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兴与象:关于原型的古老诠释 6
引言 6
第一节 原型--一部凝缩了的人类文化史 7
第二节 兴与象--中国文化的原型系统 11
第三节 兴象系统与《易》之纲《诗》之纲 21
第四节 兴象系统中一组文化密码的破译 26
结语 38
引言 41
第二章 中国的月亮及其艺术的象征 41
第一节 月亮与女性和母亲世界的原型 42
第二节 月亮本体与中国哲学及智慧的象征 48
第三节 月亮原型与古典审美意境的创造 53
第四节 月亮与中国文人的心象构成 62
结语 66
第三章 黄昏与中国文学的日暮情思 68
引言 68
第一节 暝色起愁--黄昏意象的时间意义--日暮的象征及中国文人的心态分析 69
第二节 夕阳如画--黄昏意象的空间意义--传统感伤美学的构成 81
第三节 落日催归--太阳的家园与精神的家园--日暮人归的正题与反题 91
第四节 寅饯纳日--文化世界的夕阳落日--关于黄昏意象的理论思索 97
结语 101
第四章 森林的象征及其文学的意蕴 104
引言 104
第一节 “金枝”--社树:树木崇拜与森林家园 105
第二节 森林的祭祀与桑园的歌唱 111
第三节 森林的悲欢与士丈夫的林泉之志 117
第四节 森林意境的家园启示 121
结语 126
第五章 雨:一个古典意象的原型分析 129
引言 129
第一节 雨的祭祀及诗与雨之关系 130
第二节 祈雨、暴雨、云雨原型与喜雨、苦雨、爱恋的情感模式 136
第三节 物象与心象:雨中客愁--雨意清凉--滴滴禅思 148
第四节 细雨微吟--夜来雨声--雨的空间意象的审美境界构成 160
结语 171
引言 175
第六章 门:一个语词的诗学批评 175
第一节 门:一个语词的语源的、文化的、象征的意义探讨 176
第二节 重返命名:门的象征意蕴分析 186
第三节 闭门:一个特殊的诗学意象符号 205
第四节 门:一种艺术形式的审美分析 216
结语 222
第七章 唐诗的钟声 225
引言 225
第一节 “钟鼓道志”:唐诗钟声的历史意味 226
第二节 “钟馨清心”:唐诗钟声的梵意禅思 237
第三节 钟声的谛听:唐诗钟声的时间意蕴 250
第四节 “声外之音”:唐诗钟声的修辞意义及艺术品格 257
结语 269
第八章 烛光灯影里的中国诗 273
引言 273
第一节 烛与灯的艺术歌吟与光与火的原始礼赞 274
第二节 心灯:哲学与智慧的隐喻 284
第三节 灯烛的燃烧:一种“经典意象”的形式构成 291
第四节 烛光灯影里的人格精神 303
结语 306
第九章 船与诗:一种文明的艺术考察 310
引言 310
第一节 超越阻隔:船文明的历史考察 311
第二节 方舟与获救:船文明的文化考察 314
第三节 船的启示:船文明的思想考察 318
第四节 漂泊与回归:诗人行踪的考察 321
第五节 孤帆与扁舟:诗人的心态考察 332
第六节 画船桨声:船的意象的美学考察 336
结语 346
第十章 石头的言说:《红楼梦》象征世界的原型批评 352
引言 352
第一节 石头的故事:《红楼梦》的四时结构 353
第二节 石与玉:《红楼梦》里的两个世界 362
第三节 哀婉的石头:贾宝玉的双重角色 372
第四节 石头的来历:顽石意象的文化和文献来源 378
第五节 石头的言说:石头的语言及修辞意义 387
结语 392
后记 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