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2
大事记 10
第一编 建置 区划 54
第一章 位置 境域 54
第一节 位置 54
第二节 境域 55
第三节 境域变化 55
第二章 建置沿革 55
第一节 建县前的属辖关系 55
第三节 撤县设市 56
第二节 建县后的建置沿革 56
第三章 行政区划 57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政区设置 57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行政区划 57
第四章 城区 62
第一节 城址变迁 62
第二节 城区范围 62
第三节 街道办事处 63
第四节 城市街道 63
第五节 城市主要设施 64
第五章 乡场 65
第一节 上阿图什乡 65
第二节 阿扎克乡 67
第三节 松他克乡 68
第四节 阿湖乡 69
第五节 格达良乡 70
第六节 哈拉峻乡 71
第七节 吐古买提乡 72
第八节 市经济羊场 73
第九节 市园艺场 74
第十节 市良种繁育场 74
第二节 地层 79
第一节 构造 79
第一章 地质 79
第二编 自然环境 79
第三节 岩浆岩 82
第二章 地貌 85
第一节 山地 85
第二节 盆地 87
第三节 谷地 87
第四节 平原 88
第五节 洼地 88
第三章 气候 89
第一节 气候特征 89
第二节 日照与辐射 90
第三节 气温 91
第四节 降水 96
第五节 蒸发 98
第六节 霜期 98
第七节 风 99
第四章 水文 101
第一节 地表水 101
第二节 地下水 104
第三节 水质 104
第五章 土壤 107
第一节 土壤类型及分布 107
第一节 野生植物 109
第六章 野生动植物 109
第二节 土壤养分 109
第二节 野生动物 110
第七章 矿藏 110
第一节 金属矿 110
第二节 非金属矿 112
第八章 自然灾害 113
第一节 风灾 113
第二节 干旱 115
第三节 冰雹 115
第四节 冻害 115
第六节 雪灾 116
第五节 山洪 116
第七节 浮尘 117
第八节 地震 117
第三编 人口 122
第一章 人口变化与分布 122
第一节 人口来源 122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前人口 123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后人口变动 123
第四节 人口分布 126
第五节 人口普查 127
第一节 民族构成 128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28
第二节 年龄构成 130
第三节 性别构成 131
第四节 文化构成 133
第五节 职业构成 133
第三章 计划生育 137
第一节 机构 137
第二节 政策措施 138
第三节 宣传教育 139
第四节 生育管理 140
第一节 行政机构 145
第四编 农业 145
第一章 机构 145
第二节 事业机构 146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和体制改革 149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149
第二节 减租反霸与土地改革 150
第三节 互助合作 151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 153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54
第三章 生产条件 155
第一节 耕地 155
第二节 灌溉条件 157
第三节 农业气候 158
第四节 劳动力 164
第五节 农机具 166
第六节 肥料 167
第四章 区划与耕作制度 168
第一节 农业区划 168
第二节 耕作制度 169
第五章 作物品种、面积、产量 170
第一节 作物分类 170
第二节 作物品种 170
第三节 面积 产量 172
第六章 科学种田 177
第一节 改良耕地 177
第二节 调整农作物结构 178
第三节 推广优良品种 178
第四节 科学施肥 180
第五节 植物保护 181
第六节 推广农用地膜 181
第七章 农业机械 183
第一节 机构 183
第二节 农机经营体制 185
第三节 农机数量 人员培训 186
第四节 农机科研 农机修造 193
第五节 农机安全监理 193
第五编 林业 园艺 196
第一章 机构 196
第一节 行政机构 196
第二节 事业机构 197
第二章 资源 区划 197
第一节 树种 197
第二节 林木资源 199
第三节 林业区划 200
第一节 林种引进与推广 201
第三章 林业生产 201
第二节 植树造林 202
第三节 林业管理 205
第四节 林木病虫害防治 205
第五节 林业效益 207
第四章 园艺 207
第一节 瓜果 207
第二节 蔬菜栽培 208
第三节 花卉 210
第一节 果类品种 215
第一章 品种 215
第六编 瓜果 215
第二节 瓜类品种 218
第二章 无花果 221
第一节 栽培历史 221
第二节 独特生态条件 221
第三节 栽培技术 222
第四节 营养成份及其药用价值 226
第五节 栽培规模 226
