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一、关于社会必然性、法的本质与社会性、人民主权理论的综合分析 1
第一节 社会与社会性 1
第二节 社会历史演变及其表现 3
第三节 社会发展的动力——经济、人民、阶级与阶层 4
第四节 社会变革——革命、改革与改良 5
第五节 政治性质与内容、表现与实质 7
第六节 法的本质——阶级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 8
第七节 法的阶级性、社会性、特殊性内容 9
第八节 法是社会事物的规律 11
第九节 法的本质的历史变化 12
第十节 未来社会的法——一种预测 14
第十一节 中国现阶段的法的本质与人民意志 15
第十二节 阶层、阶层性对法的作用 17
第十三节 法的“永恒性”探讨 19
第十四节 法的稳定性与变动性对政权的作用 21
第十五节 社会协调规律对社会的作用 21
第十六节 社会协调内容 24
第十七节 社会多重关系与人性、事物的抽象 25
第十八节 典型法与非典型法 28
第十九节 法的众多属性 29
第二十节 经验、理性、意志、规律与法 29
第二十一节 人民主权与人民自由意志、三权分立与主权不可分割、代议制与政党制、真理的钥匙、起义权的作用与限制、舆论权的重要性 31
第二十二节 国家主权与国际法本质 36
第二十三节 人民、阶级与政党 38
第二十四节 人民与共产党的关系、党的生命 40
第二十五节 民主的性质、言论出版自由与人民自由意志,宪法实施条件 42
第二十六节 代议制要素 47
第二十七节 对我国政治四项基本原则的分析 48
第二十八节 西方民主的“四项基本原则”性质 51
第二十九节 人权及其必然性 53
第三十节 人性与法的社会性 55
第三十一节 法律至上性质、判断是非的标准 59
第三十二节 司法职业道德与古代清官启示 66
第三十三节 政治活动家的“政治道德”、进步的国家功利主义、选择与补救 67
第三十四节 法律与法律意识 70
第三十五节 违法犯罪与刑罚、贝卡利亚原理 73
第三十六节 综合概括——社会、政治、法的本质与决定因素、社会哲学与法学 74
二、关于法律二重性的社会基础、法的正义性理论、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协调性的综合分析 76
第一节 法律二重性理论概述 76
第二节 人类社会经济结构的历史考察和现实考察、法的物质生活条件背景 83
第三节 私有制、所有权、“剥削”的历史地位及其发展变化、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89
第四节 客观规律和立法意志 92
第五节 正义理论的序言 95
第六节 正义观念的性质 98
第七节 正义观念的内容 101
第八节 正义观念的构成 104
第九节 正义观念的客观依据——主观评价的标准 106
第十节 正义和民主的关系、阶级性与社会性在阶级社会各个领域的辩证关系的体现 107
第十一节 社会道德与法律内涵 109
第十二节 民本主义、集体主义与社会利益 112
第十三节 人本主义、个人主义与个人利益 115
第十四节 现代西方社会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结合、经济政治、法律发展的必然产物 118
第十五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物质利益原则,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三者利益关系 119
第十六节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协调性原理、社会规律的体现 121
第十七节 法律调整的对象和作用、利益的分类和内容 123
第十八节 中国政法界之历史使命 128
第十九节 综合概括——法的阶级性与社会性辨证统一关系的经济根源、法的正义性、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协调性对法的影响 130
参考书目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