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绪论 1
第一节 当代国外社会主义问题的研究对象 2
一、“社会主义”一词的由来、发展及其含义 2
二、当代国外社会主义问题的含义及研究对象 6
第二节 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派别与思潮的分类及其标准 10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划分 10
社会主义派别提供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分类范例 10
二、当代中外社会主义问题的研究者为划分当代 13
社会主义派别与思潮提供了参考性方法 13
三、当代社会主义派别与思潮的现状及其分类 16
一、研究当代国外社会主义问题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17
第三节研究当代国外社会主义问题的意义和方法 17
二、研究当代国外社会主义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20
第一章 苏联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24
第一节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形成 24
一、苏联概况及其历史沿革 24
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及其特点 27
第二节苏联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发展 32
一、列宁在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 32
社会主义的理论 32
二、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35
三、赫鲁晓夫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37
四、勃列日涅夫提出的发达社会主义理论 40
五、勃列日涅夫以后苏联领导人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发展 51
一、关于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 60
第三节三十年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60
二、关于政治方面的改革 68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问题 75
第二章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80
第一节 南斯拉夫概况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创立与发展 80
一、南斯拉夫概况 80
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创立的历史背景 81
三、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 84
四、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建立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87
第二节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经济制度 88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88
二、联合劳动组织 94
三、自治的收入分配制度 98
四、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相结合 101
第三节南斯拉夫的自治政治制度 102
一、自治政治制度的基础是自治民主制 102
二、国家按自治联邦制组成 103
三、代表团议会制 105
四、自治的政权组织 106
五、国家权力逐渐社会化 108
六、南共联盟的“引导”作用 109
七、不结盟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111
第四节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在不断完善中发展 113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成就 113
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正在进一步完善中 116
三、展望前景 120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起因和开端 122
第一节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 122
第三章 匈牙利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122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125
一、现代托派“世界革命”论的基本内容 129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起因和准备 135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135
二、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进程 142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146
四、匈牙利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 153
第三节匈牙利改革的成就和问题 156
一、改革的主要成就 156
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57
三、几点启示 158
第四章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160
第一节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160
一、罗马尼亚概况 160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162
三、社会主义建设中积累的基本经验 165
第二节 罗马尼亚建设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168
社会的理论和政策 168
一、关于罗马尼亚目前所处社会发展阶段的性质问题 168
二、关于罗马尼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形式问题 170
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概念已不适合罗马尼亚当前 173
社会现实的问题 173
四、关于共产党的概念和罗共领导作用方面的新见解 174
五、罗共关于实现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 176
要求和方针政策 176
六、关于对社会主义社会进行科学管理的问题 178
第三节 罗马尼亚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 180
一、经济体制的改革 180
二、政治体制的改革 187
三、教育体制的改革 190
第一节朝鲜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基本经验 195
一、朝鲜概况 195
