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管政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030031938
  • 页数:489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总论 3

第一章 概说 3

第一节 中国推拿术发展简史 3

一、春秋战国及其以前时期(公元前221年以前) 3

二、秦、汉、三国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65年) 4

三、西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65-581年) 4

四、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 5

五、宋、金、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 6

六、明代(公元1368-1644年) 7

七、清朝时期(公元1644-1911年) 7

八、中华民国时期(公元1912-1949年) 8

九、建国后至今 8

第二节 当代中国推拿主要流派简介 8

一、内功推拿流派 8

二、一指禅推拿流派 9

三、?法推拿流派 10

四、腹诊推拿流派 11

五、脏腑推拿流派 12

六、经穴推拿流派 13

七、点穴推拿流派 14

八、伤科推拿流派 15

第三节 推拿的作用原理及推拿实验研究近况 16

一、推拿的作用原理 16

二、推拿实验研究近况 20

第二章 推拿练功 30

第一节 练功的目的 30

第二节 主要功法 30

一、易筋经 30

二、少林内功 42

第三节 练功注意事项 61

第三章 经络与腧穴 63

第一节 经络 63

一、十二经脉 64

二、奇经八脉 75

三、十五别络 81

四、十二经别 81

五、十二经筋 82

六、十二皮部 82

第二节 腧穴 82

一、腧穴的分类 82

二、腧穴的治疗作用 83

三、腧穴的定位方法及配穴原则 84

四、常用腧穴 89

附录一 十四经穴定位及编号 156

附录二 经外穴定位及编号 167

第二篇 成人推拿 173

第四章 常用手法 173

一、一指禅推法 173

二、平推法 174

三、抹法 175

四、按法 176

五、揉法 177

六、摩法 178

七、滚法 179

八、?法 179

九、抖法 180

十、振法 181

十一、托法 182

十二、点法 182

十三、击法 182

十四、剁法 184

十五、捶法 184

十六、拍法 185

十七、运法 186

十八、擦法 186

十九、搓法 187

二十、捻法 188

二十一、挠法 188

二十二、刮法 189

二十三、抓法 189

二十四、掐法 190

二十五、捏法 190

二十六、弹拨法 191

二十七、摇法 191

二十八、扳法 195

二十九、拔伸法 200

三十、背法 201

三十一、踩?法 202

三十二、掸拂法 203

第五章 手法练习 204

第一节 沙袋上练习 204

第二节 人体上练习 205

一、头面及颈项部 205

二、上肢部 205

三、下肢部 206

四、肩背部 206

五、腰臀部 206

六、胸、肋、腹部 207

第六章 推拿介质与热敷 208

第一节 介质 208

第二节 热敷 214

第七章 成人推拿临床须知 215

一、诊疗环境 215

二、服务态度 215

三、防止误伤与自伤 215

四、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216

五、适应症与禁忌症 217

六、其他注意事项 218

第八章 常见病症治疗 219

第一节 伤科病症 219

一、落枕 219

二、颈椎病 220

三、急性腰扭伤 222

四、骶骼关节半脱位 223

五、腰椎后关节紊乱症 225

六、慢性腰肌劳损 226

七、颞颌关节紊乱症 227

八、肋椎关节紊乱症 228

九、退行性脊椎炎 229

十、腰骶关节急性扭伤 231

十一、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232

十二、腰椎间盘突出症 233

十三、腰椎椎管狭窄症 239

十四、梨状肌综合征 240

十五、坐骨神经痛 242

十六、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243

十七、踝关节扭伤 244

十八、足跟痛 246

十九、臀上皮神经损伤 248

二十、肩关节周围炎 249

二十一、肩峰下滑囊炎 251

二十二、冈上肌肌腱炎 253

二十三、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254

二十四、肱骨外上髁炎 255

二十五、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256

二十六、腕关节扭伤 257

第二节 内科病症 259

一、感冒 259

二、头痛 260

三、眩晕 262

四、中暑 264

五、失眠 265

六、神经衰弱 266

七、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 268

八、慢性胃炎 270

九、胃下垂 271

十、胃肠神经宫能症 273

十一、泄泻 275

十二、便秘 277

十三、呃逆 278

十四、遗精 280

十五、阳瘘 281

十六、偏瘫 282

十七、高血压病 284

十八、冠心病 285

十九、慢性胆囊炎 288

二十、哮喘 289

二十一、消渴 290

第三节 外科病症 293

一、乳痈 293

二、面瘫 294

三、胃扭转 295

四、肠粘连 297

五、类风湿性关节炎 298

六、尿潴留 300

