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认识“伤寒论”? 1
1.伤寒病 1
2.伤寒论 2
3.三阴三阳的意义 3
4.依据临床实验是学习“伤寒论”的唯一方法 5
二、“三阴三阳”辨证体系 9
1.太阳病1、2、3、6 9
2.阳明病180、186、182、224、212、 10
3.少阳病263、96、266、 10
4.太阴病273 11
5.少阴病281、205、282、 12
6.厥阴病338、341、342、 13
三、证状的分辨(上) 17
1.恶寒、恶风 17
(1)表证的恶寒134、164、338、234、 17
(2)虚征的恶寒23、68、70、304、 17
(3)表征的恶风13、14、31、35、99、 18
(4)虚证的恶风20、38、175、 19
(5)里证的恶寒183、184、 20
2.发热 20
(1)表热12、95、46、301、 20
(2)里热182、221、223、236、240、248、 21
(3)虚热92、82、388、 22
3.潮热208、104、209、214、220、229、201 23
(4)阳气未泯的发热292、331、 23
4.寒热往来96、97、136、147、 25
5.自汗 26
(1)表证自汗54、53、25 26
(2)虽热证自汗182、203、213、258、192、268 26
(3)亡阳的自汗155、346、353、283、389、 27
6.无汗31、35、196、197、294 28
7.头眩、头痛 29
(1)头眩198、67、82、297、 29
(2)头痛13、35、56、92、378、 29
8.悸 30
(1)原因49、64、127、264 30
9.胸胁满37、229、230、99、266、36、96、104、21、 31
(2)治例102、177、318、356、65、82、 31
10.心下满、心中满166、205、355、 32
11.腹满 33
(1)虚证66、273、279、 33
(2)实证79、208、241、249、254、255、322、 34
12.少腹满、少腹鞭124、125、126、340、137、 34
13.不能食、能食 35
(1)吐下后的不能食120、98、 35
(2)胃寒证的不能食191、194、226、 36
(3)有燥屎的不能食215、 36
(4)病欲解的能食270、339、384、 37
(5)死证的能食333、332、 37
(1)亡津液的小便不利59、110、107、203、242、20、111、 43
14.小便不利、小便利 43
四、证状的分辨(中) 43
(2)畜水的小便不利223、71、156、147、 44
(3)亡津液的小便利244、247、250、233、 44
(4)畜血证的小便利124、125、120、 45
(5)小便利不利与发黄的关系187、200、199、278、134、195、206 45
(6)小便色白56、282、339、 46
15.不大便 47
(1)实证56、208、212、220、239、241、252、322、179、 47
(2)虚证214、209、251、 48
(3)伤津213、218、203、247、245、250、 48
(1)下利的原因32、277、282、105、 49
16.下利 49
(2)表证34、32、 50
(3)里热证371、373、375、 50
(4)虚寒证225、353、317、370、315、316、325、159、 51
(5)伤阴证310、319、 52
(6)气郁证318、 52
(7)里实证321、374、 53
(8)半表半里证104、165、172、 53
(9)治疗的原则152、372、385、 54
(10)下利机势的好转360、361、367、287、292、288、 54
(11)下利病机的恶化362、346、295、297、357、296、345、300、369、 55
(12)顺逆机势的窥测358、368、315、366、365、 56
(1)便血的先兆114、293、334、341、258、339、363、367、84、 57
17.便脓血 57
(2)治例306、307、308、 58
18、衂血 58
(1)阳盛46、111、227、202、 58
(2)强迫发汗的验证294、 59
(3)自愈证的机势47、 59
(4)治则86、 59
19.渴 60
(1)热盛26、168、170、169、222、373、 60
(2)蓄水71、74、72、244、 60
20.呕吐 61
(1)半表半里证146、149、33、185、379、230、 61
(3)伤阴232、329、326、 61
(2)热证172、173、 62
(3)寒证243、377、378、324、 63
(4)水气40、152、319、 63
(5)误治变证103、123、158、359、 64
(6)治疗原则204、376、 64
21.噦 65
(1)原因194、226、380、111、 65
(2)治疗231、232、381、 65
五、证状的分辨(下) 71
22.烦躁 71
(1)病机116、391、4、269、48、110、282、 71
