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针灸基础 1
第一章 针灸概述 1
一、针灸的起源 1
二、针灸的发展 1
三、针灸的传播 2
第二章 刺灸法 4
第一节 毫针刺法 4
一、针具 4
二、针刺手法 5
三、针刺练习 11
二、滞针 12
一、晕针 12
第二节 针刺异常情况处理与预防 12
三、弯针 13
四、断针 13
五、血肿 14
六、刺伤脏器 14
第三节 常用灸法及应用 15
一、灸法的特点与作用 15
二、常用的灸法 16
三、灸法的适应范围 17
四、灸法治疗的主要病症 17
五、保健灸法 19
二、腧穴的分类 21
一、腧穴的定义 21
第三章 经络腧穴 21
第一节 腧穴的定义和分类 21
第二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 22
一、体表标志法 22
二、骨度分寸折量法 22
三、手指同身寸法 24
第三节 十四经脉体表走行、主治及常用穴位 25
一、手太阴肺经(L) 25
(一)肺经体表走行与主治 25
(二)肺经常用穴位(共11穴,常用4穴) 25
二、手阳明大肠经(LI) 28
(一)大肠经体表走行与主治 28
(二)大肠经常用穴位(共20穴,常用6穴) 28
(二)胃经常用穴位(共45穴,常用12穴) 31
三、足阳明胃经(S) 31
(一)胃经的体表走行与主治 31
四、足太阴脾经(Sp) 37
(一)脾经体表走行与主治 37
(二)脾经常用穴位(共21穴,常用6穴) 37
五、手少阴心经(H) 41
(一)心经体表走行与主治 41
(二)心经常用穴位(共9穴,常用5穴) 42
六、手太阳小肠经(SI) 44
(一)小肠经体表走行与主治 44
(二)小肠经常用穴位(共19穴,常用7穴) 44
七、足太阳膀胱经(B) 47
(一)膀胱经体表走行与主治 47
(二)膀胱经常用穴位(共67穴,常用18穴) 48
(一)肾经体表走行与主治 56
(二)肾经常用穴位(共27穴,常用4穴) 56
八、足少阴肾经(K) 56
九、手厥阴心包经(P) 59
(一)、心包经体表走行与主治 59
(二)心包经常用穴位(共9穴,常用4穴) 59
十、手少阳三焦经(TE) 61
(一)三焦经体表走行与主治 61
(二)三焦经常用穴位(共23穴,常用10穴) 61
(一)胆经体表走行与主治 66
(二)胆经常用穴位(共44穴,常用9穴) 66
十一、足少阳胆经(G) 66
十二、足厥阴肝经(Liv) 71
(一)肝经体表走行与主治 71
(二)肝经常用穴位(共14穴,常用5穴) 71
十三、督脉(GV) 74
(一)督脉体表走行与主治 74
(二)督脉常用穴位(共28穴,常用9穴) 74
十四、任脉(CV) 78
(一)任脉体表走行与主治 78
(二)任脉常用穴位(共24穴,常用11穴) 79
第四节 经外奇穴(Ex)(常用17穴) 83
一、头颈部奇穴(Ex-HN) 83
二、背部奇穴(Ex-B) 85
四、下肢奇穴(Ex-LE) 86
三、上肢奇穴(Ex-UE) 86
第四章 其他疗法 89
第一节 火罐疗法 89
一、火罐的种类 89
二、火罐的作用 90
三、火罐的吸拔方法 90
四、起罐法 91
五、拔罐法及运用 91
六、注意事项 92
第二节 头针疗法 93
一、头针刺激区的定位与主治 93
二、头针操作方法 97
三、注意事项 97
一、耳廓表面的解剖 98
第三节 耳针疗法 98
二、耳穴的分布、定位与主治 99
三、耳针的取穴原则 105
四、耳针的治疗方法 106
五、常见病症的耳针取穴 106
六、耳针注意事项 109
第四节 芒针疗法 109
一、针具与针法 109
二、适用范围与注意事项 111
三、常见病的芒针治疗 111
第五节 三棱针疗法 118
