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现代化:社会主义道路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永祥等编著
  • 出 版 社: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562801231
  • 页数:327 页
图书介绍:暂缺《发展与现代化:社会主义道路研究》简介

第一章 社会主义:空想、科学、现实 27

第一节 理论渊源:空想社会主义 28

一、对资本主义的猛烈抨击 28

二、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 30

三、注定的空想 3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贡献 33

一、架起现实的桥梁 34

二、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 36

三、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特殊条件和客观趋势 37

四、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基本特征 39

第三节 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列宁的探索与贡献 41

一、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胜利的理论 42

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44

三、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46

四、列宁晚年对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49

第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模式:成因、特征及评价 55

第一节 传统模式的成因 56

一、历史因素的综合作用 56

二、理论依据与指导思想 61

第二节 传统模式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66

一、重速度、轻效益的赶超战略 66

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68

三、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71

第三节 传统模式的评价 75

一、当时的历史进步性与潜在弊端 75

二、现时的历史局限性与合理因素 82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革:动因、进程与方向 86

第一节 改革的基本动因 86

一、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要求 87

二、社会主义传统体制潜在弊端的表面化 90

三、社会主义面临的严重挑战 93

一、社会主义改革的四次浪潮 95

第二节 改革的历史进程 95

二、社会主义改革的成就和问题 106

第三节 改革的正确方向 111

一、划清两种改革主张的界限 111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115

第四章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依据、内容及实施 118

第一节 制定发展战略的依据 118

一、发展战略的含义、层次和阶段 119

二、制定发展战略的客观依据 120

三、制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125

第二节 中国现阶段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 127

一、发展战略的历史性转变 128

二、现阶段的发展战略目标 131

三、现阶段实施发展战略的战略措施 132

第三节 实施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135

一、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135

二、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137

三、治理整顿与改革开放的关系 138

第五章 社会主义经济:特征、体制与机制 14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与属性 140

一、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140

二、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 14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 146

一、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 147

二、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历史回顾 148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151

四、实现目标模式的策略选择 15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机制 157

一、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 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 157

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 有机结合的形式、程度和范围 160

三、完善运行机制的必要条件 161

第六章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与稳定 164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地位和特征 164

一、历史地位和基本特征 165

二、民族性特征 170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 177

一、政治发展的内涵 178

二、政治发展的两大目标 179

三、政治发展与政治体制改革 181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中的政治稳定 184

一、改革、现代化与政治稳定 184

二、政治稳定的条件 188

三、坚持不懈地开展反和平演变”的斗争 190

第七章 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目标、功能与方针 193

第一节 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目标 193

一、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193

二、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目标 198

第二节 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功能 205

一、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功能 205

二、发展社会道德文明的功能 208

三、促进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功能 211

四、改善社会生产力的功能 213

五、健全社会生活方式的功能 216

第三节 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方针 219

一、面向社会主义的现在和未来 219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21

三、正确对待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 223

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226

第八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力量:特点、地位与作用 23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与阶层 230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 230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阶层及其特点 235

第二节 社会阶层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243

一、工人阶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力量 243

二、农民阶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依靠力量 246

三、知识分子阶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 250

四、个体劳动者阶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补充力量 254

一、担当现代化建设事业领导核心之政党的条件 257

第三节 共产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 257

二、坚持共产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260

三、坚持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 263

第九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层次、特点与对策 26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层次 266

一、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矛盾 266

二、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层次 268

三、社会主义发展与现代化的动力——社会矛盾运动 274

一、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系统的基本特征 27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特点 279

二、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 281

三、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特点 287

第三节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对策 293

一、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293

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正确处理社会内部各种矛盾关系 295

三、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发展新型的民族关系 297

一、世界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保障 300

第十章 社会主义外交:地位、原则与任务 30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外交的地位与作用 300

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力量 303

三、社会主义国家外交地位提高的基本条件 30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外交关系的总原则 307

一、社会主义外交关系的根本出发点 307

二、社会主义外交关系的基本原则 31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外交的基本任务 313

一、依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同各国的关系 313

二、依据自主、平等原则,大力发展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政党的关系 316

三、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 317

第十一章 展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辉前景 320

一、适应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经济体制基本形成 320

二、富有活力的、综合国力雄厚的世界经济大国 322

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发展 324

四、人们的道德风尚和社会风气根本好转 324

后记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