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7
第一编 建置沿革 19
第一章 境域与隶属 19
第二章 乡镇概况 21
第一节 长青乡 21
第二节 洞山乡 22
第三节 安成镇 22
第三章 街道概况 23
第一节 淮滨街道 23
第二节 公园街道 24
第三节 新淮街道 24
第四节 田东街道 24
第五节 国庆街道 25
第六节 泉山街道 25
第七节 洞山街道 25
第八节 龙泉街道 26
第九节 朝阳街道 26
第二编 自然地理 27
第一章 地形 27
第一节 地势地貌 27
第二节 主要山丘 27
第二章 地质 28
第三章 气候 28
第一节 日照与辐射 29
第二节 气温与积温 29
第三节 降水 29
第四章 水系 29
第五章 土壤与植被 30
第一节 土壤 30
第二节 植被 30
第六章 自然资源 31
第一节 土地资源 31
第二节 水资源 31
第三节 生物资源 32
第四节 矿物资源 32
第七章 自然灾害 33
第一节 淮河水灾 33
第二节 旱涝灾害 34
第三节 低温连阴雨 高温干热风 34
第四节 虫害 35
第五节 地震 35
第三编 人口 37
第一章 人口规模 37
第一节 人口数量 37
第二节 人口分布 39
第三节 姓氏与分布 40
第二章 人口变动 40
第一节 自然变动 40
第二节 机械变动 41
第三章 人口构成 41
第一节 民族构成 41
第二节 文化构成 42
第三节 性别构成 44
第四节 年龄结构 45
第五节 职业、行业构成 45
第四章 人口控制 4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8
第二节 生育状况 48
第三节 宣传教育 49
第四节 生育控制 50
第四编 城乡建设 53
第一章 机构 53
第二章 城区建设 54
第三章 城区管理 55
第一节 用地管理 55
第二节 建筑管理 58
第三节 房屋管理 58
第四节 市容、绿化管理 59
第五节 卫生管理 60
第四章 乡村建设 61
第五章 建筑业 62
第六章 环境保护 64
第七章 交通运输 65
第八章 邮政电信 66
附 驻区单位名录 67
第五编 工业 69
第一章 管理机构 69
第二章 工业体制 70
第一节 区属企业 70
第二节 乡(镇)、村、联户、个体企业 71
第三节 街道企业 75
第四节 校办企业 75
第三章 工业门类 77
第一节 建材工业 77
第二节 冶炼、燃料工业 78
第三节 纺织工业 78
第四节 工艺品工业 79
第五节 食品工业 79
第六节 机械工业 81
第七节 服装加工业 82
第八节 化学工业 82
第九节 印刷工业 83
第十节 其它工业 84
附 田家庵区境内中央、省、市属主要工业企业简明表 85
第六编 商业 89
第一章 机构 90
第二章 私营商业改造 91
第三章 国营商业 91
第四章 集体商业 93
第五章 个体商业与集贸市场 94
第一节 个体商业 94
第二节 集贸市场 95
第六章 乡镇商业 97
附 驻区商业企业名录 100
第七编 农业 105
第一章 管理机构 105
第一节 行政管理 105
第二节 经济管理 106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 107
第一节 建国前土地概况 107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07
第三节 互助组 108
第四节 农业合作社 108
第五节 人民公社 109
第六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109
第三章 种植业 110
第一节 农作物 110
第二节 种籽 116
第三节 施肥 116
第四节 农具 农机 117
第四章 养殖业 121
第一节 畜、禽饲养 121
第二节 水产 122
第五章 林业 126
第一节 林场 126
第二节 城、乡绿化 127
第六章 水利工程 129
附 农谚 130
第八编 工商管理 131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 131
第一节 机构 131
第二节 私营工商业改造 132
第三节 市场管理 133
第四节 个体经济管理 138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和企业登记 141
第二章 物价管理 142
第一节 机构 142
第二节 企业物价管理 142
第三节 集贸市场物价管理 142
第四节 1984年至1990年市场几种主要副食品商品价格变化情况 143
第五节 物价指数 146
