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1
前言 1
目录 1
2.2.1 凸版印刷机的分类(33) 2.2.2 平版印刷机的分类(37) 2.2. 3
13.4.1 图稿档案的管理(466) 13.4.2 图书版本的管理(466) 13.4. 3
6.2.1 全张高速切纸机(203) 6.2.2 全张铡刀式折页机(204) 6.2. 3
4.6.1 平版印版的分类(148)4.6.2 平版印刷的制版原理(154)4.6. 3
12.5.1 计划的编制(448) 12.5.2 纸张材料的购入(449) 12.5. 3
4.3.1 纸型的作用与价值(109) 4.3.2 纸型的优点(110) 4.3. 3
3.5.1 四开单色胶印机(80)3.5.2 对开链条式胶印机(81) 3.5. 3
3.4.1 方箱平压印刷机(73) 3.4.2 印刷、烫金二用机(73)3.4. 3
6.3.1 撞页(214) 6.3.2 裁切(21 4) 6.3.3 折页(215) 6.3. 4
3.1.1 装版(46) 3.1.2 摆版(47) 3.1.3 压力(51) 3.1. 4
11.6.1 印制工作在出版工作中的重要作用(409) 11.6.2 印制施工中应予注意的事项(409) 11.6.3 做好书刊的发印记录(411) 11.6. 4
平版印刷制版原稿的分类(154) 4.6.4 彩色版制版原理(155)4.6. 5
对开栅栏式折页机(204)6.2.4 对开栅、刀混合式折页机(205) 6.2. 5
绪论 5
纸张材料的保管(450) 12.5.4 纸张材料的领用和报销(452)12.5. 5
4.3.5 制作纸型的主要材料(112) 4.3.6 纸型的使用(112)4.3. 7
1.1 编辑工作 15
1 图书出版过程简介 15
1.1.1 选题(15)1.1.2 组稿(15)1.1.3 审稿(16)1.1.4 编辑加工(16)1.1.5 定稿发稿 17
1.2.1 装帧设计的意义和作用(18) 1.2.2 装帧设计的基本原则 18
1.2 装帧设计 18
1.3.1 排校(20) 1.3.2 校改付型 20
1.3 排校与付型 20
1.4.1 印制工作的意义和作用(21) 1.4.2 印制工作的程序 21
1.4 印制与出书 21
1.4.3 印装与出书 22
2 印刷术概说 25
2.1 印刷术的种类及其应用 25
2.1.1 凸版印刷(26) 2.1.2 平版印刷(27) 2.1.3 凹版印刷 30
2.1.4 特种印刷 32
2.2 印刷机的分类 33
凹版印刷机的分类 40
2.3 机台型号及分类 41
2.3.1 凸版印刷机台型号的编制(41) 2.3.2 胶印印刷机台型号的编制 42
3.1 书版印刷工艺 45
3 印刷工艺与设备 45
包衬(52)3.1.5 垫版(54) 3.1.6 帖码(54) 3.1.7 分帖 56
3.2 书版印刷设备 59
3.2.1 对开停回转平台印刷机(59) 3.2.2 全张自动二回转平台印刷机(60)3.2.3 全张单面平版纸轮转印刷机(61) 3.2.4 书版双面卷筒轮转印刷机(62)3.2.5 双面平版胶印机(64) 3.2.6 JLS系列胶印书刊轮转印刷机(65) 3.2.7 全张双面单色胶 66
3.2.8 对开双面双色胶印轮转印刷机(67) 3.2.9 双纸卷双色胶印机 68
3.3 图版印刷工艺 69
3.3.1 装版(70) 3.3.2 划规格样(70) 3.3.3 印刷 71
3.4 图版印刷设备 72
圆盘平压印刷机(74)3.4.4 四开平压印刷机(75) 3.4.5 立式平台印刷机(76)3.46 四开自动—回转平台印刷机(77) 3.4.7 四开停回转自动平台印刷机(78) 3.4.8 海德堡单色圆压平凸版印刷机 79
3.5 彩色印刷设备 80
3.6 特种印刷设备 87
对开单色胶印机(82) 3.5.4 对开双色胶印机(83) 3.5.5 全张平版纸胶印机(84) 3.5.6 全张自动双色胶印机(85) 3.5.7 全张大型高速多色胶印机(86)3.5.8 全张自动凹版印刷机 87
3.6.1 石版印刷机(87) 3.6.2 珂罗版印刷机(88) 3.6.3 丝网印刷机(89)3.6.4 塑料热压上光覆膜机 91
4.1 凸版印版的制备 93
4 印版制备 93
4.1.1 排版基础知识(93) 4.1.2 手排活版(97)4.1.3 铜锌版(100)4.1.4 光聚塑料版(103) 4.1.5 电子雕刻版 103
4.2 机械化排版 104
4.2.1 铸排制版(104)4.2.2 条行排铸机和单字铸排机的应用 108
4.3 纸型 109
纸型的制作工艺(111)4.3.4 纸型的种类和用途及其复制 111
纸型制作中常见的毛病 113
4.4 复制印版 114
4.4.1 铅版(114)4.4.2 电镀脱胎铜版(117)4.4.3 塑料版 118
4.4.4 球震打样制版 119
4.5 照相排版 120
4.5.1 照相排版的发展(121)4.5.2 热排和冷排两个系统的比较 125
4.5.3 照排机的主要类型(128) 4.5.4 照排机主要类型的比较 142
