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文化史 1937-1945》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肖效钦,钟兴锦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800235149
  • 页数:451 页
图书介绍:

概述 1

第一节 抗日文化运动的高涨 1

一、文化界的大动员 1

二、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团结起来 4

三、文化救亡活动的巨大作用 8

第二节 抗战时期文化的发展和变化 13

一、三种不同地区的文化 13

二、文化发展的复杂性和统一性 17

第三节 文化成果累累,影响深远 22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成就 22

二、爱国学人的新贡献 27

三、文学创作的丰收 33

四、戏剧、美术的繁荣 36

第一章 上海、香港等地的抗日文化运动 40

第一节 上海文化界在炮声中崛起 40

一、从九一八到七七的上海文化界 40

二、全国抗战后文化救亡运动的高涨 44

三、《救亡日报》等抗战报刊的出版 48

第二节 “孤岛”时期的苦斗 51

一、爱国报刊的民族正气 51

二、“孤岛”中的文学事业 55

三、《鲁迅全集》及《资本论》等的发行 59

一、香港前期(1937至1940年)爱国文化的兴起 62

第三节 香港及东南亚侨胞的爱国文化活动 62

二、香港后期(1941年初至年底)的爱国文化高潮 65

三、东南亚华侨的文化救亡运动 68

第二章 武汉抗日文化运动的鼎盛时期 73

第一节 武汉抗日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 73

一、武汉成为全国临时政治文化中心 73

二、武汉抗日文化事业的勃兴 75

三、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 78

四、政治部第三厅组建 80

第二节 保卫大武汉的抗日文化高潮 82

一、“保卫大武汉”等号召的提出 82

二、抗日宣传周和“七·七”献金运动 83

三、抗日文艺作品大量涌现 91

四、抗战教育的实施 102

五、外国进步文化人投身于武汉抗日文化事业 103

第三节 《新华日报》与武汉抗战文化运动的高潮 106

一、中国革命的“火星”出现在武汉上空 106

二、为保卫大武汉鼓与呼 107

三、反对国民党的文化专制 111

第三章 延安抗日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114

第一节 延安抗日文化社团的建立和文学戏剧运动的勃兴 114

一、延安抗日文化社团的建立 114

二、延安文学运动的勃兴 121

三、延安戏剧运动的蓬勃发展 129

第二节 延安音乐、美术、电影的成就 136

一、活跃而又普及的延安音乐运动 136

二、成绩斐然的延安美术 140

三、延安电影的初创 145

第三节 延安的艺术教育 147

一、鲁迅艺术文学院的创立 147

二、部队艺术学校的创办 150

三、星期文艺学园的成立 152

一、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 153

第四节 延安文艺座谈会--革命文艺根本方向的确立 153

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 155

第四章 延安抗日文化的新阶段 159

第一节 延安抗日文化的新局面、新风貌 159

一、毛泽东思想--抗日文化的旗帜 159

二、延安文艺界的整风学习 161

三、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 163

四、延安抗日文化的新特点 165

第二节 大众化的戏剧和诗歌 169

一、别开生面的延安戏剧 169

二、风貌一新的延安诗歌 171

一、充满生机的延安小说 175

第三节 人民文学的新成就 175

二、繁荣兴盛的报告文学 177

第四节 抗日教育的新体系 178

一、延安抗日教育的方针 178

二、干部学校教育 179

三、社会教育 183

四、儿童教育 184

五、艰苦创业办教育 184

第五节 延安--抗日新文化的摇篮 187

一、进步作家云集延安 187

二、文艺社团日益兴盛 189

三、文化期刊层出不穷 191

四、社会科学繁花似锦 193

五、新闻报刊遍及全边区 196

第五章 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文化运动 199

第一节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文化运动 199

一、晋察冀的文艺运动 199

二、晋察冀的文化教育 203

三、晋察冀的报刊及出版物 205

第二节 晋绥抗日根据地的文化运动 206

一、晋西北的文艺运动 206

二、晋西北的新闻和教育 210

一、晋冀鲁豫的文艺运动 212

第三节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文化运动 212

