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腧穴命名的由来与分类 1
第一节 针灸源于中国 1
第二节 腧穴的由来与演变 5
第三节 腧穴的命名及分类 8
下篇 十四经腧穴释义 13
第一章 手太阴(陰)肺经(經)(英文缩名L) 13
1. 中府 13
2. 云门(雲門) 14
3. 天府 15
4. 侠(俠)白 16
5. 尺泽(澤) 17
6. 孔最 18
7. 列缺 19
8. 经(經)渠 20
9. 太渊(淵) 21
10. 鱼际(魚際) 22
11. 少商 23
第二章 手阳(陽)明大肠(腸)经(經)(英文缩名LI) 26
1. 商阳(陽) 26
2. 二间(間) 27
3. 三间(間) 28
4. 合谷 28
5. 阳溪(陽谿) 29
6. 偏历(歷) 30
7. 温溜 31
8. 下廉 32
9. 上廉 33
10. 手三里 34
11. 曲池 35
12. 肘髎 36
13. 手五里 37
14. 臂臑 37
15. 肩髃 38
16. 巨骨 39
17. 天鼎 39
18. 扶突 40
19. 口禾髎 41
20. 迎香 42
第三章 足阳(陽)明胃经(經)(英文缩名S) 44
1. 承泣 44
2. 四白 45
3. 巨髎 45
4. 地仓(倉) 46
5. 大迎 47
6. 颊车(頬車) 48
7. 下关(關) 49
8. 头维(頭維) 50
10. 水突 51
9. 人迎 51
11. 气(氣)舍 52
12. 缺盆 53
13. 气(氣)户 54
14. 库(庫)房 55
15. 屋翳 55
16. 膺窗 56
17. 乳中 57
18. 乳根 58
19. 不容 58
20. 承满(滿) 59
22. 关门(關門) 60
21. 梁门(門) 60
23. 太乙 61
24. 滑肉门(門) 62
25. 天枢(樞) 63
26. 外陵 65
27. 大巨 66
28. 水道 66
29. 归来(歸來) 67
30. 气冲(氣衝) 68
31. 髀关(關) 69
32. 伏兔 70
33. 阴(陰)市 71
34. 梁丘 72
35. 犊(犢)鼻 72
36. 足三里 73
37. 上巨虚 74
38. 条(條)口 75
39. 下巨虚 76
40. 丰(豐)隆 76
41. 解溪(谿) 77
42. 冲阳(衝陽) 78
43. 陷谷 79
44. 内庭 80
45. 厉(厲)兑 81
第四章 足太阴(陰)脾经(經)(英文缩名Sp) 85
1. 隐(隱)白 85
2. 大都 86
3. 太白 87
4. 公孙(孫) 88
5. 商丘 89
6. 三阴(陰)交 90
7. 漏谷 91
8. 地机(機) 91
9. 阴(陰)陵泉 92
10. 血海 93
11. 箕门(門) 94
12. 冲门(衝門) 95
13. 府舍 95
14. 腹结(結) 96
15. 大横 97
16. 腹哀 98
17. 食窦(竇) 98
18. 天溪(谿) 99
19. 胸乡(鄉) 100
20. 周荣(榮) 101
21. 大包 102
1. 极(極)泉 105
第五章 手少阴(陰)心经(經)(英文缩名H) 105
2. 青灵(靈) 106
3. 少海 107
4. 灵(靈)道 107
5. 通里 108
6. 阴(陰)郄 109
7. 神门(門) 110
8. 少府 111
9. 少冲(衝) 111
第六章 手太阳(陽)小肠(腸)经(經)(英文缩名SI) 114
1. 少泽(澤) 114
2. 前谷 115
3. 后溪(後谿) 116
5. 阳(陽)谷 117
4. 腕骨 117
6. 养(養)老 118
7. 支正 119
8. 小海 120
9. 肩贞(貞) 121
10. 臑俞 121
11. 天宗 122
12. 秉风(風) 123
13. 曲垣 124
14. 肩外俞 124
16. 天窗 125
15. 肩中俞 125
17. 天容 126
18. 颧(顴)髎 127
19. 听(聽)宫 128
第七章 足太阳(陽)膀胱经(經)(英文缩名B) 130
1. 睛明 130
2. 攒(攢)竹 131