4.5.5 照排胶印配套印书的发展(145)4.5.6 照相排版的展望 147
4.6 平版印版的制备 148
平版印刷的制版工艺(162)4.6.6 平印压力、印版类别、版材性能与印版耐印率的关系(169) 4.6.7 地图的制印 171
4.7 凹版印版的制备 173
4.7.1 凹版印版的构造(174)4.7.2 凹版印刷制版工艺 175
5 印刷油墨 179
5.1 油墨的一般知识 179
5.1.1 油墨的主要组成(179)5.1.2 油墨的制造工艺(181)5.1.3 油墨的特性 181
5.2 油墨的品种和性质 183
5.2.1 油墨的分类(183) 5.2.2 油墨的性质 183
5.3 印刷四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 189
5.3.1 纸张的吸墨性(189)5.3.2 印迹的清晰度和墨色的饱和度 190
5.3.3 油墨对纸张的渗透与干燥 191
5.4 油墨对印刷的适应性 192
5.4.1 油墨对印刷的适应性(192)5.4.2 判断印刷物质量的原则 194
6 装订工艺及设备 195
6.1 概述 195
6.1.3 装订技术的发展 196
6.1.1 书刊装订的工艺分类(195) 6.1.2 书刊装订工艺 196
6.2 装订机械设备 203
双叼辊式配页机(206) 6.2.6 骑马联动订书机(207)6.2.7 自动锁线机(20 7)6.2.8 铁丝订书机(208)6.2.9 平装胶订联动机 209
6.2.10 圆盘式包面机(210) 6.2.11 三面切书机(210)6.2.12 扒圆起脊机(211) 6.2.13 烫背机(212) 6.2.14 精装书籍装订自动线 213
6.3 平装工艺 214
配帖(217) 6.3.5 订书(219) 6.3.6 压平(219) 6.3.7 包封面(219) 6.3.8 切书(220) 6.3.9 成品检查 221
6.4 精装工艺 222
6.4.1 书芯的加工(223) 6.4.2 书壳的制作(225) 6.4.3 套壳 229
6.5 胶粘材料的应用 229
6.5.1 胶粘材料的不同用途(229) 6.5.2 胶粘材料在装订中的应用 230
7 书刊印刷技术的发展趋向 232
7.1 我国书刊印刷技术的现状 232
7.1.1 书刊印刷在制版技术上的差距(233)7.1.2 书刊印刷在 234
印刷技术上的差距(234)7.1.3 书刊印刷在装订技术上的差距 234
7.2 我国书刊印刷技术发展趋向 235
7.2.1 文字排版的发展趋向(2 35)7.2.2 彩图制版的发展趋向 237
7.2.3 印刷技术的发展趋向(238) 7.2.4 装订技术的发展趋向 240
8 出版工作与经营管理 243
主义建设服务的思想 244
8.1 科技图书出版工作者必须坚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 244
8.1.1 精神产品应以精神目的为前提(244) 8.1.2 做好选题组稿工作(245) 8.1.3 提高图书印制质量,缩短印制周期,降低印制成本 246
8.2 出版系统的管理 248
8.2.1 出版工作概况(249) 8.2.2 印刷厂的分类和工作概况 253
8.2.3 图书发行工作概况 256
8.3 加强出版周期的管理 263
8.3.1 出版周期的计算(264) 8.3.2 影响出版周期的因素 264
8.3.3 做好出版周期的管理工作(267) 8.3.4 从实际出发,建立图书出版周期标准 271
8.4 全面质量管理是现阶段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 272
8.4.1 全面质量管理的目的和任务(273) 8.4.2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是一场深刻的生产变革(277) 8.4.3 建立岗位责任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278
9 计划管理 284
9.1 计划工作的任务和作用 284
9.1.1 计划生产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284) 9.1.2 计划工作是一门组织学(284) 9.1.3 出版计划的特征和调节 286
9.2 计划工作的基础 289
9.2.1 社会主义企业计划的制订,只有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才能实现(289) 9.2.2 统计报表的作用、要求和分类(290) 9.2.3 建立社会主义的协作关系 301
9.3 各类计划的编制要求及其作用 302
9.3.1 出版社计划的编制(304)9.3.2 再版可印书目的列选 306
9.3.3 出版部门计划编制的要求(307) 9.3.4 出版部门计划的编制(312) 9.3.5 出版计划的执行、检查和调整 317
10 书刊的接稿、整稿与发排(制) 319
