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对当代国内外人的问题争论的沉思 1
导言 人的问题研究中的一种综合思维 1
一、当代国内外关于人的问题的讨论 2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关系的争论 4
三、关于青年马克思和成熟时期马克思的关系的争论 7
四、关于“人”是否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的讨论 9
五、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体系是否“只见物不见人”的讨论 12
六、关于其它几个重要问题的争论 13
第二章 个人本体中的价值因素和科学因素 18
一、个人的本质 18
1.人的本质与人性、人的本性 18
2.个人的本质结构:需要、生产劳动、社会关系 26
1.个人的自然存在 33
二、个人的存在 33
2.个人的类存在 35
3.个人的社会存在 36
4.个人的个性存在 38
三、个人本体中的价值因素和科学因素及其辩证关系 40
1.应当性与现实性 40
2.为我性与自在性 44
3.主体性与受制约性 45
4.超越性与适应性 49
5.价值因素和科学因素的辩证关系 51
四、人的问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论原则 56
1.人作为价值评认对象和科学认识对象之根据 56
2.人作为价值评认对象和科学认识对象之含义 58
3.人作为价值评认对象和科学认识对象之统一 60
第三章 个人的社会性及其在人学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 64
一、个人社会性的几种含义和性质 65
1.作为个人生存须和他人合作的联合性和集体性 65
2.作为个人发展须和他人交往的社交性和相互需要关系 68
3.作为个人承担一定社会职能和体现一定社会关系的被社会生活条件的规定性和受制约性 70
4.作为个人对生活和交往的形式、社会职能和文化经验的占有与掌握的社会化性 73
5.个人社会性的性质或特征 75
二、个人和社会的多层次关系 76
1.解释人和社会的关系的三种极端观点、误区和出路 76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多层次性 80
3.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的三种性状及其对个人的不同影响 95
4.不能正确看待个人的社会性以及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人的问题研究走入歧途的根源之一 98
1.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人和社会所追求的一个理想目标 102
三、个人的社会性范畴在人学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 102
2.个人的社会性是人借以表现自己使其成为现实性的根据或必然形式 104
3.对个人的社会性的研究,使马克思主义在人的问题上实现重大变革 106
4.个人的社会性与唯社会决定论 111
第四章 个性及其在人学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 113
一、个性概念分析 114
1.心理学中的个性概念 114
2.社会学中的个性概念 116
3.伦理学中的个性概念 117
4.作为哲学历史唯物主义范畴的个性 119
二、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127
1.三种不同个性的形成以及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128
2.个性发展、群体发展和族类发展在历史中的地位转换规律 133
3.个性发展程度依赖于个人对社会生产力总和和交往形式的占有程度以及占有方式的规律 137
三、个性全面发展 140
1.个性全面发展的一般含义以及评点 140
2.个性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自由发展 150
3.个性全面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 152
4.个性全面发展的条件及其运用方式 157
四、个性自由 159
1.个性自由的一般含义以及评点 159
2.个性自由的特性 167
3.个人自由原则与社会决定原则 168
五、个性范畴在人学理论中的重要意义 173
第五章 用“个人二重性”眼光对传统历史唯物主义范畴体系的透视和补充性改造 181
1.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出发点的个人物质活动蕴涵着价值因素和科学因素 182
一、历史唯物主义应涵盖以个人物质活动为坐标轴心的科学观坐标系和价值观坐标系 182
2.马克思从个人物质活动出发确定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两条思路 184
二、用“个人二重性”眼光对传统历史唯物主义范畴体系的透视 189
1.在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问题上,未阐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就是个人自主活动与其条件的关系 189
2.在国家问题上,忽视了“国家经常是从一定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起作用和消亡的观点 191
3.在意识概念中,忽略“我对我的环境的关系是我的意识”这一个人意识的含义 193
4.在生产概念上,忽视个人生产和生产的合目的性 194
5.在对历史的看法的上,未重视历史是“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这一人本主义提法 195
6.在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未阐明个人意志和力量的“合力”在其中的作用 196
三、对传统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补充性改造 199
第六章 三种不同性质的人学:马克思、舍勒和萨特 202
一、马克思的个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人学 202
1.个人的本体论:关于个人存在和本质的理论 203
2.个人的社会历史观:社会历史是个人本身力量通过其劳动而发展的历史 206
3.辩证的个人的价值观:个人发展和自由的理论 209
1.个人本体论:个人的生命和精神双重本质结构论 212
二、舍勒以生命和精神的统一为基点的所谓“完整性的”人学 212
2.个人历史观:历史是生命冲动和精神互相合作的历史 217
3.个人自由发展的辩证法:个人的开放性理论 218
三、萨特以个人纯粹意识为基点的人学 220
1.个人存在本体论:关于个人存在的含义、结构、状态以及自在和自为、存在和本质关系的理论 220
2.个人的社会历史观:以匮乏和需要为社会本体的社会发展论和社会集团形成分解论 225
3.个人的价值观:关于个人自由和价值的学说 230
四、三种人学之比较 234
1.三种人学的共同点 234
2.三种人学的根本区别 238
第七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的社会积极性 248
1.个人的社会积极性的含义 249
一、个人的社会积极性的含义和形式 249
2.个人的社会积极性的分类和形式 253
二、个人的社会积极性的根据或源泉 257
1.个人的社会积极性的人类学根据 257
2.个人的社会积极性的社会学根据 259
三、社会主义建设中调动个人积极性的一般原则和方式 260
1.应首先在“保健因素”的前提下,由“保健因素”导向“激励因素” 262
2.应做到能力、贡献(成就)和利益三者的一致 263
3.给每个人能力的发挥以一种压力紧迫感和希望感 264
4.要正确对待每个人的成就需要和挫折心理 267
5.应使每个人受到应有的社会尊重 269
结语 272
参考文献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