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绪论 4
1.1 导言 4
1.2 欠发达国家的特点 4
1.3 欠发达国家的市场类型 14
1.4 欠发达国家的生产条件 14
1.5 增长与发展 18
1.6 经济理论和欠发达国家 21
附录:收入不平等的衡量 22
第二章 经济增长理论及其与欠发达国家的联系 24
2.1 导言 24
2.2 古典的方案 24
2.3 凯恩斯理论和欠发达国家 27
2.4 哈罗德—多马模型及其应用 30
2.5 新古典理论与欠发达国家 33
2.6 马克思的理论和欠发达国家 39
2.7 卡尔多—米尔里斯模型 47
2.8 波拉克—布瓦森纽尔特(PB)模型 51
第三章 二元经济模型 55
3.1 导言 55
3.2 劳动力“剩余”及其对发展的贡献 55
3.3 费—雷尼斯(FR)模型 61
3.4 乔根森模型 67
3.5 二元经济模型的某些补充:迪克希特—马格林模型 70
3.6 凯利等人的模型 71
3.7 二元经济模型:一个批评 72
附录 77
4.1 欠发达国家对投资标准的需要 79
第四章 资源分配:投资标准 79
4.2 资本—周转率作准 80
4.4 可供投资的剩余产品率最大化(MRIS)标准 82
4.5 可供再投资的剩余(RS)标准 85
4.6 平衡增长和不平衡增长 93
附录:最大限度储蓄和最大限度产出之间的差异及其解决办法 98
第五章 用于发展的国内资源 100
5.1 导言 100
5.2 欠发达国家货币市场的性质 100
5.3 货币与经济增长 102
5.4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104
5.5 欠发达国家财政政策的目标 112
5.6 财政政策与增长 112
5.7 赤字财政与欠发达国家 117
5.8 欠发达国家的税收结构 120
第六章 资源的部门分配:农业 129
6.1 导言 129
6.2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29
6.3 “销售剩余”的概念 131
6.4 调动农业剩余的模型 137
6.5 耕地总面积对价格的反应 142
6.6 销售剩余、土地占有规模和产量 142
6.7 价格政策的局限性和某些可供选择的方案 150
6.8 结论 151
7.2 计划的类型 153
7.1 经济计划的概念 153
第七章 发展计划 153
7.8 经济模型和经济计划 154
7.4 赞成计划和反对计划的论点 155
7.6 发展计划模型 157
7.6 哈罗德—多马模型在发展计划中的应用:印度第一个五年计划 160
7.7 用于计划的两部门的哈罗德一多马模型:肯尼亚的情况 161
7.8 费尔德曼-马哈拉诺比斯(FM)部门计划和印度第二个五年计划 162
7.9 发展计划中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165
7.10 发展计划中的投入—产出分析 169
7.11 线性规划和发展计划 174
7.12 微观计划:成本—收益分析的目的 180
7.14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1972年)指标 192
8.1 欠发达国家工业化的主要理由 197
第八章 工业化、保护贸易制度和贸易政策 197
8.2 关税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98
8.3 最佳关税的论据 198
8.4 新兴工业的论据 202
8.5 生产要素市场中的异常 206
8.7 就业论点 207
8.6 国际收支论点 207
8.8 保护贸易制度的“名义的”和“有效的”比率 208
8.9 保护贸易制度的“成本” 216
8.10 经济增长和贸易 218
8.11 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条件 220
8.12 欠发达国家的出口不稳定性和经济增长 223
8.15 欠发达国家间的地区合作 230
8.16 结论 231
附录:出口不稳定的指数 232
9.1 导言 235
第九章 外国资源和经济发展 235
9.2 外国资源的概念 235
9.3 外国资源的分配准则 236
8.14 非关税壁垒、普遍优惠制(GSP)和贸易集团 239
9.4 外国资源的不同类型:附带条件的和不附带条件的;双边的和多边的:项目和规划 241
9.5 各种项目或计划所需要的外国资源 243
9.6 双边和多边资金供给 244
9.7 双重缺口分析及其评价 246
9.8 私人外国投资和对欠发达国家的技术转让 252
9.9 特别提款权和“联系” 263
第十章 人口、贫困和收入分配,就业和迁徙 273
10.1 人口和经济发展 273
10.3 低水平均衡陷阱 277
10.2 欠发达国家的人口爆炸和人口统计变化的理论 278
10.4 欠发达国家的出生率和人口增长 278
10.5 贫困和收入分配 286
10.6 收入不平等 287
10.7 绝对贫困 291
10.8 增长条件下的再分配 296
10.9 就业问题 299
10.10 托达罗模型 302
附录:贫困线的定义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