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学说的理论与运用》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上海市中医学会编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61
  • ISBN:14119·1014
  • 页数:159 页
图书介绍:

上篇 藏象学说总论 1

第一章 概说 1

第二章 藏与府的区别 3

第一节 五藏六府 4

第二节 奇恒之府 5

第三章 藏府的基本性能 6

第四章 藏府功能的整体观 7

第五章 “藏象”与经络学说的关系 9

第六章 五行学说在“藏象”中的运用 11

第七章 精气神论 16

第一节 精 16

第二节 气 18

第三节 神 19

第八章 智与七情 21

第九章 营卫气血 23

第十章 结语 25

(一)为主宰 27

一、心的作用 27

第一章 心与小肠 27

中篇 藏象学说各论 27

第一节 心 27

(二)主血,合脉 28

(三)合小肠,开窍于舌 28

二、心的病症 29

(一)有关精神方面的病症 29

(二)出血或血不流 30

(三)身热,色赤,诸痛痒疮 30

(五)心肾不交 31

(四)心病所致的心痛和胸及其周围痛满 31

三、心病的机制与其他藏器的关系 32

四、心病临床术语举例 33

第二节 小肠 33

一、小肠的作用 33

(一)受盛,出化物 33

(二)为水道 33

(二)下重,便血、痔 34

(一)口麋 34

二、小肠的病症 34

(三)与经脉有关的若干病症 35

第二章 肝与胆 35

第一节 肝 35

一、肝的作用 35

(一)主谋虑,主精明 35

(二)主筋,主运动,华在爪 35

二、肝的病症 36

(一)掉眩 36

(三)藏血 36

(二)狂言,惊骇 37

(三)悲,善怒,善恐 37

(四)筋挛 38

(五)胁满痛 38

(六)有关生殖、泌尿方面的疾病 39

三、肝病的机制与其他藏器的关系 39

四、肝病临床术语举例 40

(三)与肝相合,为中精之府 41

(二)分勇怯 41

一、胆的作用 41

第二节 胆 41

(一)出决断 41

(四)为奇恒之府,藏而不写 42

二、胆的病症 42

(一)食? 42

(二)胆胀 42

(三)与经脉有关的若干病症 42

一、脾的作用 43

(一)为仓廪,主消化吸收,输布精气 43

第三章 脾与胃 43

第一节 脾 43

(四)与精神病有关的若干症状 43

(二)主四肢、肌肉、其荣在唇 44

(三)藏营,裹血,舍意 45

二、脾的病症 45

(一)肿满,身重,小便闭 45

(四)有关消化方面的许多病症 46

(三)与经脉有关的若干病症 46

(二)四肢不用 46

三、脾症的机制与其他藏器的关系 47

第二节 胃 48

一、胃的作用 48

(一)为水谷之海 48

(二)溉五藏 48

(三)为仓廪,转昧而入出 48

(二)消谷善饥 49

(三)腹部?胀 49

(一)食不下 49

二、胃的病症 49

(四)胃脘痛、气逆而哕,流涎 50

(五)与精神病有关的若干症状 50

(六)与经脉有关的若干病症 51

三、脾胃病临床术语举例 51

第三节 脾胃论 51

(一)主气,主鼻,主涕,知香臭 53

一、肺的作用 53

第一节 肺 53

第四章 肺与大肠 53

(二)处魄 54

(三)合皮毛,与大肠相表里 54

二、肺的病症 55

(一)喘,咳,胁满 55

(二)肺消,鬲消 55

三、肺病的机制与其他藏器的关系 56

四、肺病临床术语举例 56

第二节 大肠 57

一、大肠的作用 57

二、大肠的病症 57

(一)虑瘕,沉 57

(二)肠痛,肠鸣,泄利,下血 57

(三)咳,喘 58

(四)与经脉有关的若干病症 58

一、肾的作用 59

(一)发育、衰老、生殖和肾气的盛衰有关 59

第五章 肾与膀胱 59

第一节 肾 59

(二)出技巧,藏志 60

(三)藏精 60

(四)主骨,生髓 60

(五)主耳,开窍于二阴 61

(六)其华在发 61

(七)合三焦、膀胱 61

(二)虚则厥,实则胀 62

(三)骨痿 62

(一)与精神衰弱有关的病症 62

二、肾的病症 62

(四)为水病 63

(五)与经脉有关的若干病症 63

三、肾病的机制与其他藏器的关系 64

四、肾病临床术语举例 65

第二节 左肾右命门学说 65

(一)癃闭、溺血 67

二、膀胱的病症 67

(二)与肾相表里 67

(一)藏津液,出小便 67

第三节 膀胱 67

一、膀胱的作用 67

(二)遗溺,小便涩,小便频数,小便闭等症 68

(三)与经脉有关的若干病症 68

第六章 心包络与三焦 69

第一节 心包络 69

一、心包络的作用 69

(一)为心的外围 69