第九编 财政 税收 审计 147
第一章 财政 147
第一节 机构 147
第二节 体制 147
第三节 财政收入 148
第四节 财政支出 150
第五节 公债 国库券 152
第二章 税收 153
第一节 机构 153
第二节 税务管理 153
第三节 税收 154
第三章 审计 158
第十编 金融 159
第一章 机构 159
第一节 区属机构 159
第二节 田家庵区境内金融单位 159
第二章 货币 金银 162
第一节 建国前货币 162
第二节 人民币 163
第三节 金银 163
第三章 存贷保险 164
第一节 高利贷 164
第二节 信贷 164
第三节 保险 165
第四章 信用合作社区信托公司简介 165
第十一编 政党 政协 群众团体 16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169
第一节 党的组织 169
第二节 机构 170
第三节 历次党代会 170
第四节 纪律检查 171
第五节 思想建设 172
第六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73
第二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田家庵区委员会 178
第一节 历届政协委员会 178
第二节 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 179
第三节 咨询服务 179
第四节 文史工作 180
第三章 群众团体 182
第一节 共青团田家庵区地方组织 182
第二节 工会 184
第三节 田家庵区妇女联合会 185
第四节 田家庵区贫下中农协会 186
第五节 田家庵区科学技术协会 186
附 驻区党派、群众团体机关名录 188
第十二编 政权 189
第一章 权力机构 189
第一节 田家庵区人民代表大会 189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3
第二章 行政机构 194
第一节 田家庵镇人民政府 194
第二节 田家庵区人民政府 194
第三节 施政方式 199
附 驻区机关名录 201
第十三编 军事 203
第一章 兵灾 战事 203
第一节 清廷镇压捻军 203
第二节 淮上军起义 203
第三节 倪嗣冲肆虐 204
第四节 奉军骚乱 204
第五节 直鲁联军骚乱 205
第六节 抗日烽火 205
第七节 东津渡劫难 206
第八节 日军兽行 206
第九节 抗日胜利后国民政府军过境部队 207
第十节 解放淮南 207
第十一节 蒋机轰炸 208
第二章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 208
第一节 “四层房子” 208
第二节 水司 208
第三节 地方政权武装 209
第四节 联庄会 209
第三章 人民武装 210
第一节 机构 210
第二节 兵役 212
第三节 民兵 212
第四章 人民防空 217
第一节 建制 217
第二节 人防组织与设备 218
第三节 人防演习 219
第十四编 公安 司法 223
第一章 公安 223
第一节 机构 223
第二节 户政管理 224
第三节 社会治安 225
第四节 消防 230
第五节 交通管理 231
第二章 检察 233
第一节 机构 233
第二节 批准逮捕 234
第三节 不批准逮捕 236
第四节 免予起诉 236
第五节 司法监督 237
第六节 审判监督 238
第七节 经济检察 238
第八节 法纪检察和控告申诉举报检察 239
第三章 审判 240
第一节 机构 240
第二节 刑事审判 241
第三节 民事审判 242
第四节 经济审判 243
第五节 刑事申诉复查 243
第六节 信访接待 244
第四章 司法 244
第一节 机构 244
第二节 普法教育 244
第三节 人民调解 247
第十五编 民政 249
第一章 行政机构 249
第二章 拥军优属 249
第一节 拥军 249
第二节 优抚烈、军属 250
第三节 抚恤伤残军人 252
第四节 表彰 252
第三章 退、离休人员优抚 253
第四章 安置 253
第一节 退伍、复员军人安置 253
第二节 城市居民下放和回收 254
第三节 盲、聋、哑、残人安置 254
第四节 灾、流民收容、遣送、安置 255
第五章 救灾 256
第六章 社会救济 257
第一节 城镇救济 257
第二节 农村救济 257
第三节 扶贫 257
第七章 社会福利 258
第一节 敬老院 258
第二节 福利生产 259
第八章 婚姻 259
第一节 婚姻概况 259
第二节 《婚姻法》宣传 261
第三节 婚姻登记 261
第九章 殡葬 262
第一节 改造土葬 262
