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 从清末民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其驹等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20801146X
  • 页数:547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第一篇 马克思影响的传入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

前言 2

第一章 清末民初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的传播与介绍 3

1 马克思影响的传入与社会主义学说的早期传播 3

一 马克思影响的传入 4

二 社会主义著作的迻译 5

三 社会主义学说有保留的宣传 13

一 资产阶级革命派对马克思学说的介绍 16

2 同盟会时期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的介绍 16

二 关于社会革命的论战 19

三 无政府主义者对马克思学说的介绍 24

3 民国初年的社会主义活动与科学社会主义的介绍 26

一 中国社会党的成立与江亢虎对社会主义的宣传 27

二 孙中山对社会主义的宣传 30

三 王缁尘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介绍 33

第二章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的传播 40

1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新旧思潮之激战 40

2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的传播 47

3 “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与工人阶级登上政治斗争舞台 54

第二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早期传播(1919—1927) 60

前言 60

第三章 唯物史观的启蒙 63

1 陈博贤对唯物史观启蒙的贡献 64

一 “五四”时期的活动 64

二 译文《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及其他 66

2 李大钊——唯物史观启蒙的旗手 69

一 传播唯物史观的主要活动 69

二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71

三 《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等文的哲学思想 74

3 胡汉民对唯物史观启蒙的学理贡献 77

一 《唯物史观批评之批评》 77

二 《中国哲学史之唯物的研究》等文的意义 84

4 李达等人有关论文的哲学思想 89

一 李达《什么叫社会主义》等文 89

二 毛泽东《民众的大联合》等文 91

三 杨匏安的《马克思主义——一称科学社会主义》 92

5 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93

第四章 唯物史观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98

一 传播唯物史观的理论活动 99

1 李达传播唯物史观的卓越贡献 99

二 《唯物史观解说》等译著 103

三 对于第二国际和所谓第四国际的批判 109

四 《马克思学说与中国》的哲学思想 112

2 陈独秀《马克思学说》等文的哲学意义 115

3 李大钊继续传播唯物史观的贡献 117

一 传播唯物史观的活动 117

二 《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等文的哲学思想 119

4 施存统应用唯物史观的理论贡献 121

5 毛泽东“新民学会”会友通信的哲学思想 129

6 蔡和森通信的哲学意义 132

7 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等文的哲学思想 136

8 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139

9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144

第五章 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与唯物史观的系统传播 152

1 瞿秋白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卓越贡献 152

一 《现代社会学》等讲义 153

二 论著《社会科学概论》 163

三 译著《无产阶级哲学——唯物论》 167

一 《社会进化史》的哲学意义 174

2 蔡和森传播唯物史观的贡献 174

二 有关政论的哲学思想 177

3 毛泽东的理论活动与论著 180

一 主要理论活动 180

二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与《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82

4 李达的《现代社会学》 188

5 关于科学与人生观论战 201

一 科学与人生观论战概说 201

二 陈独秀、瞿秋白对论战的评论 208

一 国家主义派概说 213

6 周恩来等对于国家主义派的批判 213

二 对于国家主义派的批判 216

7 瞿秋白等对于戴季陶主义的批判 223

一 戴季陶主义概说 223

二 对于戴季陶主义的批判 230

第三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传播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1927—1937) 240

前言 240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传播 243

1 李达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杰出贡献 245

一 《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等译著 246

二 《中国产业革命概观》等专著 262

三 《社会学大纲》——中国人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 270

2 吴亮平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290

3 张如心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著 299

4 沈志远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译 308

一 译著《辩证法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 309

二 对苏欧哲学的介绍和研究 315

三 《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 320

5 艾思奇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贡献 323

一 译著《新哲学大纲》 324

二 《大众哲学》——影响甚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读物 329

三 《思想方法论》等著作 333

四 对于新启蒙运动的理论贡献 338

6 陈唯实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著 340

7 胡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和新启蒙运动的论证 352

第七章 30年代哲学论战 355

1 唯物辩证法论战 357

一 唯物辩证法论战概说 357

二 关于所谓唯物辩证法的问题 359

三 关于认识论与本体论的关系问题 362

四 关于形式逻辑和辩证法的问题 365

2 新哲学论战 370

一 新哲学论战概说 370

二 关于所谓哲学消灭论 372

三 关于所谓“物心综合论” 376

四 关于其他问题 380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学术思想领域的理论收获 384

1 史学领域的开拓性研究 385

一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386

二 吕振羽《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 391

2 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新收获 395

一 嵇文甫《十七世纪中国思想史概论》等论著 396

二 杜国庠《先秦诸子思想概要》 406

三 范寿康《中国哲学史通论》 409

四 吕振羽《中国政治思想史》 413

3 关于中国社会史的论战 418

一 中国社会史论战概说 419

二 中国社会史论战的意义 421

第九章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 432

1 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过程 433

一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观点 434

二 延安时期初期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 442

2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构架 448

一 《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 448

二 《实践论》——实践的认识论 452

三 《矛盾论》——矛盾的辩证法 457

3 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多方面意义 462

第四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和发展(1937—1949) 468

前言 468

第十章 毛泽东军事哲学 472

1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的军事辩证法 473

2 《论持久战》的军事哲学思想 480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的思想理论建设 488

1 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路线 488

一 关于中国革命的基本特点和主要法宝 489

二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纲领 490

三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和领导方法 492

四 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 495

2 刘少奇关于党的建设理论 497

一 关于共产党员的修养 498

二 关于党内斗争 500

三 关于党的指导思想 503

四 关于党的群众路线 504

五 关于党的民主集中制 505

3 艾思奇、胡绳的理论活动 506

一 艾思奇的理论活动 507

二 胡绳对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弘扬 516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的胜利 520

1 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胜利的战略策略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学说 520

一 关于形势的辩证分析 521

二 关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524

三 关于中国革命的路线和政策 528

四 关于革命任务的历史转变和工作重点的转移 529

五 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学说 532

2 刘少奇的新民主主义思想 535

一 关于土改中反倾向和反官僚主义的斗争 536

二 关于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和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537

三 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思想 539

3 对于美国政府“白皮书”的批判 540

后记 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