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定位 1
一 科学技术哲学在中国的兴起 2
二 世纪之交科学技术哲学的难题及其展望 7
三 当代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和内容 12
第二章 现代科技概观与自然观的演化 17
一 科学活动论。科学共同体 18
二 现代科技结构及其演化 29
三 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36
四 自然观的变迁。机械论自然观与还原论 42
五 辩证的、历史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53
第三章 生态价值观与可持续发展 60
一 从人类中心转向生态中心 61
二 科学万能论与生态价值观 64
三 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问题与对策 69
四 对自然的道德关系与环境伦理学 73
五 传统发展观及其负面作用 80
六 可持续发展思想与《中国21世纪议程》 84
七 回应中国资源和环境的严重挑战 89
第四章 对科学认识活动的多重分析 97
一 科学认识和方法的层次与灵魂 97
二 发现的逻辑与创造性问题 101
三 发现与辩护间的区别和联系 108
四 直觉思维与灵感。机遇及其利用 111
第五章 科学认识的经验基础 119
一 科学实验及其作用 119
二 科学实验的结构和特点 127
三 科学仪器与测量。理论思维与科学实验 133
四 科学事实与客观事实。必然规律与统计规律 141
五 归纳问题。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 145
六 大数现象与统计方法。类比方法 151
第六章 科学认识的理论建构 157
一 科学抽象。理想化方法 157
二 科学思维的基本原则。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的辩证方法 161
三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168
四 科学理论的功能。科学理论在实践中发展 176
五 科学理论的结构。假说--演绎方法 181
六 经验规律与理论规律 186
第七章 数学方法与系统科学方法 194
一 数学的方法论意义。模型化原则 194
二 系统观思维方式及其基本特点 199
三 系统科学体系的结构与性质 205
四 系统科学的基本范畴及其方法论功能 210
五 系统科学方法的基本思路、运作要点和主要种类 215
第八章 技术与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 222
一 技术哲学研究的缘起和发展。技术的定义和本质 223
二 技术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技术结构 228
三 技术进步、技术开发与创造力 232
四 技术转移的方式与战略选择 238
五 熊彼特假设与创新。需求拉力与技术推力 244
六 创新的动力、机制与扩散模式 249
七 高技术创新。高技术公司与企业家精神 254
第九章 科技革命与经济社会变革 262
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62
二 现代科技作为经济内生变量并入生产过程 269
三 现代科技并入经济宏观运行 279
四 从科学革命到现代科技革命 284
五 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阶段以及社会文明进步 291
六 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296
第十章 科技运行的支撑体系 304
一 建立恰当的科技运行机制 304
二 在科技教育领域提高质量、调整结构 309
三 加强科技立法和执法的力度 313
四 完善科技奖励的制度和机制 318
五 科技战略和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324
第十一章 科技与文化的整合 330
一 科学与非科学。科学与迷信 331
二 功利主义与终极价值 338
三 科学理性与人类精神 341
四 对传统文化与西方化的反思 346
五 不利科技事业的文化成因 351
六 克服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 359
参考文献 363
后记 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