一、操作方法 118
二、适应证与治疗 118
第六节 腕踝针疗法 119
三、注意事项 119
一、进针点的位置 120
二、进针点的主治病症 121
三、操作方法 121
第七节 皮肤针疗法 122
一、叩刺方法 122
二、适应证与治疗 123
三、注意事项 123
第一节 取穴原则 124
一、循经取穴 124
二、局部取穴 124
第一章 治疗总论 124
下篇 针灸临床 124
三、对症取穴 125
四、按神经走行取穴 125
第二节 配穴原则 125
一、前后配穴法 126
二、表里配穴法 126
三、上下配穴法 126
四、左右配穴法 126
五、远近配穴法 126
第三节 针灸处方 127
一、针灸处方的内容 127
二、针灸处方用穴的多少 127
第一节 神经科、内科病症 128
一、三叉神经痛(面痛) 128
第二章 治疗各论 128
二、急性脑血管病(中风) 130
三、面神经炎(面瘫) 134
四、眩晕(附:梅尼埃病) 136
五、神经衰弱(不寐) 138
六、偏头痛 140
七、枕神经痛(太阳经头痛) 142
八、肋间神经痛(胁肋痛) 144
九、坐骨神经痛 146
十、股外侧皮神经炎(皮痹) 148
十一、脑震荡后遗症 149
十二、发作性睡病(多寐) 151
十三、尿潴留(癃闭) 153
十四、癔病(脏躁) 154
十五、心绞痛(胸痹) 156
十六、阵发性心动过速(惊悸) 158
十七、慢性胃炎(胃脘痛) 160
十八、胃肠神经官能症 161
十九、胃下垂 163
二十、便秘 165
二十一、腹泻 167
二十二、感冒 169
二十三、单纯性甲状腺(瘿病) 171
二十四、糖尿病(消渴) 173
二十五、支气管哮喘(哮证) 175
二十六、肾盂肾炎(淋证) 177
二十七、呃逆(附:顽固性呃逆) 179
一、落枕 181
第二节 外科、皮肤科病症 181
二、急性乳腺炎(乳痈) 183
三、肩关节周围炎(漏肩风) 184
四、扭伤(伤筋) 186
五、慢性腰肌劳损 188
六、腱鞘囊肿 190
七、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胁痛) 191
八、肾与输尿管结石 192
九、内痔 194
十、脱肛 195
十一、慢性前列腺炎 197
十二、遗精 199
十三、阳痿 201
十四、鸡眼 203
十五、痤疮 204
十六、荨麻疹 205
十七、带状疱疹 207
十八、神经性皮炎 208
十九、斑秃 210
第三节 妇科、儿科病症 212
一、月经不调 212
二、痛经 214
三、闭经 216
四、功能性子宫出血 218
五、白带 220
六、滞产 222
七、缺乳(乳汁不足) 223
八、回乳 225
九、子宫脱垂(阴挺) 226
十、妊娠呕吐(妊娠恶阻) 228
十一、胎位不正 229
十二、更年期综合征 231
十三、小儿厌食 232
十四、小儿呕吐 234
十五、小儿腹泻 235
十六、小儿遗尿 237
第四节 眼科、耳鼻咽喉科病症 239
一、麦粒肿 239
二、急性结膜炎 240
三、近视眼 241
四、青光眼 243
五、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 245
六、色盲 246
七、耳鸣、耳聋 248
八、聋哑 250
九、变态反应性鼻炎 251
十、慢性单纯性鼻炎 252
十一、鼻出血(鼻衄) 254
十二、急性扁桃体炎 255
十三、咽部异物感(梅核气) 256
十四、牙痛 258
十五、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 259
附录1 穴名索引 261
附录2 病症与病名索引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