第六节 加工 227
第三章 木纳格葡萄 228
第一节 栽培历史与种植规模 228
第二节 栽培技术 229
第三节 贮藏运输 230
第四章 卡拉库赛甜瓜 231
第一节 种植规模 231
第二节 栽培技术 231
第三节 贮藏 加工 232
第五章 胡苑乃克杏 233
第一节 种植规模 233
第二节 栽培技术 233
第三节 加工 233
第一章 机构 236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236
第七编 畜牧业 236
第二节 事业机构 237
第三节 国营牧场 239
第二章 牧业体制 240
第一节 封建私有制 240
第二节 代牧经济 241
第三节 互助合作 241
第四节 人民公社 242
第五节 公私合营牧场和国营牧场 242
第六节 体制改革 243
第三章 草场资源 245
第一节 草场类型 245
第二节 牧草 246
第三节 草场利用 247
第四章 牲畜品种及改良 248
第一节 畜禽品种 248
第二节 畜种分布 249
第三节 品种改良 251
第五章 基本建设 254
第一节 牧区水利建设 254
第二节 草场建设 255
第三节 其他建设 255
第四节 国家对畜牧业的投资 256
第二节 转场 257
第六章 牧事活动 257
第一节 牧放与饲养 257
第三节 繁殖 258
第四节 剪毛 258
第五节 宰杀 259
第七章 畜病 259
第一节 畜病种类 259
第二节 畜病防治 260
第八章 农区畜牧业 261
第一节 发展农区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261
第二节 家畜饲养 261
第三节 牲畜育肥 262
第四节 家禽饲养 263
第五节 蜜蜂饲养 263
第六节 饲料加工 264
第八编 水利 水电 266
第一章 机构 266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266
第二节 企事业机构 267
第二章 水资源及水利区划 270
第一节 水资源 270
第二节 水资源利用 271
第三节 水利区划 273
第三章 水利工程 274
第一节 蓄水工程 274
第二节 输水工程 277
第三节 提水工程 282
第四节 排水工程 283
第五节 防洪工程 283
第六节 农村饮水改水工程 284
第四章 水利管理 286
第一节 库渠管理 286
第二节 用水管理 286
第一节 水力发电站 288
第三节 《水法》贯彻执行 288
第五章 水电 288
第二节 水电输送与管理 290
第九编 工业 293
第一章 机构 29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93
第二节 工矿企业 295
第二章 盐业 296
第一节 开采 296
第二节 加工 297
第一节 煤矿开采与加工 298
第三章 矿业 298
第二节 铅锌矿开采冶炼 299
第三节 金铜矿开采 300
第四章 二轻工业 300
第一节 手工业 300
第二节 服装加工 301
第三节 家具 铁件 301
第五章 其他工业 302
第一节 建材工业 302
第一节 发展概况 303
第六章 乡镇企业 303
第三节 针织 轧花 303
第二节 皮革加工业 303
第二节 产品 效益 305
第三节 管理 306
第十编 交通 310
第一章 机构 31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10
第二节 业务机构 311
第二章 道路 312
第一节 古道 312
第二节 干线公路 313
第三节 市道 315
第四节 乡村道路 317
第五节 桥梁 318
第三章 运输 319
第一节 运输工具 319
第二节 货运 320
第三节 客运 321
第十一编 邮电 326
第一章 机构 326
第一节 邮电局 326
第二节 邮电所 326
第一节 邮路及邮政设施 327
第二章 邮电 327
第二节 邮政业务 328
第三章 电信 330
第一节 电报 330
第二节 电话 331
第三节 电信设备 332
第十二编 城乡建设 336
第一章 机构 336
第一节 城建机构 336
第二节 土地管理机构 338
第三节 建筑机构和队伍 339
第二章 城市建设和管理 341
第一节 总体规划 341
第二节 街道建设 341
第三节 供水 供电 供暖 343
第四节 排水 防洪 346
第五节 房地产建设开发 346
第六节 园林绿化 348
第七节 城市管理 348
第三节 农村“五好”建设 349
第二节 农牧民住宅建设 349
第三章 乡村建设 349
第一节 乡、村公用设施建设 349
第四章 土地管理 350
第一节 土地使用 350
第二节 宣传《土地管理法》 350
第三节 清理非农业用地 350
第五章 环境保护 351
第一节 污染与治理 351
第二节 环卫队伍与设施 351
第三节 环卫管理 35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55
第二节 市供销合作联社 355
第一章 机构 355
第十三编 商贸 物资 355
第二章 私营个体商业 357
第一节 私营商业 357
第二节 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57
第三节 个体商业 358
第三章 国营和集体商业 359
