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当代世界文化趋势与比较文学发展的必然性 1
第一节 20世纪世界文化发展的总趋势 1
第二节 文化同质与文化异质 3
序一 季羡林 4
第三节 比较文学发展的必然性 6
序二 杨周韩 7
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性质、范围和意义 17
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性质 17
第二节 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 33
第三节 比较文学的意义 38
第三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和现状 43
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兴起 43
第二节 比较文学的发展,学派与危机 49
第三节 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勃兴和发展 58
第四节 当前国际比较文学研究动向 77
第五节 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复兴和前景 84
第六节 台湾和香港的比较文学研究 94
第四章 接受和影响 101
第一节 传统的影响研究 102
第二节 70年代的接受理论 106
第三节 接受理论对影响研究的刷新 111
第四节 接受和影响的模式 118
第五章 中西文学的相互交往与融合 121
第一节 欧洲文学的发展和中国文学 121
第二节 中国文学的发展与外国文学 133
第三节 五四以来的中西文学关系 141
第六章 媒介学 152
第一节 媒介的方法 152
第二节 媒介的途径 158
第三节 译介学 163
第七章 主题学 175
第一节 主题学的产生及其在比较文学中的地位 175
第二节 主题学的定义 183
第三节 主题学的研究对象 187
第八章 文类学 200
第一节 文类学研究的历史 200
第二节 文学类型和体裁的研究 207
第三节 文学风格研究 214
第九章 跨学科研究 221
第一节 文学与艺术 222
第二节 文学与哲学社会科学 235
第三节 文学与自然科学 247
第十章 中西诗歌比较研究 261
第一节 中西诗歌的基本特点 261
第二节 中西诗歌比较研究的要求 271
第十一章 中西小说比较 282
第一节 从发展渊源看中西小说之异同 282
第二节 主题学方面的对比研究 289
第三节 中西小说的表现手段 298
第十二章 中西戏剧比较研究 308
第一节 不同渊源形成了不同的文体特征 308
第二节 戏剧理论概念的不同内涵 315
第三节 戏剧技法的不同特点 322
第十三章 中西文论比较研究 336
第一节 中西文论比较研究的提出及其特殊困难 336
第二节 两种不同文化体系中的两种文艺理论模式 339
第三节 中西文论比较研究的意义和前景 356
附录一:中国比较文学纪事(1978--1987) 359
附录二:比较文学参考书目 367
后记 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