即氏 464
南郭氏 464
卢胥氏 465
善弋氏 465
古蒲氏 465
北郭氏 465
第三十三章 纪国的来源和迁徙 466
第一节 纪国的来源 466
第二节 纪的名义 469
第三节 纪国东迁山东半岛后的兴衰史 471
第三十四章 箕国的来源和迁徙 480
第一节 箕国的起源 480
第二节 箕的名义 484
第三节 ?国东迁 486
第四节 子姓箕国北迁 489
第一节 州人的分布 496
第三十五章 姜姓诸国的形成和分布 496
第二节 向人的分布 497
第三节 甘人的分布 499
第四节 焦人的分布 500
第五节 露人的分布 502
第六节 戎蛮的分布 503
第七节 缙云氏的分布 504
第八节 三乌氏的分布 505
第三十六章 黄帝轩辕氏的来源和迁徙 507
第一节 黄帝的起源 507
第二节 黄帝轩辕氏的名义 511
第三节 黄帝族东迁 515
第四节 黄帝之后氏族的发展 520
第一节 虔氏的分布 525
第三十七章 黄帝族支系的分布 525
第二节 公孙氏的分布 527
第三节 资氏的分布 529
第四节 慈氏的分布 529
第五节 岐氏的分布 531
第三十八章 方雷氏的来源和迁徙 533
第一节 方雷氏的起源 533
第二节 方雷之名义 535
第三节 商代的方国 538
第四节 方雷氏后裔的分布 540
第一节 仓颉氏的来源 553
第三十九章 仓颉氏的来源和迁徙 553
第二节 仓颉东迁及其支裔分布 560
第三节 苍舒、力牧 561
第四十章 青阳的来源和迁徙 565
第一节 青阳的来源 565
第二节 清阳的迁徙 567
第四十一章 颛顼的来源和迁徙 571
第一节 颛顼的来源 571
第二节 颛顼高阳氏的名义 573
第三节 颛顼东迁 576
第四节 颛顼族北迁 578
第五节 颛顼的支族分布 580
第一节 帝喾的来源 583
第四十二章 帝喾的来源和迁徙 583
第二节 帝喾北迁 587
第三节 帝喾的名义 589
第四节 帝喾之子帝挚 590
第四十三章 陶唐氏的来源和迁徙 593
第一节 陶唐氏帝尧的立国 593
第二节 陶唐氏帝尧的名称 595
第三节 陶唐氏帝尧的地望 598
第四节 陶唐氏的迁徙 602
第五节 陶唐氏之后的各氏族 605
第六节 周朝宗室唐国的建立 608
第二节 丹氏的分布 616
第一节 狸氏的分布 616
第四十四章 陶唐氏各支裔的分布 616
第三节 傅氏的分布 617
第四节 尧氏的分布 622
第五节 留氏的分布 623
第六节 御氏的分布 625
第七节 路氏的分布 625
第四十五章 伊祁氏的来源和迁徙 628
第一节 伊祁氏的来源 628
第二节 伊尹的功绩 631
第三节 伊的名义 637
第四节 伊人的后裔和分布 638
第一节 祝国的来源 641
第四十六章 祝(铸)国的来源和迁徙 641
第二节 祝、铸的名义 643
第三节 祝(铸)国后裔的分布 645
第四十七章 房国的来源和迁徙 648
第一节 方人的起源 648
第二节 方、房的名义 650
第三节 丹朱所建立的房国 652
第四节 房国的衰亡 655
第四十八章 杜国的来源和迁徙 658
第一节 杜氏的起源 658
第二节 杜伯的支族 661
第三节 杜氏的族系 665
第四节 杜甫后裔的迁徙 667
第四十九章 张人的来源和迁徙 670
第一节 张人的来源 670
第二节 张的名义 674
第三节 张氏望族世系 675
第四节 张天师的世系 678
第五节 张氏各支的分布 686
第六节 各民族中的张氏 694
第七节 海外张氏名人的分布 704
第五十章 蒙人的来源和迁徙 706
第一节 蒙人的来源 706
第二节 蒙的名义 708
第三节 蒙人南迁和分布 710
第四节 羌族夫蒙氏,?蒙氏 711
第五节 蒙舍诏与蒙隽诏 713
第六节 蒙古的始源 714
第五十一章 防风氏、长人的来源和迁徙 717
第一节 防风氏的起源 717
第二节 漆、防风、汪芒的名义 724
第三节 防风氏的衰落 725
第四节 长人、长狄的分布 729
第五节 大人国的迁徙 733
第六节 结语 735
第五十二章 在辛氏、辛国的来源和迁徙 737
第一节 辛人的来源 737
第二节 姒姓的莘国 739
第三节 周代的辛国 743
第四节 辛、先的名义 746
第五节 辛人后裔的分布 750
第五十三章 邳国的来源和迁徙 756
第一节 邳国的起源及其支族的分布 756
第二节 丕的名义 766
第三节 邳国的兴衰 767
第五十四章 谢国的来源和迁徙 773
第一节 谢国的来源 774
第二节 谢的名义 777
第三节 谢人的分布和迁徙 780
第一节 密国的来源 788
第五十五章 密国的来源和迁徙 788
第二节 密须国的衰亡 792
第三节 密的名义 797
第四节 密人东迁 799
第五十六章 雍国的来源和迁徙 804
第一节 雍国的来源 804
第二节 雍国的名义 807
第三节 周代姞姓雍国和姬姓雍国 809
第五十七章 光国的来源和迁徙 813
第一节 吉光的来源 813
第二节 吉姓的名义及其后裔 815
第三节 光的名义与商、周时期的光国 820
第一节 崇国的起源 825
第五十八章 崇国、?人的来源和迁徙 825
第二节 崇的名义 828
第三节 商亲族崇国的兴亡 830
第四节 夏族崇人的南迁 836
第五节 ?人的分布 838
第六节 古宗、苦聪人的分布 841
第五十九章 蜀族的来源和迁徙 849
第一节 蜀族的来源 849
第二节 蜀的名义 852
第三节 商代的蜀国 856
第四节 周代的蜀国 858
第五节 开明氏的蜀国 862
第六节 安阳王立国交趾 865
第六十章 庸国的来源和迁徙 869
第一节 庸部族的名义和起源 869
第二节 庸和周联合灭商 874
第三节 庸、楚交争和庸人的分布 877
第六十一章 柏国的来源和迁徙 883
第一节 柏皇氏的传说 883
第二节 柏国的迁移和衰亡 886
第六十二章 郳国的来源和分布 890
第一节 商代郳国的来源及郳的名义 890
第二节 倪人的分布 893
第一节 允姓诸戎的来源和迁徙 896
第六十三章 允姓诸戎的来源和迁徙 896
第二节 鄀的迁徙和楚、戎的关系 901
第六十四章 炎帝、黄帝两族姬、姜氏的关系 907
第一节 姜的名义 908
第二节 姬的名义 910
第三节 姜、姬两姓的关系 913
第六十五章 龙图腾在炎黄族团中的崇高地位 916
第一节 龙图腾的形象和种类 917
第二节 龙图腾崇拜 919
第三节 龙饰纹的广泛影响 926
第四节 龙族的分布 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