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上编 36
第一章 源远流长的中国手工业 36
第一节 古代手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36
一、手工业的起源和奴隶社会的手工业 36
二、封建制上升时期的手工业 39
三、封建制兴盛时期的手工业 43
四、封建制没落时期的手工业 47
第二节 近代手工业的演变 52
一、鸦片战争后至辛亥革命前的手工业 52
二、辛亥革命后至抗日战争前的手工业 56
三、抗日战争开始后至新中国建立前的手工业 62
第一节 旧中国的合作社 69
一、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合作社 69
第二章 合作思想的传入与合作社的初建 69
二、国民党政府奠都南京后至抗日战争前的合作社 72
三、抗日战争开始后至新中国建立前的合作社 74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工业合作运动 76
一、工合的创建经过 77
二、工合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78
三、工合各地领导机构的建立和组织发展情况 82
四、工合的历史作用和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85
第三节 革命根据地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89
一、土地革命时期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90
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95
第三章 中国手工业的新生 110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以后手工业的基本状况 110
一、手工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110
二、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11
三、手工业的行业变化 114
四、手工业的集中产区 115
一、个体手工业经济的弱点 116
第二节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6
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19
三、合作化是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途径 122
第四章 手工业合作社的典型试办 124
第一节 明确工作方针,确定组织原则 124
一、着手典型试办,逐步摸索前进 124
二、学习社章准则,开展整社工作 127
第二节 总结试办经验,打下建社基础 129
一、搞好调查研究,确定组社条件 130
二、明确组织对象,正确区分和对待小手工业者 130
三、提高产品质量,打开产品销路 131
四、搞好生产管理,扩大产品产量 132
五、进行思想和政策教育,不断提高社员觉悟 132
一、重点地区试办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35
第三节 典型示范带头,推动全面发展 135
二、手工业合作化的“四大名社” 137
第五章 手工业合作社的普遍发展 144
第一节 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第三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 144
第二节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种组织形式 148
一、手工业生产小组 148
二、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 149
三、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51
第三节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组织对象问题 154
第四节 组织合作社的基本原则和工作方法 156
一、掌握自愿互利原则 156
二、采取说服、示范、国家援助的方法 157
第五节 手工业联社的建立与对个体手工业的领导管理问题 160
一、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的建立 160
二、关于对个体手工业的领导和管理问题 161
第一节 改造过程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164
第六章 统筹安排,全面整顿 164
第二节 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169
一、实行计划平衡,按行业进行安排 170
二、地方工业和手工业适当分工 173
三、对集体和个体贯彻“有所不同,一视同仁”的正确方针 175
四、控制盲目发展,合理安排劳动力 176
五、妥善处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分工与结合 177
六、正确处理城乡、地区之间的矛盾 177
第三节 整顿、巩固、提高合作组织 178
一、整社试点中的问题 178
二、整社的方法和取得的成效 181
第七章 手工业合作化高潮 189
第一节 高潮的酝酿和兴起 189
第二节 高潮中的问题和调整工作 195
一、高潮中的主要问题 195
二、及时察觉,着手扭转 199
三、集中力量进行调整、整顿 202
四、调整的效果 209
第三节 合作化后集体经济显示的优越性 211
一、合作化调动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 211
二、改变所有制后促进了生产大发展 213
三、坚持“四服务”方针,适应了社会需要 215
四、改善了手工业劳动者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218
五、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干部 220
第八章 集体工业的巩固和发展 224
第一节 手工业合作组织兴旺发达的一九五七年 224
第二节 手工业合作社成为发展地方工业的重要基础 230
第三节 群众性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广泛开展 233
一、大力支援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改革 233
二、从小改小革到自己制造设备 234
三、轻工业机械行业增加了新的生力军 236
一、街道工业兴起的原因 237
第四节 街道工业的兴起 237
二、街道工业显示出的独特作用 238
第九章 手工业合作社遭受转厂过渡的波折 240
第一节 全面转厂过渡 240
一、转厂过渡的发展过程和情况 240
二、转厂过渡一哄而起的原因 243
第二节 转厂过渡暴露出的弊病和恶果 245
一、混淆所有制界限,平调情况严重 245
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 246
三、“吃大锅饭”的管理制度 247
四、打乱了集体经济的领导管理体制 248
五、小商品普遍减产停产 248
六、修理服务行业撤点过多 251
第三节 纠正错误的初步措施 252
一、理论上的有益探索 252
二、大中城市副食品和手工业生产会议 254
三、庐山会议与《手工业十八条》 257
四、手工业生产由短暂恢复又呈现萎缩 259
第十章 集体工业的调整 262
第一节 向群众寻求真理和《手工业三十五条》 262
一、调查研究和调整所有制试点 263
二、《手工业三十五条》的制订与颁布 268
三、以调整所有制为中心的初步整改 271