(一)有关“心”的病症 70

(二)与经脉有关的若干病症 70

(二)与三焦相表里 70

二、心包络的病症 70

第二节 三焦 71

一、三焦的作用 71

(一)决渎行水 71

(二)化血,营养全身 71

(三)出气以熏肤、充身、泽毛 71

(一)闭癃,水胀 72

二、三焦的病症 72

(四)温肌肉 72

(二)与上焦有关的若干病症 73

(三)与中焦有关的若干病症 73

(四)与下焦有关的若干病症 73

(五)与经脉有关的若干病症 74

三、关于有形、无形和部位问题 74

(一)有形与无形之争 74

(二)部位问题 75

一、循行及通过藏府的经络 77

二、藏府和经气以及俞穴主治的关系 77

下篇 藏象学说在各科中的运用 77

第一节 藏府和经络、俞穴的关系 77

第一章 针灸科 77

第二节 藏府与某些要穴的关系 82

一、输穴 82

二、募穴 83

三、合穴 83

四、五输穴 83

五、八会穴 84

六、络穴 85

第三节 针灸对藏府疾病的论治 85

一、一藏或一府有病 85

二、数藏或数府有病 86

三、藏府制化关系失调 86

(一)子病犯母和母病及子 86

(二)相乘相侮 87

引言 89

第二章 内科 89

结语 89

第一节 心 91

一、心主身之血脉 91

二、心肾相交,水火相济 91

三、心藏神、神伤则恐惧自失 92

第二节 肝 92

一、肝主筋,为罢极之本 92

二、肝藏魂,其病发惊骇 92

一、脾恶湿,脾为湿困 93

三、肝藏血,在志为怒 93

第三节 脾 93

二、脾主肌肉,脾胃为生气之源 94

第四节 肺 94

一、肺者气之本,主皮毛 94

二、肺在变动为咳 95

三、肺合大肠 95

第五节 肾 95

一、肾藏精,生髓 95

结语 96

二、肾开窍于二阴 96

第三章 儿科 97

引言 97

第一节 藏象学说在儿科辨证中的运用 98

第二节 藏象学说在儿科论治中的运用 99

结语 104

第四章 妇科 104

引言 104

二、肾中藏纳阴阳及其对月经的影响 105

第一节 妇科与藏象学说的关系 105

一、月经的生理机制 105

三、月经生理与藏器经络的关系 106

第二节 五藏病变与几种妇科疾病的关系 107

一、病变机制 107

二、临床术语 107

(一)肾阴不足 108

(二)肾阳不足 108

(三)恚怒伤肝 108

(七)脾不统血 109

(八)脾被湿困 109

(四)肝不藏血 109

(六)心神涣散 109

(五)心火内炽 109

(九)悲哀伤肺 110

(十)气不摄血 110

结语 110

引言 111

第一节 外科与藏象学说的关系 111

第五章 外科 111

第二节 藏象学说在外科诊断上的运用 112

一、五善七恶 112

二、麻风病的五损五死症 113

三、藏府内痛与穴位及症状的关系 114

第三节 以藏府为纲的处方范例 115

结语 115

引言 116

第六章 伤科 116

第一节 外损 117

第二节 内伤 117

第三节 治疗原则及方例 118

一、外损 119

二、内伤 119

结语 120

第七章 眼科 121

引言 121

一、五输 122

第一节 五输八廊学说 122

二、八廊 123

第二节 藏府病变在眼部的指征 125

一、心与小肠 125

二、肝与胆 126

三、脾与胃 126

四、肺与大肠 126

第三节 分藏论治处方范例 127

结语 127

五、肾与膀胱 127

第八章 推拿科 129

引言 129

第一节 藏象学说对推拿疗法的指导作用 129

第二节 藏象学说在推拿临床上的运用 130

一、心 130

二、肝 131

三、脾 131

五、肾 132

第三节 藏象学说在小儿推拿法中的运用 132

四、肺 132

一、在小儿手上分五藏所属 133

二、小儿推拿法简介 133

结语 134

第九章 气功 135

引言 135

第一节 炼意与炼气 136

一、炼意 136

一、心 137

二、炼气 137

第二节 气功与藏府的关系 137

二、肝 138

三、脾 138

四、肺 139

五、肾 139

结语 140

第一节 头面部 142

一、头顶部 142

附录 142

第一章 形体 142

二、后头部 143

三、颜面部 144

四、颈部 147

第二节 躯干部 148

一、阳位 148

(一)背部 148

(二)腰部 148

(三)臀部 149

(二)腹部 150

(三)阴器部 150

二、阴位 150

(一)胸部 150

三、侧位 152

第三节 四肢部 153

一、上肢 153

二、下肢 154

第二章 体型 156

第一节 为“阴阳论”为主体的分型法 157

第二节 以“五行”为纲领的分型法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