七、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301

第四节 妇科病症 303

一、月经不调 303

二、痛经 307

三、闭经 308

四、带下病 310

五、阴挺 311

六、产后腹痛 312

七、乳汁不行 313

八、脏躁 314

第五节 五官科病症 315

一、近视眼 315

二、上胞下垂 317

三、耳鸣耳聋 319

四、鼻塞 321

五、牙痛 322

六、喉痹 324

七、失声 325

第七章 运动推拿 326

第一节 运动前推拿 326

一、醒神法 326

二、安神法 326

三、温经通络法 327

四、自我按摩法 327

第二节 运动中推拿 329

一、运动中昏厥 329

二、运动中腹直肌痉挛 330

三、运动性肌肉痉挛 331

第三节 运动后推拿 332

一、上肢按摩法 332

二、下肢推拿法 334

三、腰背部推拿法 336

四、颈部推拿法 337

第三篇 小儿推拿 341

第十章 基础知识 341

第一节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341

一、生理特点 341

二、病理特点 341

第二节 诊断要点 342

一、望诊 342

二、闻诊 347

三、问诊 348

四、切诊 349

第三节 临床须知 350

第十一章 手法 352

第一节 基本手法 352

一、直推法 352

二、分合法 352

三、运法 353

四、捏脊法 353

五、捣法 354

六、摇法 354

第二节 复式手法 354

一、黄蜂入洞法 354

二、猿猴摘果法 355

三、揉耳摇头法 355

四、黄蜂出洞法 356

五、按弦走搓摩法 356

六、水底捞明月法 357

七、引水上天河法 357

八、取天河水法 357

九、打马过天河法 361

十、飞经走气法 361

十一、飞金走气法 362

十二、二龙戏珠法 362

十三、苍龙摆尾法 362

十四、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法 363

十五、赤凤点头法 363

十六、凤凰展翅法 364

十七、凤凰鼓翅法 364

十八、老虎吞食法 365

十九、凤凰单展翅法 365

二十、天门入虎口法 365

二十一、运土入水 366

二十二、运水入土 366

二十三、摇?肘法 367

二十四、总收法 367

第十二章 小儿推拿特定穴 368

第一节 头颈部穴位 368

一、天门 368

二、坎宫 369

三、眉心 369

四、山根 370

五、年寿 370

六、准头 371

七、黄蜂入洞 371

八、太阳 372

九、囟门 372

十、耳风门 373

十一、耳后高骨 373

十二、天柱骨 374

十三、桥弓 375

第二节 胸腹部穴位 376

一、乳旁 376

二、胁肋 376

三、腹 377

四、脐 378

五、丹田 378

六、肚角 379

第三节 背部穴位 380

一、脊 380

二、七节骨 380

三、龟尾 381

第四节 上肢部穴位 382

一、脾经 382

二、肝经 384

三、心经 384

四、肺经 386

五、肾经 387

六、胃经 387

七、胆 388

八、大肠 388

九、三焦 389

十、小肠 389

十一、五经 390

十二、肾顶 391

十三、肾纹 392

十四、四横纹 393

十五、小横纹 393

十六、掌小横纹 394

十七、板门 394

十八、内劳宫 396

十九、内八卦 397

二十、小天心 397

二十一、总筋 398

二十二、青筋 399

二十三、白筋 399

二十四、大横纹 400

二十五、十王 400

二十六、内间使 401

二十七、?肘 401

二十八、三关 402

二十九、天河水 403

三十、六腑 404

三十一、洪池 405

三十二、皮罢 405

三十三、母腮 406

三十四、老龙 406

三十五、端正 407

三十六、五指节 407

三十七、威灵 408

三十八、精宁 408

三十九、二扇门 409

四十、二马 410

四十一、外劳宫 411

四十二、外八卦 411

四十三、一窝风 412

四十四、甘载 412

四十五、螺蛳骨 413

四十六、膊阳池 413

四十七、指三关 414

第五节 下肢部穴位 414

一、箕门 414

二、百虫 415

三、前承山 416

附录 小儿推拿特定穴编号 417

第十三章 小儿常见病症治疗 419

一、初生儿不乳 419

二、感冒 420

三、发热 422

四、夏季热 423

五、咳嗽 425

六、泄泻 427

七、痢疾 430

八、腹痛 432

九、呕吐 433

十、厌食 436

十一、便秘 437

十二、积滞 438

十三、疳证 439

十四、鹅口疮 442

十五、滞颐 443

十六、解颅 444

十七、五软 444

十八、五迟 445

十九、脱肛 447

二十、肌性斜颈 448

二十一、婴儿瘫 449

二十二、哮喘 450

二十三、遗尿 451

二十四、夜啼 453

二十五、惊风 454

二十六、痫证 458

二十七、汗证 459

二十八、麻疹 461

二十九、风疹 464

三十、水痘 464

第四篇 自我推拿 469

第十四章 常用自我推拿功法 469

一、摆腕灵手法 469

二、运肩展臂法 470

三、醒神益脑法 471

四、运眼明目法 471

五、宣肺通鼻法 472

六、引耳鸣鼓法 473

七、壮肾固齿法 474

八、利舌吞津法 475

九、擦揉颞颌法 475

十、浴面增辉法 476

十一、松颈利咽法 477

十二、宽胸顺气法 478

十三、强腰益肾法 478

十四、擦揉涌泉法 479

十五、摩腹运丹法 480

十六、固元壮阳法 481

十七、通调二便法 482

十八、消食导滞法 483

十九、强筋健腿法 483

第十五章 自我推拿注意事项 485

参考文献 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