第五章 朝鲜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195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198
三、朝鲜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 201
第二节金日成的主体思想体系 209
一、主体思想的历史渊源 209
二、主体思想的科学含义 210
三、主体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 211
领域中的地位 212
四、主体思想在朝鲜党和国家以及社会科学 212
五、体现主体思想的指导原则 213
六、主体思想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关系 217
第六章古巴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219
第一节古巴民主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219
一、游击战的性质和原因 219
二、游击队的地位和作用 221
三、游击队组织和游击阵线组织 221
四、游击战的进程和策略 222
五、“大陆革命论”与“游击中心主义”的关系 224
第二节古巴的社会主义建设 225
一、政治建设 225
二、经济建设 227
三、对外关系 231
第一节欧洲共产主义的形成 234
第七章欧洲共产主义 234
一、欧洲共产主义概况 234
二、欧洲共产主义的思想渊源及其形成发展过程 238
三、欧洲共产主义形成的社会背景 250
一、关于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 253
第二节 欧洲共产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 253
二、对未来社会主义制度的设想 256
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问题的理论观点 259
四、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观点 260
五、关于“新国际主义” 267
第三节 欧洲共产主义的前景 269
一、国际上对欧洲共产主义的评论 269
二、欧洲共产主义的前景 273
第八章缅甸纲领党的社会主义 278
第一节纲领党社会主义的产生 278
一、纲领党的成立及其组织情况 278
二、纲领党社会主义的提出 281
第二节 纲领党社会主义的理论 284
一、纲领党的经济理论和纲领 284
二、纲领党关于上层建筑的理论 287
第三节纲领党社会主义的实践 290
一、改革上层建筑 290
二、工业、商业和农业的改革 294
三、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其结果 297
第一节阿拉伯社会主义的由来和主要派别 303
一、阿拉伯社会主义的由来 303
第九章 阿拉伯社会主义 303
二、阿拉伯社会主义的主要类别 304
一、阿拉伯社会主义各派的共同理论 307
第二节 阿拉伯社会主义的理论 307
二、阿拉伯社会主义各派的特殊理论 315
第三节阿拉伯社会主义的主要实践 318
一、阿拉伯社会主义国家的共同措施 318
二、某些阿拉伯国家的特殊措施 324
第四节阿拉伯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 326
一、阿拉伯社会主义理论和措施的变化 326
二、阿拉伯社会主义发生变化的原因 330
第一节非洲概况与非洲社会主义简况 332
一、非洲的自然环境与居民 332
第十章非洲社会主义 332
二、非洲的历史与社会情况 333
三、非洲的社会主义的分类与非洲社会主义的共同特征 335
第二节坦桑尼亚尼雷尔的乌贾马(村社)社会主义 337
一、坦桑尼亚的历史与尼雷尔的生平 337
二、建设社会主义的纲领——《阿鲁沙宣言》 339
三、乌贾马(村社)社会主义的实践 341
第三节塞内加尔、加纳和几内亚的社会主义 346
一、塞内加尔桑戈尔的社会主义 346
二、加纳恩克鲁玛的社会主义 353
三、几内亚塞古·杜尔的社会主义 359
一、人民联盟概况 364
第一节人民联盟在1970年选举中的胜利 364
第十一章智利人民联盟的社会主义 364
二、1970年的选举 369
第二节人民联盟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371
一、人民联盟社会主义的理论 371
二、人民联盟社会主义的实践 373
第三节人民联盟社会主义道路的失败和教训 376
一、人民联盟社会主义道路的失败 376
二、人民联盟社会主义失败的教训 378
第十二章社会党国际的“民主社会主义” 381
第一节社会党国际概况 381
一、社会党国际的重建及其特点 381
二、社会党国际的组织、制度及地区分布 383
三、社会党国际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385
四、“民主社会主义”的各种类型 387
第二节“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 391
一、“民主社会主义”的渊源、含义及其实质 391
二、多元指导思想论 392
三、关于党的理论 394
四、关于资本主义的理论 396
五、“第三条道路”的理论 397
第三节“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政策及措施 399
一、国内政治方面的基本政策及措施 399
二、社会、经济基本政策及措施 401
三、宗教政策及措施 404
四、国际事务方面的基本政策及措施 404
一、主要成就及其积极作用 406
第四节“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践结果 406
二、基本缺陷及其消极影响 411
三、面临的窘境和发展趋势 414
第十三章现代托派的社会主义 417
第一节现代托派的活动和组织状况 417
一、现代托派的历史渊源 417
二、战后第四国际的主要活动 420
三、托派第四国际的组织状况 425
第二节现代托派世界革命战略批判 429
二、关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 430
三、关于工人国家的政治革命 433
四、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 437
五、现代托派的世界革命战略的实质 440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提出及其含义 443
第十四章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 443
第一节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况 443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由来与发展 444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流派 445
第二节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 456
一、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批判 456
二、关于推翻资本主义的革命道路的设想 462
三、对理想社会主义模式的设想 464
第三节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466
一、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曲解、代替马克思主义 466
二、幻想通过主观意识方面的革命去改变资本主义社会 470
三、以自发性为最高原则的乌托邦式社会政治理想 471
四、否认工人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力量 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