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讲义》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培生主编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7535703941
  • 页数:32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委托编写,主要供专科升本科层次的教学使用。。

概论 1

一、《伤寒论》的沿革 1

一、太阳病脉证提纲 1

二、《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 2

三、伤寒的涵义 3

四、六经的概念 3

五、《伤寒论》的辩证方法 3

(一)六经辩证 3

(二)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 5

(三)六经辩证与脏腑辩证的关系 7

(四)六经病的传变规律 7

六、六经病证治则 8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11

第一节 太阳病纲要 11

二、太阳病分类 11

(一)承气汤证 15

三、辨病之阴阳属性 15

四、辨传变与否 16

附:其他五经欲解时 18

一、中风表虚证 19

(一)桂枝汤证 19

第二节 太阳本证 19

(二)桂枝汤禁例 27

(三)兼证 28

1.桂枝加葛根汤证 28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29

3.桂枝加附子汤证 30

4.桂枝去芍药汤证 31

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32

6.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 33

二、伤寒表实证 34

(一)麻黄汤证 34

(二)麻黄汤禁例 39

(三)兼证 42

1.葛根汤证 42

2.葛根加半夏汤证 44

3.大青龙汤证 45

4.小青龙汤证 47

三、表郁轻证 49

(一)表郁不解轻证 49

(二)表郁内热证 52

第三节 太阳病兼变证 56

一、变证治则 56

二、辨虚证实证 57

三、辨寒热真假 58

四、辨汗下先后 60

(一)栀子豉汤类证 63

五、热证 63

(二)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67

(三)白虎加人参汤证 69

(四)葛根芩连汤证 70

(五)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71

六、虚寒证 73

(一)心阳虚证 73

1.桂枝甘草汤证 73

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74

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 74

4.桂枝加桂汤证 76

(二)阳虚兼水气证 77

1.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77

2.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78

3.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 80

(三)脾虚证 82

1.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82

2.小建中汤证 82

3.桂枝人参汤证 83

(四)肾阳虚证 84

1.干姜附子汤证 84

2.茯苓四逆汤证 85

3.真武汤证 86

七、阴阳两虚证 89

(一)甘草干姜汤证、芍药甘草汤证 89

(二)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90

(三)炙甘草汤证 91

八、蓄水证 95

九、蓄血证 99

十、结胸证 106

(一)大结胸证 106

(二)小结胸证 112

(三)寒实结胸证 113

十一、脏结证 115

十二、痞证 117

(一)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117

(二)附子泻心汤证 119

(三)半夏泻心汤证 120

(四)生姜泻心汤证 122

(五)甘草泻心汤证 123

(六)痞证辨证 125

(七)旋覆代赭汤证 128

十三、上热下寒证 130

十四、火逆证 131

十五、欲愈候 137

第四节 太阳病类似证 140

一、十枣汤证 140

二、瓜蒂散证 141

附:备考原文 142

第二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145

第一节 阳明病纲要 145

一、阳明病提纲 145

二、阳明病病因病机 145

三、阳明病外证 148

第二节 阳明病本证 151

一、阳明热证 151

(一)栀子豉汤证 151

(二)白虎汤证 153

(三)白虎加人参汤证 155

(四)猪苓汤证 157

二、阳明实证 159

1.调胃承气汤证 159

2.小承气汤证 161

3.大承气汤证 163

(二)润导法 173

(三)下法辨证 175

(四)下法禁例 178

(一)茵陈蒿汤证 181

一、发黄证 181

第三节 阳明病兼变证 181

(二)栀子柏皮汤证 183

(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 183

(四)寒湿发黄证 184

(五)欲作谷疸证 185

(六)被火发黄 185

二、血热证 186

第四节 阳明病辨证 189

一、辨中风中寒 189

二、辨虚证实证 191

附:备考原文 194

第一节 少阳病纲要 196

第三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196

第二节 少阳病本证 199

一、小柴胡汤证 199

二、小柴胡汤禁例 206

第三节 少阳病兼变证 207

一、变证治则 208

二、柴胡桂枝汤证 208

三、大柴胡汤证 209

四、柴胡加芒硝汤证 211

五、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212

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213

七、传变及预后 214

附:热入血室 215

附:备考原文 217

第四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218

第一节 太阴病纲要 218

一、太阴病提纲 218

二、太阴病欲愈候 219

第二节 太阴病本证 220

第三节 太阴病兼变证 221

一、太阴病兼表证 221

二、太阴病腹痛证 222

三、太阴病转愈与转属阳明的辨证 224

第一节 少阴病纲要 228

一、少阴寒化证的主要脉证与辨证要点 228

第五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228

二、少阴病治禁 230

第二节 少阴病本证 232

一、少阴寒化证 232

(一)四逆汤证 232

(二)通脉四逆汤证 234

(三)白通及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236

(四)真武汤证 239

(五)附子汤证 241

(六)吴茱萸汤证 242

(七)桃花汤证 243

(八)灸法 244

1.阳回者预后较佳 246

(九)预后 246

2.阳亡者预后不良 247

二、少阴热化证 250

(一)黄连阿胶汤证 250

(二)猪苓汤证 251

第三节 少阴病兼变证 253

一、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与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253

二、少阴三急下证 255

三、四逆散证 257

四、热移膀胱证 258

五、伤津动血证 259

一、猪肤汤证 261

第四节 咽痛证 261

二、甘草汤证、桔梗汤证 262

三、苦酒汤证 263

四、半夏散及汤证 264

附:备考原文 265

第六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266

第一节 厥阴病提纲 266

第二节 上热下寒证 267

一、乌梅丸证 267

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270

三、麻黄升麻汤证 271

第三节 辨厥热胜复 273

二、热厥 277

第四节 辨厥 277

一、厥证机理 277

三、寒厥 279

四、血虚致厥 281

五、水饮致厥 283

六、痰厥 284

七、冷结膀胱关元致厥 285

八、虚寒厥冷治禁 286

第五节 辨下利 287

第六节 辨呕哕 293

一、辨呕 294

二、辨哕 296

一、辨厥阴中风愈与未愈 297

第七节 预后 297

二、辨厥阴寒证自愈候 298

三、辨厥阴虚寒证危候 299

四、辨厥阴病下利的转归 303

第七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318

第八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318

附:备考原文 318

附录 320

条文索引 320

方剂索引 324

古今剂量折算表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