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第一章 社会主义是合乎规律的必然性 1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 1
经济推动力 1
生产力的发展 6
历史的抽象 10
简单化的运用 14
生产性活动与非生产性活动 19
二、经济变化和利益 23
利益问题的重要性 23
经济利益的实质 30
经济活动 32
经济利益的划分 38
经济和非经济利益 43
利益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49
利益在道德和政治方面的反映 51
社会主义兴趣的演变 63
三、异化理论和官方对它的忽视 70
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 70
马克思的合乎逻辑的发展 74
阿隆的错误解释 76
异化概念与剥削 79
市场关系与异化 82
各种异化过程的内在联系 87
第二章 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市场理论 93
一、早期资本主义和价值论 93
经济分析的目的 93
价值论 95
价格运动 100
剩余价值论 104
生产价格论 106
二、垄断制度和非马克思主义的价格论 112
非马克思主义的价格论基础 112
边际效用论 113
生产费用 115
垄断的含义 118
垄断制度下的价格发展 121
长远的利润均衡趋势 124
等价交换和供求律 126
三、马克思从价值论和价格论中得出的结论 128
生产价格的强调 128
劳动等价交换的根源 129
商品关系的废除 131
四、市场作用及其局限性 134
加耳布雷思的方法论 134
由客观决定的市场活动 137
利润的最佳化 141
活动的利益动机 145
消费控制 149
生产与环境保护 154
市场与计划性 158
第三章 资本主义的矛盾 171
一、贫困化理论 171
贫困化的含义 171
工资的发展 172
失业的发展 175
马克思下得过早的结论 177
剥削理论 178
工人状况的发展 188
发展中国家和革命 192
加速工业化 195
二、再生产理论和危机理论 200
再生产公式的含义 200
危机和经济繁荣 206
危机理论的错误 211
客观条件的变化 214
凯恩斯的理论 216
反周期理论的缺点 219
对马克思主义平衡公式的修改 222
增长矛盾 235
解决的可能性 240
增长理论的缺点 244
宏观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条件 253
通货膨胀的发展 267
马克思的结论 277
三、积聚理论 280
资本积聚 280
生产组织与资本发展 285
经济管理与所有制 292
社会化和国有化 298
国家垄断化 302
第四章 政治上的教条化 307
一、无产阶级专政 307
革命觉悟 307
资产阶级专政 308
简单化的民主观点 311
无产阶级国家 313
列宁在论证社会主义国家问题上的变化 317
二、共产党的作用 322
思想先进分子 322
权威的需要 326
道德先进分子 329
三、革命方向 335
马克思的期望 335
列宁的革命思想 336
共产党接管政权 338
总结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