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在广东的实践》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蓝红主编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218020720
  • 页数:310 页
图书介绍:

上编 3

第一章 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3

一、理论的孕育和形成 4

二、理论的发展和系统化 7

第二章 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结构体系 13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4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涵义 14

(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辩证关系 15

二、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9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显著特征 19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20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衡量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准 21

(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一大支柱 22

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4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起点 24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 27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 28

(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 30

第三章 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主要内涵 32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 32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 34

(一)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生产好的精神产品 35

(二)确立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39

(三)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40

(四)建设好各级领导班子 41

(六)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42

(五)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 42

(一)通过抓党风廉政建设,改善社会风气 43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法 43

(二)从领导干部抓起 44

(三)从具体事情抓起 45

(四)要广泛发动群众参与 46

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手段 47

第四章 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时代价值 50

一、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51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是总结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理论成果 52

三、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增添了新内容 55

四、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科学指南 56

五、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是极富生命力的、发展的理论 57

第五章 广东16年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 61

中编 61

一、16年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 62

(一)从表层的文明礼貌活动的开展到深层次的价值观、道德观建设以及精神支柱的确立 62

(二)从零散的创建活动到系统化、科学化的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 65

(三)从自发的感性实践到注重理论研究和方法、规律的总结,自觉地用理论指导实践 68

(四)从围绕单项目标的实践到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构想 70

(五)从单靠职能部门的领导和指导,到齐抓共管,各方共建,竞争、激励、教育、引导,形成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运行机制 71

(六)从专项治理到全面建设 74

二、广东16年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特点 75

(一)以人为本,观念先行 75

(二)虚功实做,讲求实效 76

(四)开放借鉴,继承创新 77

(三)立足基层,打好基础 77

(五)服务中心,促进改革 78

(六)尊重实践,依靠群众 78

第六章 广东16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成就 80

一、促进了思想观念的更新 81

(一)经世务实的价值取向 81

(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品格 82

(三)灵活变通的处世观 83

(四)正当的个人利益观 83

(五)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85

(六)敢于竞争而又注重协作的经济伦理观 86

(七)物质和精神并重并举的生活观 86

(八)重在参与的民主意识 87

二、促进了道德风尚的变化 88

(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得到了弘扬 88

(二)传统封建的道德观逐步被屏弃,适应市场经济的道德新观念得到了萌生 90

(三)借鉴西方道德观念的合理成分 91

三、促进了健康、科学、文明生活方式的形成 91

(一)推崇“拚搏为享受”的生活哲学 92

(二)日趋充实、合理的消费生活 93

(三)求知、求乐成为人们新的追求 94

(四)快节奏的生活频率 96

(五)社会交往方式的开放性 96

四、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 97

(一)加强了教育事业的硬件建设 97

(三)加快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98

(二)加强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98

(四)加快发展新闻出版事业 99

第七章 以人为本,全面提高人的现代文明素质 100

一、以人为本和人的现代化 101

二、全面提高人的现代文明素质 103

(一)建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导向,提高人的思想水平 103

(二)倡导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风尚 106

(三)引导人们破除小生产者的心态,着意营造健康兼容的心态和自主人格 110

(四)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提高人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工作技能 112

三、广东全面提高人的现代文明素质的特点 115

第八章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务和促进改革与发展 117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大力发展经济,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基础 118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改革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120

二、主动服务,促进改革与发展 120

(二)引导人们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改革与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123

(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改革与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125

(四)积极倡导和培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济新伦理,为改革与发展提供道德力量 127

第九章 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根,加速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129

一、大胆地吸收、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成分 130

二、批判继承,借鉴创新,给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132

三、立足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134

(一)发掘和展示民间文化艺术,促进民间艺术的交流 134

(二)开拓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发展一体化的新路子 135

(三)在大力发展高雅文化的同时,对传统的、群众性的通俗文化予以引导 136

第十章 以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为借鉴,在开放中建设精神文明 137

一、在宽松、开明的社会环境中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精神文明成果 138

二、在务实、灵活的政策中推进中外文化交流和融汇 141

三、在加强调控和管理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繁荣群众文化活动 143

四、在塑造自身特色中增强广东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外辐射力 146

第十一章 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创建精神文明的积极性 148

一、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推广人民群众的新创举 149

二、创建活动内容注重适应时代要求和群众愿望 150

三、把竞争机制引入群众性的创建活动之中 152

四、以物质利益为动力,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热情 153

第十二章 以“两手抓”的机制为保障,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化和制度化 155

一、建立强有力的启动机制 156

二、建立检查考评考核机制 158

三、建立激励机制 159

四、建立社会约束机制 160

五、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 161

下编 165

第十三章 广东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战略和基本思路 165

一、广东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166

二、广东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建设现代都市文明 169

三、广东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发展模式 171

第十四章 构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 174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价值观变迁 175