第二节 推行火葬 262
第十六编 人事 劳动 工资 265
第一章 机构 265
第二章 人事 265
第一节 干部来源 265
第二节 干部编制 266
第三节 干部结构 271
第四节 干部管理 272
第五节 干部退、离休 272
第三章 劳动 272
第一节 劳动就业 272
第二节 劳动力管理 274
第三节 用工形式 275
第四节 精简下放 275
第五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276
第六节 待业青年 276
第七节 招工制度 276
第八节 劳动安全保护 277
第四章 工资 279
第一节 工资制 279
第二节 工资改革 279
第三节 工资调整 280
第四节 工资管理 281
第五章 福利 281
第一节 福利基金 281
第二节 福利设施 282
第三节 假期 282
第十七编 教育 285
第一章 机构 286
第一节 行政机构 286
第二节 党组织 286
第三节 业务机构 287
第四节 群众组织 287
第二章 塾馆 288
第三章 幼儿教育 289
第一节 沿革 289
第二节 经费与设施 290
第三节 教学与教师 290
第四章 小学教育 291
第一节 发展概况 291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 298
第三节 考试制度 303
第四节 教学 303
第五节 特殊少儿教育 304
第六节 学校选介 305
第五章 中学教育概况 309
第六章 农民教育 312
第七章 思想政治工作 313
第八章 教师队伍 314
第一节 来源与发展 314
第二节 生活待遇 317
第三节 政治地位 321
第四节 教师工作 321
第九章 文艺 体育 卫生 322
第一节 文艺 322
第二节 体育 323
第三节 卫生 324
第十章 管理 324
第一节 行政管理 324
第二节 教务管理 325
第十一章 勤工俭学 328
第十二章 经费 330
第一节 教育经费 330
第二节 集资建校 330
附 驻区教育单位名录 333
第十八编 科技 335
第一章 科技普及 335
第一节 组织建设 335
第二节 人才培养 335
第三节 科技成果 336
第二章 企事业单位技术职称改革 339
附 驻区科技机构 340
第十九编 文化 341
第一章 机构 342
第二章 文化设施 342
第三章 文艺骨干培养 343
第四章 文艺活动 345
第一节 民间传统文艺 345
第二节 文艺宣传活动 348
第三节 群众文艺活动 349
第五章 文化市场管理 351
第一节 组织建设 351
第二节 管理措施 351
第三节 检查与奖惩 352
第二十编 医疗卫生 355
第一章 机构 356
第二章 医疗卫生管理 356
第三章 医疗单位 357
第四章 药业发展 365
第五章 中医 365
附 驻区医疗、卫生单位名录 366
第二十一编 体育 367
第一章 机构 367
第二章 学校体育 367
第一节 体育教师队伍 367
第二节 体育教学 368
第三节 训练网点 368
第四节 小学运动会 368
第三章 参赛情况 371
第一节 参加市第一届运动会成绩 371
第二节 参加市第二届运动会成绩 372
第三节 参加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成绩 372
第四章 群众体育 373
第一节 民间传统体育 373
第二节 国防体育 374
第三节 健身运动 374
第四节 群体竞赛 375
第五章 体育设施 375
第六章 优异成绩获得者选介 376
第二十二编 风俗 宗教 方言 377
第一章 风俗 377
第一节 生活习俗 377
第二节 婚俗 379
第三节 丧葬 380
第四节 传统节日 380
第五节 其它习俗 383
第六节 劣俗 384
第二章 恶习 386
第一节 娼妓 386
第二节 赌博 386
第三节 吸毒 387
第三章 宗教 387
第一节 道教 387
第二节 佛教 387
第三节 基督教 388
第四节 伊斯兰教 389
第四章 道会门 390
第五章 古迹索隐 392
第一节 古集镇 392
第二节 古村 393
第三节 古寨、站 395
第四节 庙宇 395
第六章 方言土语 397
第一节 土语 397
第二节 谚语 400
第三节 歇后语 401
第二十三编 人物 405
第一章 人物简介 405
第二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412
附录 1991年-1996年大事记略 415
后记 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