第二节 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275
一、调整所有制结构、组织形式和生产规模 276
二、调整行业产品结构 277
三、调整手工业队伍,巩固手工业合作社 279
四、全国手工业合作社第二次社员代表大会 281
第三节 确立二轻工业的一九六五年 286
一、第二轻工业的形成 286
二、正确处理全民和集体的关系 288
三、生产建设创出历史最好水平 289
四、调整时期集体工业取得的成就及问题 290
第十一章 “文化大革命”对集体工业的摧残和破坏 293
第一节 集体工业发展受到严重挫折 293
一、极左倾向对生产的破坏 294
二、小商品生产被挤,市场严重脱销 295
第二节 所有制和管理体制极度混乱 298
一、“穷过渡”重复出现 299
二、集体工业经济固有特点遭到破坏 300
三、统收统支,集体资财被严重平调 302
四、农村手工业合作社再次下放,造成严重损失 302
第三节 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破坏集体工业的抵制和斗争 305
一、针锋相对的斗争 305
二、全国日用工业品会议 308
三、“九一三”以后的纠“左” 309
四、职工坚守岗位,坚持生产 313
第四节 一九七四年以后的反复 315
第十二章 集体工业的两年徘徊 318
第一节 集体工业的调整改组 318
一、对日用工业品真正解决一个“管”字 319
二、按照专业化协作原则改组集体工业 321
第二节 集体工业出现波动 323
一、手工业集体经济出现局部波折 323
二、集体工业呈现盈利下降苗头 324
第三节 集体工业的发展面临种种问题 325
一、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不被重视 326
二、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所有权和自主权不被尊重 327
三、税负较重,企业难以自我发展 328
四、政治经济待遇不公,影响集体所有制企业素质的提高 329
五、工资偏低,集体福利差 329
第十三章 集体工业的新发展 332
第一节 端正集体经济的方针政策 332
一、各地主要领导亲自抓集体工业 336
第二节 各地十分重视和支持集体工业的发展 336
二、从实际出发,各地制定发展集体工业的政策措施 338
第三节 各行各业大办集体工业 342
一、劳动就业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342
二、集体工业的蓬勃发展 343
第十四章 集体工业的调整、整顿和初步改革 349
第一节 集体工业的调整工作 349
一、积极调整生产服务方向,扩大日用工业品生产 349
二、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 350
第二节 集体工业企业普遍进行整顿 352
一、抓企业领导班子素质的提高 352
二、抓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 353
三、抓企业技术素质的提高 355
四、抓企业经营管理素质的提高 356
一、改由主管部门统负盈亏为企业自负盈亏 358
第三节 集体工业的初步改革 358
二、改单一的固定工资为按劳分配的多种工资形式 360
三、改“官”办为民办 363
四、改生产型为生产经营型 364
第十五章 集体工业企业的承包经营责任制 367
第一节 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产生和发展 367
一、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试行 367
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全面推开 371
第二节 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本形式 374
一、企业的外部承包 374
二、企业的内部承包 375
第三节 承包促进企业分配制度的改革 377
第四节 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意义和效果 379
一、加快了生产发展,提高了经济效益 379
二、促进企业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决策机制 380
四、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恢复了勤俭办企业的优良传统 382
三、促进企业搞活经营,加快新产品开发 382
五、锻炼了干部,发现和造就了人才 383
第十六章 集体工业的全面改革 386
第一节 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发展和完善 388
第二节 还权于集体企业 390
一、还权的提出和推行 390
二、还权的主要内容 392
第三节 厂长负责制的试行 394
第四节 股份合作制和租赁制的试行 396
一、进行多种形式股份合作制试点 396
二、租赁经营的试点 399
第五节 广泛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发展企业集团 401
一、横向经济联合的发展 401
二、横向经济联合的主要形式和效果 402
三、企业集团的兴起 406
第一节 发展外向型经济 409
第十七章 集体工业的对外开放和技术引进 409
一、发展“三来一补”业务 410
二、发展中外合资、合作企业 410
三、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 411
四、发展多种形式的工贸合作 412
第二节 实行技术引进 414
一、集体工业技术引进的特点 414
二、集体工业技术引进的主要成就 417
第三节 大力开发人才 422
一、从实际出发,重视人才开发 422
二、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开发人才 423
第十八章 集体工业领导体制的改革 427
第一节 管理机构的恢复和改革 427
一、二轻工业专管机构的恢复 427
二、集体工业管理机构出现新的形式 428
一、各级联社的恢复 429
第二节 各级手工业联社的恢复和开展活动 429
二、总社和各级联社积极开展各项活动 430
三、工业合作协会的恢复活动 435
第三节 联社的发展与改革 436
一、全国轻工业集体企业第三届职工(社员)代表大会的召开 436
二、联社的自身改革 440
三、清理联社集体资产 444
第十九章 新时期集体工业的成就 446
第一节 集体工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446
一、企业和职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447
二、生产呈现持续稳定增长的新局面 448
三、技术装备有了新的改善 451
四、企业管理水平有了提高 454
五、职工队伍的素质有所提高 454
一、为市场提供了大量日用工业品和小商品 456
第二节 集体工业对国家和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 456
二、为农业生产和大工业配套服务 457
三、为国家积累大量的社会主义建设资金 458
四、为扩大出口创汇作出了贡献 459
五、扩大劳动就业,促进了社会安定团结 461
第三节 集体工业职工生活福利待遇有了较大改善 461
一、随着生产的发展,职工收入不断增加 462
二、集体工业企业职工“老有所养”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462
三、职工的社会地位逐步得到提高 464
四、职工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都有很大改善 464
第四节 城镇集体经济理论研究取得了新进展 466
一、城镇集体经济的理论研究广泛开展 467
二、城镇集体经济宣传工作不断加强 470
人名索引 474
英文目录 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