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千年一遇之变局 9
一、“男女有别”:农耕文明的遗产 9
1.牛郎织女和桃花源 9
2.家长、女眷 17
3.卑贱的一半 28
4.无言的对话 38
5.柔弱为美 44
1.福音网络与女性 56
二、西潮惊岸:福音与礼物 56
2.最初的女学校和女学生 66
3.告别校园后的选择 75
三、上海滩的女人 86
1.织女改行 86
2.海上花开 94
3.不甘寂寞的娇藏者 103
1.“使妇人各得其自有之权” 113
四、挑战者的风采:自办女学 113
2.新瓶装旧酒 120
3.春潮挡不住 137
4.塑造“国民之母” 145
5.超贤妻良母主义登场 156
五、俗易风移:民初女性妆饰 168
1.海式包装:由从众而异众 169
2.故都:洋装渐起 178
3.西部的呼应:细波微澜 182
4.废缠足——脚的解放 191
厚土与金边:社会转型时期的女性 205
六、生死场:农妇的命运 205
1.南北差别比较:定县与江村 205
2.劳动分工局部调整中的农村女性 220
3.婚俗:被出卖的一生 229
4.妆饰:盘髻裹足 237
1.女学生与“琉璃瓦” 247
七、失乐园:小城故事 247
2.家的囚徒 252
3.妓业种种 256
八、都市风景线:女性的就业拓展与消费介入 270
1.学做生意的女人 270
2.女工的天地 286
3.女性的闲暇与消费 317
女国民 331
九、女权:从客体到主体 331
1.婚制中的女当事人 331
2.夫妻之间 335
3.二等国民 340
十、发现自我 366
1.从无我到有我 366
2.营筑爱巢 373
3.求学和求职 386
4.以事业为人生前提 394
十一、女性社会形象的重塑 407
1.大幕从舞台徐徐拉开 407
2.文人笔下的“她” 419
3.从都市仕女到摩登女郎 427
十二、叩开心扉 440
1.性别禁忌:女性的紧箍咒 441
2.女界必读:清末民初的女子尺牍 448
3.“娜拉”的困惑 457
十三、妇运与政潮 469
1.女界先觉——秋瑾的足迹 469
2.从辛亥到“五四”:东京——北京 473
3.大革命时期:妇女解放的理论与实践 487
4.赣南的推进 499
5.血的奠基:长征与女战士 515
结束语:从女人到人 528
后记 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