(2)表热24、57、 72
(3)里热76、79、77、103、375、 72
(5)半表里证96、 73
(4)里实207、238、241、251、239、 73
(6)表里俱实证38、 74
(7)寒饮证72、74、355、 74
(8)阳虚证61、69、102、309、 74
(9)伤津71、29、303、310、319、 75
(10)辨生死289、296、298、300、343、 76
28.懊?76、134、199、221、228、238、 76
24.?语 77
(1)原因108、110、111、113、210、218、284、142、219、265、267、 77
(2)辨生死210、211、212、 78
(3)治例29、105、107、143、145、213、214、216、217、220、374、 79
(1)阳虚60、87、 80
25.振慄 80
(2)表解的机势94、101、110、149、 81
(3)治例67、82、 81
26.发黄 82
(1)病机153、187、236、 82
(2)热证111、125、134、199、200、206、231、260、261、262、 83
(3)寒湿证195、259、 84
27.发狂106、112、124、125、 84
28.厥 85
(1)释义337、338、 85
(2)厥和热的进退就是病变的进退331、335、336、339、341、342、 85
(3)死证249、343、344、345、348、 86
29.瘀血237、257、 87
(4)治例330、349、350、351、354、356、370、377、390、 87
30.咽痛311、312、313、310、 88
31.结胸 88
(1)原因131、134、139、150、 88
(2)结胸与藏结的分辨128、129、130、167、 89
(3)证治131、132、133、135、136、138、141、149、 90
32.痞 90
(1)原因131、 90
(2)证状151、 91
(3)治例142、154、155、149、156、157、158、163、164、 91
33.奔豚65、117、 92
35.阴阳易392、 93
34.霍乱382、383、384、386、 93
36.差后劳复393、394、395、396、397、398、 94
六、治疗的法则 99
1.病机4、5、7、8、10、11、58、269、270、271、290、327、186、188、9、193、272、275、291、328、178、190、246、274、299、 99
2.治法举要15、16、44、45、49、59、81、90、91、141、204、224、48、17、18、19 101
3.汗法42、46、25、39、51、52、55、235、276、302、387、 102
4.不可发汗27、50、83、85、285、286、364、 104
5.误汗30、75、88、89、122、 104
6.下法253、254、255、256、320、321、 105
7.不可下36、132、280、286、347、 106
8.误下43、140、162、 106
9.吐法166、324、355、 107
10.不可吐324、 107
12.汗吐下后的变证93、160、161、181、 108
11.误吐120、121、 108
13.温法22、174、305、314、323、277、 109
14.清法78、80、176、 110
15.和法144、148、171、 110
16.利法28、41、63、73、109、352、 111
17.补法62、100、396、177、 112
18.火逆115、118、119 112
七、方剂分类 117
1.桂枝汤类十九方 117
2.麻黄汤类六方 125
3.葛根汤类三方 128
4.柴胡汤类六方 129
5.梔子汤类七方 132
6.承气汤类十二方 134
7.泻心汤类十二方 139
8.白虎汤类三方 144
9.五苓散类四方 145
10.四逆汤类八方 147
11.四逆散类四方 150
12.理中汤类十方 151
13.杂方类十八方 156
八、药物分析 165
(1)甘草七十方 165
(2)桂枝四十三方 167
(3)大枣四十方 169
(4)生姜三十九方 170
(5)芍药三十三方 172
(6)干姜二十四方 173
(7)附子二十三方 174
(8)人参二十二方 175
(9)半夏十八方 177
(10)黄苓十六方 178
(11)茯苓十五方 178
(12)麻黄十四方 179
(13)大黄十三方 180
(14)黄连十二方 181
(15)白术十方 182
(16)杏仁十方 183
(17)梔子八方 184
(18)柴胡七方 185
(19)石膏七方 186
(20)枳实七方 187
(21)细辛六方 187
(22)芒硝六方 188
(23)牡蛎六方 189
(24)厚朴六方 189
(25)蜜六方 190
(26)香豉五方 191
(27)当归四方 191
(28)葛根四方 192
(29)粳米四方 192
(30)括蒌根四方 193
附检查表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