第一节 国营商业 359
第二节 供销合作商业 360
第四章 集市贸易 363
第一节 集市的发展 363
第三节 农贸集市 364
第二节 工贸市场 364
第五章 外贸 366
第一节 机构 366
第二节 收购 367
第三节 销售 367
第六章 边贸 368
第一节 经营机构 368
第二节 边境贸易 368
第三节 旅游购物 369
第七章 物资 369
第一节 机构 369
第二节 物资供销 370
第十四编 粮食 372
第一章 机构 37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72
第二节 经营机构 374
第二章 粮油收购 375
第一节 粮油统购 375
第二节 合同定购 376
第三节 粮油议购 377
第三章 粮油销售 377
第一节 粮油统销 377
第一节 粮油仓储 380
第四章 粮油储运 380
第二节 粮油议销 380
第二节 粮油调运 381
第五章 粮油加工 383
第一节 粮食加工 383
第二节 油料加工 384
第三节 食品加工 386
第十五编 财税 金融 389
第一章 财政 389
第一节 机构 389
第二节 财政收入 390
第三节 财政支出 392
第四节 财政监督和管理 393
第二章 税务 396
第一节 机构 396
第二节 工商税 398
第三节 农牧业税 400
第三章 金融 405
第一节 机构 405
第二节 货币 409
第三节 存储 411
第四节 信贷 412
第五节 国债 418
第一节 机构 419
第二节 保险业务 419
第四章 保险 419
第十六编 经济管理 422
第一章 计划 422
第一节 机构 422
第二节 计划工作 423
第二章 统计 424
第一节 机构 424
第二节 统计工作 425
第三章 物价 426
第一节 机构 426
第二节 物价变化 426
第三节 物价管理 428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429
第一节 机构 429
第二节 工商登记管理 430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431
第四节 市场建设与市场管理 431
第五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 433
第六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 434
第五章 审计 435
第一节 机构 435
第二节 审计工作 435
第二节 计量单位 437
第六章 计量 437
第一节 机构 437
第三节 计量器具 438
第四节 计量管理 438
第七章 经济体制改革 439
第一节 机构 439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工作 439
第八章 经济开发 440
第一节 机构 440
第二节 经济扶贫开发工作 440
第一节 组织机构 445
第一章 中共阿图什市地方组织 445
第十七编 政党 群团 445
第二节 历届党代会 474
第三节 党的工作 476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阿图什县地方组织 492
第一节 县党部 492
第二节 区党部 区分部 493
第三章 群众团体 493
第一节 农会 493
第二节 工会 494
第三节 共青团 495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 496
第五节 工商联 498
第六节 科协 499
第十八编 政权 政协 502
第一章 民国时期阿图什县政权 502
第一节 阿图什设治局 502
第二节 县政府 503
第三节 县参议会 504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505
第一节 县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505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506
第三节 市人民代表大会 510
第四节 人大常委会 512
第五节 选举 515
第六节 代表议案及意见、建议处理 516
第三章 人民政府 519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人民委员会、革委会) 519
第二节 市人民政府 522
第三节 人民政府工作机构 524
第四节 基层人民政权 526
第四章 人民政协 543
第一节 机构 543
第二节 历届政协会议 545
第三节 政协工作 547
第十九编 重大政事 550
第一章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550
第一节 建立人民政权 550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 551
第三节 减租反霸 551
第四节 抗美援朝 552
第五节 “三反”运动 553
第六节 土地改革运动 553
第七节 农业合作化运动 554
第九节 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555
