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北方通古斯人在其他民族集团中的地位(1) 1
绪论 1
第二节 研究北方通古斯民族志的历史(3) 5
第三节 社会现象和民族单位的一般特征(5) 9
第四节 通古斯的社会现象概述(10) 17
第一章 通古斯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 21
第一节 通古斯人地域的地理叙述:北方和南方后贝加尔、满洲(13) 21
图表 33
呼伦贝尔气候(温度)表(24) 33
第二节 通古斯人的经济活动(26) 40
狩猎产值统计表(27) 41
第三节 通古斯人对周围动物界的适应(42) 62
第四节 地区分类(46) 68
各地生产事业分类表(47) 70
第一节 通古斯各集团的名称(50) 73
第二章 北方通古斯各集团的地理分布和分类以及他们与邻族的关系 73
第二节 北方通古斯人的地理分布(56) 86
第三节 北方通古斯的邻族(81) 124
第四节 民族间的关系(95) 145
通古斯各个集团关系图和表格(108、109) 160
第一图 通古斯各集团的地理分布(108页后) 160
地图: 160
地图、插图及其他 160
第五节 北方通古斯各集团的行政组织(109) 164
第六节 关于北方通古斯人的若干统计资料(115) 173
人口统计表一--四(115-118) 174
第一节 通古斯氏族的一般定义(120) 183
第三章 通古斯的氏族和通古斯的历史概述 183
第二节 通古斯各氏族的概述(125) 194
北方通古斯氏族表一--三(136-138) 209
第三节 北方通古斯的早期历史概述(140) 220
第二、三、四图 早期各民族集团地理分布示意图(146页后) 226
第四节 北方通古斯的迁移(147) 230
第五图 北方通古斯氏族的迁移 第一迁移波(156页后) 240
第一次迁移波(156) 240
第六图 北方通古斯氏族的迁移 第二迁移波(160页后) 244
第二次迁移波(160) 245
第七图 北方通古斯氏族的迁移 第三迁移波(162页后) 248
第三次迁移波(163) 249
第四次迁移波(164) 252
第八图 北方通古斯氏族的迁移 第四迁移波(164页后) 252
第九图 北方通古斯的迁移(168页后) 256
第四章 氏族的组织和职能 265
第一节 亲属称谓制度(171) 265
后贝加尔通古斯亲属称谓表一--十(171-175) 267
满洲通古斯亲属称谓表一--五(183-184) 289
第二节 氏族的组织(189) 304
第三节 氏族的职能(199) 319
第四节 氏族的形成和接纳(202) 324
第一节 性关系的各种规定(206) 329
第五章 婚姻 329
第二节 婚姻(217) 348
第三节 婚礼(229) 366
插图: 376
婚礼仪式(略图)(237) 376
第六章 家庭的组织和机能 389
第一节 组织和机能(246) 389
斜仁柱内的位置(255) 402
第二节 妇女的地位(259) 410
第三节 儿童(278) 438
摇篮(278) 438
乌鲁尔加通古斯人的年龄统计表(292) 456
第一节 财产(294) 459
第七章 财产和协作 459
第二节 氏族和家庭以外的各种关系(305) 478
第八章 通古斯的社会习俗及其一般特性 481
第一节 通古斯人的特性(308) 481
第二节 规定社会关系的各种习俗(330) 514
第三节 通古斯人的犯罪(336) 522
第四节 通古斯各集团对外民族影响的反应以及通古斯各集团各种特性的对比研究(340) 529
一、“吉林”--名称的由来(347) 537
第九章 补注 537
二、达斡尔--塔尔嘎沁(348) 540
三、奥罗奇语(349) 541
四、词尾“基尔”(355) 550
五、词源(357) 554
六、中央亚细亚和通古斯的故土(358) 556
七、勿吉和乌德赫(362) 562
八、萨满教(364) 566
九、族外婚(366) 568
十、“半族”和氏族的分裂(368) 571
氏族和民族单位的形成图(370) 573
十一、关于“家庭”的汉语词汇(371) 574
十二、喜爱儿童(372) 575
附录 577
特殊词汇 577
一、略语(375) 577
二、转写的近似音字母(376) 580
三、特殊词汇(377) 581
引用书目(395) 631
索引 665
一、总索引(405) 665
二、作者和考察者索引(419) 732
三、地理名称索引(423) 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