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3
勇于开创新局面 3
目录 3
普遍推行机关岗位责任制 6
以新姿态开创新局面 9
下大力抓流通 12
——评发展农村商品生产中的一个紧迫问题 12
整党中必须注意落实政策 16
认真做好残疾人工作 21
——谈在整党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24
搞好对照检查的关键 24
国之大幸 民之大幸 29
——祝贺全国政协六届二次会议闭幕 29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 31
更上高楼又一层 34
——祝贺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闭幕 34
坚持高标准整党 37
突破口是政企分开 41
——城市商业体制的一项根本性改革 41
大量吸收先进青年入党 44
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 48
——国庆三十五周年献词 52
大鼓劲 大团结 大繁荣 52
满怀信心夺取改革的全面胜利 56
条件已经具备 59
当代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62
——祝贺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正式签署 62
提倡这种务实精神 69
发展专业户是项大政策 71
搬“文山”填“会海” 74
谈谈统一思想问题 76
不许干部以权牟利 81
透过阴影看去 83
要改革必须破除因循守旧 86
这个突破口抓得好 87
评论员文章 87
坚持边整边改 89
要敢于破旧创新 92
我们需要千千万万个陈秀云 96
搞好县级主要领导干部的交流 98
不可低估官僚主义的危害 100
我们的政策是富民政策 103
不能再拖了! 107
肃清“左”的流毒和纠正软弱涣散状态 109
增添党的新鲜血液 111
思路端正办法多 113
北京人的福气 115
不许捣蛋的整干事的 117
抓紧建设第三梯队 119
就是要彻底否定“文革” 121
对官僚主义者不能软弱无力 123
王安义闹邵阳说明了什么? 125
不做表面文章 127
支持新干部放手工作 128
有比较才有进步 130
加快城市综合改革的步伐 132
取消“否决权” 134
科研体制改革的关键 136
要细致,不要烦琐 138
大家都来关心老龄工作 140
“多”则活 143
——一论农村经济的多样化发展 143
欢迎批评 反对诬告 146
对极端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者不能宽贷 148
给脑力劳动应有的报酬 150
清“左”·放权·搞活 152
——论当前城市的商业改革 152
对内宾何必“送往迎来” 154
坚决适当下放干部管理权限 156
从女儿的苦恼谈起 162
切莫把好事办成蠢事 164
机构改了,工作方法也要改 166
“生材贵适用” 168
放手让新干部独立工作 170
支持新干部 体谅新干部 172
彻底否定“文革”就要坚决清理“三种人” 174
认识有先后 176
彻底否定“大民主” 178
领导者要代表先进群众的意见 180
开展谈心活动好 184
彻底否定“文革”要解剖要害问题 186
消除余悸 敢于碰硬 188
根绝整人的恶习 190
坚决摒弃“造反派脾气” 192
富民就是为民 194
“第二次冲击”辩 196
重要的是消化文件精神 198
让大企业活起来 201
到改革的实践中去 203
不议大事,不懂全局,怎能搞好本行 205
不准乱涨价 207
改革干部制度的大胆尝试 209
服务要细致 212
大胆选拔干四化、有正气的干部 214
严禁国家工作人员经商 216
“一个是提,一个是让” 217
海安的启示 219
改变旧观念 221
机关“消肿”仍是个大问题 224
迈开农村改革第二步 226
——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重大意义 226
放权要开明 228
严防浮夸风 230
局部与整体 232
理论与实际 234
对改革不能要求十全十美 236
就怕不能知人善任 238
学习做“巧妇” 240
领导与被领导 241
“无才不兴” 243
再谈理论与实际 245
竞争增强活力 248
教师受尊敬 四化有希望 250
要特别重视畜牧业 253
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255
——祝贺全国作协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257
鼓劲 团结 繁荣创作 257
短评 261
坚决打掉霸道歪风 261
选拔干部要党内外一视同仁 263
不能听任“左”的残余肆虐为害 265
要引以为戒 266
对“文革”遗老怎么办? 267
“左”的偏见助长了“内耗” 268
要忙在点子上 270
评“必须和县委在政治上保持一致” 272
用人当用哪种人? 274
成功的经验 276
谈“亲自出马” 277
署名评论 281
“三顾茅庐”以后 叶伴 281
“清水衙门”有“赃官” 德民 282
进入“角色” 钟怀 284
“念念有词”与“不甚了了” 晨平 287
真是“墙脚”吗? 杨传春 289
措词的“艺术” 陈维伟 290
深圳的节奏 江东 291
如此败家子行为 陈敏 293
多乎哉,不多也 雨水 295
治治“闹夜”的“孩子” 顾宝华 297
这里的“文革”该结束了 叶伴 298
“偷鸡”和“偷牛”之间 谢殿斌 范印华 300
怎样理解“放宽政策”一词 黄道霞 301
商品生产在呼唤勇士 晨平 304
完人无有,何必苛求 吴昊 306
“力战斗,不如巧为奏” 官伟勋 308
特权与法律 黎烈 310
要尊重,不要依赖 张铭清 312
对会议新闻提个意见 德民 314
一天二斤半文件,怎么得了? 黎烈 316
“血”的教训 吴昊 317
“苦乐不均”又何妨 叶伴 318
“求全”而外 申望 319
有感于王震的一封信 有成 320
登报之后 德民 322
欣闻“万山大叔”的转变 江畅 324
彻底否定“大批判” 李评 326
疏导的另一面 黄幸群 331
献“余热”与用“余权” 袁建达 333
劳动力三部曲 吴昊 334
并非多余的担心 建达 336
彻底否定“文革”与“议大事” 石角 337
怎能以“滚”年头取人! 许锦根 338
给职业学校上“户口” 叶伴 340
“不关心政治”辨 石角 341
“不过瘾”好 潇雨 343
任人七忌 周振华 345
“门前流水尚能西” 张砚 347
排除科学之外的艰难 张平力 349
赞助者的烦恼 吴昊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