第八节 肃反 审干 555
第十节 “大跃进”运动 556
第十一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557
第二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 558
第三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560
第一节 落实政策 560
第二节 整党 561
第三节 阿图什市成立 562
第四节 农牧区经济体制改革 562
第五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563
第六节 农牧区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563
第一节 机构 567
第一章 公安 567
第二十编 公安 司法 567
第二节 社会治安 570
第三节 户政管理 572
第四节 刑事案件侦破 574
第五节 边防管理 575
第六节 交通管理 576
第二章 审判 577
第一节 机构 577
第二节 刑事审判 578
第三节 民事审判 579
第四节 经济审判 580
第五节 行政审判 581
第六节 执行 581
第七节 审判制度 582
第三章 检察 583
第一节 机构 583
第二节 刑事检察 584
第三节 经济检察 585
第四节 民事、行政监督检察 586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586
第六节 法纪检察和监所检察 586
第一节 机构 587
第四章 司法行政 587
第二节 人民调解 588
第三节 公证 589
第四节 律师业务 590
第五节 法制宣传 590
第六节 普法教育 590
第二十一编 军事 594
第一章 军事地理 594
第一节 地理位置 594
第二节 边防线 595
第三节 军事要地 595
第二节 县兵役局 596
第三节 人民武装部 596
第二章 军事机构 596
第一节 克孜勒苏军分区 596
第四节 市人民武装委员会 598
第三章 驻军 地方武装 599
第一节 清代、民国驻军 、地方武装 599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驻军、地方武装 599
第四章 边防 601
第一节 边防组织 601
第二节 军民联防 601
第一节 民兵组织 602
第五章 民兵 602
第二节 民兵的武器装备 604
第六章 兵役 604
第一节 兵役制 604
第二节 征兵 605
第七章 军事行动 606
第一节 平定张格尔叛乱 606
第二节 反抗阿古柏入侵 607
第三节 马仲英与和加尼牙孜的阿图什之战 607
第四节 剿灭米吉提等分裂主义分子的战斗 607
第一节 民国时期民政机构 610
第二十二编 民政 610
第一章 机构 610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民政机构 611
第二章 拥军 优抚 612
第一节 拥军 612
第二节 优抚 613
第三章 救济 救灾 614
第一节 社会救济 614
第二节 灾情救济 615
第四章 扶贫 617
第二节 精简下放人员安置 619
第一节 复员、转业、退伍军人安置 619
第五章 安置 619
第三节 支边青壮年安置 620
第四节 知识青年安置 620
第六章 社会福利 620
第一节 社会福利组织 620
第二节 募捐助残 621
第七章 婚姻登记 621
第一节 宣传《婚姻法》 621
第二节 婚姻登记管理 622
第一章 机构 626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626
第二十三编 劳动 人事 626
第二节 编制管理机构 627
第三节 劳动就业保险管理机构 627
第二章 干部队伍 627
第一节 行政干部队伍 627
第二节 专业技术干部队伍 628
第三章 劳动就业 629
第一节 招干 629
第二节 招工 629
第三节 劳动就业服务 630
第四节 清退计划外用工 630
第二节 工资调整 631
第一节 工资制度改革 631
第四章 劳动工资 631
第三节 津贴 补贴 632
第四节 职工福利 633
第五章 机构编制 634
第六章 离退休职工管理 635
第一节 审批 635
第二节 待遇 635
第七章 落实政策 636
第八章 职称改革 636
第一章 外事 640
第一节 行政机构 640
第二十四编 外事 侨务 640
第二节 外事工作 641
第二章 边境 641
第一节 历史边境述略 641
第二节 边境管理区的设置及管理 642
第三节 博孜艾格尔山口以东地区 642
第四节 边事纪略 642
第三章 侨务 643
第一节 侨务机构 643
第二节 华侨 侨眷 644
第三节 侨务工作 644
第一节 民国时期教育机构 648
第二十五编 教育 648
第一章 机构 648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机构 649
第二章 普通教育 650
第一节 幼儿教育 650
第二节 小学教育 651
第三节 中学教育 660
第四节 勤工俭学 666
第三章 中等专业教育 职业教育 667
第一节 专业教育 667
第二节 职业教育 668