二、切实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观建设 177

(一)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共同理想为指导 178

(二)大力培育共同价值观 179

(三)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和导向,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 183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观念体系的建立,必须以法纪为依托,以利益作制衡,以道德为规范 185

第十五章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 187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本质上来说是道德经济 188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道德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188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的道德评价标准的变化 191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道德观念的进步 192

二、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面临的困惑 193

(一)道德理想的迷失 194

(二)道德准则的失范 196

(三)道德行为的失序 197

(四)道德建设的弱化 198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200

(一)建立新的道德评价标准 200

(二)建构新的道德体系 204

(三)建立新的道德规范 208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 210

(一)强化道德建设机制 211

(二)处理好道德实践与道德监督的关系 214

(三)处理好道德教育与道德立法的关系 215

第十六章 加强社会心理建设,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心理保障 217

一、健全的心理和人格是现代文明人的重要标志 218

(一)健全的心理和人格,是人们在奋斗追求中获取现代文明人基本素质的内在动力 218

(二)健全的心理和人格,是人们面对过去与现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展现现代文明人豁达胸襟的精神支柱 220

(三)健全的心理和人格,是人们实现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现代文明人巨大作用的有力武器 221

二、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不可忽视心理建设和人格塑造 222

(一)要发挥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必须加强心理建设,注重人格塑造 222

(二)要抑制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必须加强心理建设,注重人格塑造 223

(三)要形成有利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社会秩序、社会风气,必须加强心理建设,注重人格塑造 225

三、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新的时代 227

(一)大力培育适应社会进步要求的社会心理 227

(二)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科学扬弃传统心态和异质心态 229

(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大胆变革思维方式 231

(四)培育和塑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格特质 233

第十七章 努力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智力支持 236

一、科学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 237

(一)从精神文明的体系与结构看,科学文化是一个基本的要素 237

(二)从历史和现实的视角看,科学文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238

二、科学文化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 240

(一)科学作为“第一生产力”,为精神文明创造物质基础,决定精神文明的水平 240

(二)科学文化是推动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的“有力杠杆”,从而全面提高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 242

(三)科学是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摆脱愚昧、取得自由的强大的思想启蒙武器 243

(四)科学的进步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提高人们的智力水平,促使思想科学化,从而提高人类的精神文明水平 245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的现代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247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提高人们的科学决策能力 247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提高人们的经营管理能力 248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提高人们的智力和技能 248

四、努力提高人的现代科学文化素质 249

(一)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大办教育,办大教育,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249

(二)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 251

(三)培育和造就一批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优秀人才 252

第十八章 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253

一、发展文化产业势在必行 254

(一)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254

(三)发展文化产业是取得与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接轨的重要途径 255

(二)发展文化产业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力 255

二、发展文化产业的对策 257

(一)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大文化观念、体制和运行机制 257

(二)对文化产业实行推向市场和国家重点扶持相结合的方针 259

(三)发挥政策优势,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要杠杆,促进文化产业超常发展 261

第十九章 建设现代文明新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 264

一、生活方式的进步是评价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之一 265

二、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现代生活方式是社会走向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 269

三、建立与社会文明进步相适应的现代生活方式 272

(一)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目标 273

(二)赋予生活方式新的文化内涵 276

(三)正确引导人们合理消费 277

(四)建立科学的闲暇生活方式 280

(五)正确对待继承与借鉴 282

第二十章 高度重视环境建设,努力创建生态文明 284

一、环境建设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285

二、推动科技产业进步是建设良好环境的根本前提 289

三、正确处理城市化过程中的矛盾是建设良好环境的关键 293

(一)正确处理局部建设与整体建设的矛盾,把环境优化纳入城市化的整体规划之中 294

(二)正确处理开发建设与管理服务的矛盾,切实提高现代化城市的管理水平 295

(三)正确处理人口素质与城市文明的矛盾,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 296

第二十一章 加强“两手抓”的机制建设,把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97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运行机制是坚持“两手抓”的依托和保证 298

二、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精神文明建设运行机制 300

三、完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运行机制要注意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 307

后记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