二、晋冀鲁豫的教育 215

第四节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文化运动 217

一、新四军的文艺运动 217

二、新四军的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工作 218

三、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教育 221

四、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报刊及出版物 225

第六章 重庆抗战文化在斗争中发展(上) 227

第一节 重庆抗战文化的勃兴和发展 227

一、抗战初期重庆文化团体的建立及文化运动的兴起 227

二、武汉失守后重庆成为国统区抗战文化运动的中心 231

三、第三厅--国统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个战斗堡垒 233

四、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著有成效的活动 235

第二节 重庆抗战文化运动在苦斗中坚持发展 240

一、文化工作委员会的建立及其活动 240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合法斗争 244

三、重庆文化界的抗日民主运动高潮 250

第三节 重庆文化统一战线中争夺领导权的斗争 255

一、抗战中后期国民党的文化政策 255

二、中共南方局对国统区文化运动的领导 257

三、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262

一、重庆戏剧雾季演出及其高潮 269

第一节 以戏剧为中心的重庆抗战文艺运动 269

第七章 重庆抗战文化在斗争中发展(下) 269

二、处境艰难的重庆电影业 275

三、抗战时期重庆的诗歌和小说 278

第二节 国民党的新闻统制。《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的艰辛历程 285

一、重庆新闻业概况 285

二、国民党的新闻政策及其实施 288

三、《新华日报》、《群众》周刊的艰辛历程 290

第三节 重庆出版业的兴衰 296

一、重庆出版业的兴起 296

二、重庆出版界的反迫害斗争 300

一、重庆抗战教育概述 304

第四节 重庆抗战教育 304

二、专制教育与抗日民主教育的对立 306

三、重庆进步师生的抗争 312

第八章 桂林“文化城”的文化活动 316

第一节 桂林“文化城”的崛起 316

一、“文化城”的形成 316

二、“文化城”的起因 319

三、国统区抗日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 323

第二节 桂林“文化城”前期(1938年底至1940年底)的文化活动 326

一、《救亡日报》的复刊及其风格 326

二、《国民公论》等的发行与影响 330

三、戏剧运动的繁荣 334

第三节 桂林“文化城”后期(1941年1月至1944年8月)的文化活动 337

一、在逆流中奋进 337

二、从低潮走向高潮 339

三、新中国剧社和西南剧展 343

第九章 桂林“文化城”的文化成果 347

第一节 文艺创作的兴旺 347

一、文艺评论的蓬勃开展 347

二、文学作品的丰收 351

三、《七月诗丛》的出版 354

第二节 艺术创作的业绩 357

一、抒发祖国之情的美术 357

二、唱出人民心声的音乐 361

三、活跃的戏剧创作与改编 364

第三节 新闻出版和教育工作的成就 368

一、新闻出版业的风风雨雨 368

二、生活书店的反迫害斗争 372

三、地方建设干部学校和学生军 376

第十章 昆明、贵阳、成都等地文化据点的形成 379

第一节 以西南联大为核心的昆明文化 379

一、歌咏话剧的蓬勃发展 379

二、文艺、新闻、图书事业的兴盛 383

三、以“民主堡垒”著称的西南联大 386

一、贵阳文化救亡活动的兴起 391

第二节 贵阳山城文化活动的形成 391

二、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394

三、浙大等校的救亡活动 397

第三节 成都的抗日文化活动 400

一、前期(1937至1940年)的文化活动 400

二、后期(1944至1945年)的文化活动 402

三、文艺和社会科学的活跃 404

第四节 其他地区文化据点掠影 408

一、新疆文化鸟瞰 408

二、西安文化鸟瞰 410

三、广东文化简况 414

四、永安文化简况 418

第十一章 沦陷区文化概况 423

第一节 东北沦陷区的文化概况 423

一、高度集中的日满殖民地文化 423

二、妄图泯灭我民族意识的奴化教育 426

三、爱国进步文学在斗争中发展 429

第二节 华北华中华南沦陷区的文化概况 434

一、日伪对中华文化的摧残 434

二、奴化教育与反奴化教育的斗争 436

三、新闻出版业的控制与反控制 441

第三节 台湾抗日文学发展概况 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