10.1 接稿 319
10.2 开本与纸张规格 321
10.2.1 开数与开本的概念(321) 10.2.2 一般书刊的纸张开法与常用的开本(322) 10.2.3 开本的选用和纸张规格 323
10.3 书稿的整理和发排(制) 325
10.3.1 书稿发排的一般要求(326) 10.3.2 重视书稿装帧的总体设计思想(326) 10.3.3 书稿的复查和发排(制)(327) 10.3.4 书版印制工艺的选择与成本的关系(328) 10.3.5 技术编辑的职责和退稿处理 329
10.4 图稿的接稿、整稿与发制 330
10.4.1 图稿发制版的技术要求(330) 10.4.2 图稿印制工艺的选择与成本(334)10.4.3 图稿稿件发制版前的技术处理(335) 10.4.4 封面排料与制版规格 346
10.5 胶印书稿的发制 347
10.5.1 胶印书稿发制的一般要求(347) 10.5.2 单色文字版或线条版的发制(349) 10.5.3 单色阶调版的发制(351) 10.5.4 彩色套版稿的发制(354) 10.5.5 彩色阶调稿的发制(355) 10.5.6 胶印书版的分帖与摆版 364
10.6 进度和质量管理 370
10.6.1 做好记录,掌握进度(370) 10.6.2 书稿付型样的质量把关工作(370) 10.6.3 图版制版的质量标准(373) 10.6.4 平版制版的质量标准 375
11.1 初、重版图书的征订 377
11 印制工作 377
11.1.1 初版图书的征订工作(378) 11.1.2 重版图书的征订工作 379
11.2 书刊发印前的准备 380
11.2.1 正文的技术复核(380) 11.2.2 封面的技术复核 383
11.3 计划的编制和任务的安排 387
11.3.1 月度计划的编制(387) 11.3.2 印刷生产各工种工作效能的一般情况(388) 11.3.3 印刷生产力的安排 390
11.4 任务凭单的作用和填写 394
11.4.1 印装任务凭单的填写(394) 11.4.2 印张的定义和在计算中的应用(395)11.4.3 封面用纸量的计算(397) 11.4.4 伸放用纸的计算 398
11.5 精装图书用料计算 400
11.5.1 精装图书用料计算(400) 11.5.2 书脊材料的计算 401
11.5.3 书壳材料的计算 402
11.6 书刊印制工作的管理 409
书刊发印后的检查与督促 412
11.7 成品的质量检验和加工费用的结算 414
11.7.1 进栈样书的签发(414) 11.7.2 抽样检查和厂间评比 419
11.7.3 加工费用的结算和审核(420)11.7.4 读者退回残书的处理 422
12.1 纸张的生产 423
12 纸张材料 423
12.1.1 造纸的主要原料(423) 12.1.2 纸张的制造工艺 425
12.2 纸张的规格、品种和用途 428
12.2.1 纸张的规格(429) 12.2.2 纸张的分类(430) 12.2.3 纸张的品种和用途 430
12.3 纸张的性质和质量的鉴别 434
12.3.1 印刷用纸的技术要求(434) 12.3.2 纸张变形与印刷的关系(438) 12.3.3 外观纸质检查的主要内容(440) 12.3.4 外观纸质的检查方法 443
12.4 纸张的计量及换算 443
12.4.1 纸张重量的规定和计算(443) 12.4.2 纸张重量的换算 444
12.5 纸张材料的管理 447
纸张材料的贮备(452) 12.5.6 张纸报损和残次料的处理 453
13 型版管理 455
13.1 纸型的质量检验 455
13.1.1 纸型的质量标准(455) 13.1.2 纸型质量的检查 456
13.2 型版的科学管理 457
13.2.1 型版的收发和保管(457) 13.2.2 型版的验收和入库 459
13.2.3 型版仓库的技术要求(461) 13.2.4 纸型图版管理细则 462
13.3.1 重印图书校正本的管理(464) 13.3.2 重印图书型版工作的要求 464
13.3 重印图书的型版管理 464
13.4 建立图稿、版本档案 466
修订本图书版本档案的建立 467
13.5 租型造货 467
14 资金、成本和定价的管理 468
14.1 流动资金 469
14.2 成本的分析 471
14.1.1 原材料贮备资金(470)14.1.2 生产资金(470)14.1.3 成品占用资金(471) 14.1.4 货币资金 471
14.2.1 图书成本的组成(472) 14.2.2 地区印装工价的测算 473
14.2.3 单位品种成本的分析(476) 14.2.4 科室成本盈亏分析 484
14.2.5 按成本支出项目分析(484) 14.2.6 综合性成本分析 485
14.3 图书定价 486
14.3.1 图书定价的方针政策与原则(486) 14.3.2 图书定价的计算(487) 14.3.3 书稿面数或印张的估算 488
附录 中国标准书号编号方法 489
后记 496
参考文献 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