第一节 农牧民教育 669
第四章 成人教育 669
第二节 职工教育 670
第五章 师资 671
第一节 教师队伍 671
第二节 培训 673
第六章 经费 校舍 设备 675
第一节 教育经费 675
第二节 校舍 676
第三节 教学设备 676
第一节 行政机构 680
第一章 机构 680
第二十六编 科技 680
第二节 事业机构 681
第二章 科技普及 681
第一节 农牧民科普 681
第二节 科技示范户 682
第三节 科技培训 682
第三章 科技成果 683
第一节 科技成果运用 683
第二节 获奖科技项目 686
第二节 科技人员职称评定 688
第一节 科技经费 688
第四章 科技管理 688
第三节 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管理 689
第二十七编 文化 694
第一章 文化艺术 694
第一节 机构 694
第二节 群众文化 696
第三节 文艺演出 697
第四节 文艺创作 698
第五节 维吾尔族音乐、舞蹈 700
第六节 柯尔克孜族音乐、舞蹈 701
第七节 民歌 703
第八节 谚语 713
第九节 民间故事 714
第二章 文物 古迹 名胜 720
第一节 文物 720
第二节 古迹 721
第三节 名胜 722
第三章 档案 图书 723
第一节 档案 723
第二节 图书 725
第四章 广播 电视 电影 725
第一节 广播 725
第二节 电视 727
第三节 电影 728
第二十八编 卫生 732
第一章 机构 732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732
第二节 卫生事业机构 733
第二章 医疗 738
第一节 医疗设备 738
第二节 医疗队伍 741
第三节 医疗形式 742
第四节 医疗技术 744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745
第四章 卫生防疫 745
第一节 药品来源与使用 745
第二节 制剂 745
第三章 医药 745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 746
第三节 计划免疫与预防接种 747
第四节 卫生监督与管理 747
第五章 妇幼保健 751
第一节 妇女保健 751
第二节 儿童保健 751
第二节 医疗制度 753
第一节 卫生行政管理 753
第六章 卫生管理 753
第三节 婚前检查 753
第三节 卫生经费 755
第四节 爱国卫生运动 756
第二十九编 体育 758
第一章 机构 758
第一节 行政机构 758
第二节 体育组织 759
第二章 体育设施 经费 759
第一节 设施 759
第一节 农牧民体育 760
第三章 群众体育 760
第二节 体育经费 760
第二节 职工体育 761
第三节 学校体育 762
第四章 体育比赛 763
第一节 运动会 763
第二节 比赛成绩 764
第五章 人才培养 770
第一节 运动员培养 770
第二节 裁判员培养 772
第一节 迁入和居住史 774
第一章 维吾尔族 774
第三十编 民族 774
第二节 语言文字 775
第三节 宗教信仰 776
第四节 经济活动 776
第五节 风俗习惯 778
第二章 汉族 782
第一节 迁入和居住史 782
第二节 经济活动 782
第三节 生活习俗 783
第三章 柯尔克孜族 783
第一节 迁入及居住史 783
第三节 语言文字与宗教信仰 784
第二节 经济生活 784
第四节 风俗习俗 785
第四章 其他民族 787
第五章 民族关系和民族工作 788
第一节 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788
第二节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789
第三节 民族工作 790
第三十一编 宗教 794
第一章 宗教种类 794
第一节 佛教 794
第三节 其他宗教 795
第二节 伊斯兰教 795
第二章 宗教活动 796
第一节 清真寺 796
第二节 宗教教职人员 797
第三章 宗教事务管理 79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98
第二节 管理工作 799
第三十二编 精神文明 804
第一章 精神文明建设 804
第一节 民族团结 804
第二节 军民团结 805
第三节 “三优一学”活动 806
第四节 “十星级文明户”建设和“十佳个体户”竞赛 807
第五节 清理文化音像制品市场 807
第二章 社会新风 808
第一节 助人为乐 808
第二节 军民鱼水情 809
第三节 致富不忘扶贫 810
第三十三编 人物 812
第一章 人物传 812
第二章 人物表 829
第一节 烈士 829
第二节 英模 829
第三节 离休干部 833
第四节 获中高级职称人员 835
第五节 阿图什籍国家和自治区领导及在自治州工作的副县(团)级以上干部 865
第三十四编 丛录 872
一、文件选编 872
二、地方出版物简介 889
三、古诗选 891
四、旧史志典籍有关阿图什的资料 894
五、传说 896
六、地名考 898
后记 899
《阿图什市志》编审机构和编纂人员 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