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1
第一篇 环境和健康 3
第一章 人和环境 3
第一节 环境及其与人的关系 3
一、人类的环境 3
二、人和环境的关系 4
三、生态平衡 7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7
一、污染的来源 7
二、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迁移 9
三、环境污染的健康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12
第三节 环境卫生防护对策 18
一、卫生部门的任务 19
二、环境污染的治理原则 20
第二章 生活环境和健康 22
第一节 空气 22
一、空气物理因素和健康 22
二、大气污染与疾病 27
三、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 29
四、空气卫生调查方法 32
第二节 水 34
一、水污染与疾病 35
二、饮用水的卫生要求 39
三、改良饮用水的卫生对策 42
四、水的实验方法 47
第三节 地质条件和土壤 49
一、地质环境和疾病 49
二、土壤污染和疾病 54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 58
第一节 合理营养 58
一、合理膳食的基本要求 58
二、营养素及其需要量、供给量 58
三、各种营养素 60
四、合理的食物结构 69
五、营养状况调查及评价 70
第二节 不同人群的营养 78
一、婴幼儿营养 78
二、儿童青少年营养 79
三、孕妇及乳母营养 80
四、老年人营养 81
六、高温作业人员营养 82
五、运动员营养 82
七、毒物接触人员营养 83
八、放射线接触人员营养 83
九、高原地区作业人员营养 84
第三节 营养性疾病及其预防 84
一、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85
二、缺铁性贫血及其预防 86
三、锌缺乏症及其预防 87
四、肥胖症及其预防 88
五、维生素过多症 89
第四节 病人营养 89
一、病人膳食的种类及其应用 90
二、病人营养状况监测及评价 92
第五节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94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95
二、自然毒食物中毒 99
三、佛学性食物中毒 103
四、其他常见食物中毒 105
五、食物中化学污染物的测定 107
第四章 生产环境与健康 110
第一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病 110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 110
二、职业病 111
三、职业病的健康监护 113
第二节 毒物和职业中毒 115
一、概述 115
二、常见的金属毒物 125
三、苯及其同系物 138
四、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141
五、窒息性气体 145
六、生产环境中常见毒物浓度测定和生物监测方法 149
第三节 生产性粉尘和尘肺 155
一、概述 155
二、尘肺 158
三、防尘措施 166
四、空气中粉尘浓度测定和尘肺X线胸片阅读 169
第四节 物理因素及其危害 175
一、高温和热辐射 175
二、生产性振动和噪声 182
三、高频电磁场和微波 191
四、某些物理因素的测定方法 193
第五节 职业与肿瘤 195
一、职业性致癌因素 195
二、职业性肿瘤的特点 196
三、常见的职业性肿瘤 197
四、职业性肿瘤的诊断和预防原则 199
第六节 农药和农药中毒 200
一、有机磷杀虫剂 200
二、杀虫脒 203
三、氨基甲酸酯类 203
四、急救与治疗 204
五、预防措施 204
第五章 社会行为因素和健康 207
第一节 社会、心理因素 207
一、社会因素的影响 207
二、心理因素的影响 208
第二节 行为因素 209
一、吸烟 209
二、酗酒 210
三、药瘾 211
四、不洁性行为 211
第二篇 卫生保健原则和措施 213
第六章 卫生保健战略 213
第一节 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和卫生保健事业的成就 213
第二节 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卫生战略 215
一、“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215
二、初级卫生保健 216
第三节 2000年我国卫生保健目标 218
第七章 三级预防 220
第一节 三级预防的任务和内容 220
一、一级预防 220
二、二级预防 220
一、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21
三、三级预防 221
第二节 临床医师在三级预防中的作用 221
二、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222
三、自我保健指导 222
四、发展和研究疾病早期检测的手段 223
五、认真执行疾病报告制度 223
六、对初级卫生保健的技术指导 223
第八章 卫生法规和卫生监督 224
第一节 卫生法规 224
一、我国卫生立法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224
二、我国卫生法规的特点 225
二、卫生监督的主要内容 226
一、我国卫生监督机构 226
第二节 卫生监督 226
三、卫生法规建设的任务 226
第三篇 医学统计方法 228
第九章 医学统计的基本内容及基本步骤 228
第一节 医学统计的意义及其基本内容 228
第二节 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228
一、计划与设计 228
二、搜集资料 229
三、整理资料 229
四、分析资料 229
第三节 统计资料类型 229
一、计数资料 229
第四节 统计方法的几个基本概念 230
四、资料的转化 230
一、总体与样本 230
三、等级资料 230
二、计量资料 230
二、变异 231
三、概率 231
四、假设检验 232
第十章 实验设计与调查设计 234
第一节 实验的基本要素 234
一、处理因素 234
二、受试对象 235
三、实验效应 235
第二节 实验设计的原理及原则 235
一、实验设计原理 235
二、对照原则 236
三、均衡原则 237
四、随机原则 238
五、重复原则 240
第三节 临床试验设计 243
一、临床试验设计的要素 243
二、临床试验常用的几种设计方法 243
第四节 调查设计 244
一、调查的意义及其应用 244
二、调查设计内容 245
三、调查方法 246
第十一章 单变量资料的统计方法 248
第一节 单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248
一、单变量资料的频数表 248
二、均数和标准差、变异系数 250
三、几何均数 253
四、中位数和百分位数 254
一、正态分布 255
第二节 正态分布和正常值范围 255
二、正常值范围的制定 257
第三节 单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 259
一、均数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 259
二、t分布 261
三、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 263
四、总体均数的假设检验(t检验) 267
第四节 单变量资料的秩和检验 271
一、配对的两个总体分布差别的假设检验 271
二、两样本的两个总体分布差别的假设检验 273
第十二章 计数资料的统计方法 278
第一节 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 278
一、率和构成比 278
二、相对比和动态数列 280
三、率的标准化 281
第二节 计数资料的统计推断 283
一、率(构成比)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 283
二、总体率(构成比)的区间估计 284
三、总体率(构成比)的假设检验(u检验) 286
四、总体相对比的统计推断 288
第三节 计数资料的x2检验 289
一、x2检验的基本思想 289
二、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 291
三、行X列表资料的x2检验 294
第四节 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 296
第十三章 双变量资料的统计方法 304
第一节 直线回归 304
一、直线回归方程 304
二、总体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 307
一、直线相关系数 309
第二节 直线相关 309
二、总体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 310
第三节 等级相关 311
第十四章 健康统计 315
第一节 人口死亡统计 315
一、死亡资料的搜集 315
二、死亡统计指标 315
第二节 寿命表 318
一、寿命表的意义及其原理 318
二、寿命表中各项指标的意义 319
第三节 疾病统计 320
一、疾病统计的意义 320
三、我国及世界平均寿命简况 320
二、疾病统计资料的搜集 321
三、疾病统计指标 321
四、疾病寿命表 323
五、疾病分类 325
第十五章 统计表与统计图 330
第一节 统计表 330
一、统计表的结构 330
二、统计表的种类 330
三、制表要求 331
第二节 统计图 332
一、制图的基本要求 332
二、几种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332
中英对照索引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