3. 眉冲(衝) 132
4. 曲差 133
5. 五处(處) 133
6. 承光 134
8. 络(絡)却 135
7. 通天 135
9. 玉枕 136
10. 天柱 137
11. 大杼 138
12. 风门(風門) 139
13. 肺俞 139
14. 厥阴(陰)俞 141
15. 心俞 141
16. 督俞 142
17. 膈俞 143
18. 肝俞 144
19. 胆(膽)俞 144
21. 胃俞 145
20. 脾俞 145
22. 三焦俞 146
23. 肾(腎)俞 147
24. 气(氣)海俞 147
25. 大肠(腸)俞 148
26. 关(關)元俞 149
27. 小肠(腸)俞 149
28. 膀胱俞 150
29. 中膂俞 151
30. 白环(環)俞 151
31. 上髎 152
33. 中髎 153
32. 次髎 153
34. 下髎 154
35. 会阳(會陽) 155
36. 承扶 155
37. 殷门(門) 156
38. 浮郄 157
39. 委阳(陽) 157
40. 委中 158
41. 附分 159
42. 魄户 159
43. 膏肓 160
44. 神堂 161
45. 譩譆(譩譆) 162
46. 膈关(關) 163
47. 魂门(門) 163
48. 阳纲(陽綱) 164
49. 意舍 165
50. 胃仓(倉) 166
51. 肓门(門) 166
52. 志室 167
53. 胞肓 168
54. 秩边(邊) 169
55. 合阳(陽) 169
56. 承筋 170
57. 承山 171
58. 飞扬(飛揚) 172
59. 跗阳(陽) 173
60. 昆仑(昆崙) 173
61. 仆参(仆參) 174
62. 申脉(脈) 175
63. 金门(門) 175
64. 京骨 176
65. 束骨 177
66. 足通谷 178
67. 至阴(陰) 178
1. 涌(湧)泉 182
第八章 足少阴(陰)肾(腎)经(經)(英文缩名K) 182
2. 然谷 183
3. 太溪(谿) 184
4. 大钟(鍾) 185
5. 水泉 186
6. 照海 186
7. 复(復)溜 187
8. 交信 188
9. 筑宾(築賓) 189
10. 阴(陰)谷 190
11. 横骨 191
13. 气(氣)穴 192
12. 大赫 192
14. 四满(滿) 193
15. 中注 194
16. 肓俞 195
17. 商曲 195
18. 石关(關) 196
19. 阴(陰)都 197
20. 腹通谷 197
21. 幽门(門) 198
22. 步廊 199
24. 灵(靈)墟 200
23. 神封 200
25. 神藏 201
26. 彧中 202
27. 俞府 202
第九章 手厥阴(陰)心包经(經)(英文缩名P) 205
1. 天池 205
2. 天泉 206
3. 曲泽(澤) 207
4. 郄门(門) 207
5. 间(間)使 208
6. 内关(關) 209
8. 劳(勞)宫 210
7. 大陵 210
9. 中冲(衝) 211
第十章 手少阳(陽)三焦经(經)(英文缩名TE) 214
1. 关冲(關衝) 214
2. 液门(門) 215
3. 中渚 216
4. 阳(陽)池 216
5. 外关(關) 217
6. 支沟(溝) 218
7. 会(會)宗 218
8. 三阳络(陽絡) 219
9. 四渎(瀆) 220
10. 天井 221
11. 清冷渊(淵) 222
12. 消泺(濼) 223
13. 臑会(會) 223
14. 肩髎 224
15. 天髎 225
16. 天牗 225
17. 翳风(風) 226
18. 瘈脉(脈) 227
19. 颅(顱)息 227
20. 角孙(孫) 228
21. 耳门(門) 229
22. 耳和髎 230
23. 丝(絲)竹空 230
第十一章 足少阳(陽)胆(膽)经(經)(英文缩名G) 233
1. 瞳子髎 233
2. 听会(聽會) 234
3. 上关(關) 234
4. 颔厌(頷厭) 235
5. 悬颅(懸顱) 236
6. 悬厘(懸釐) 237
7. 曲鬓(鬢) 238
8. 率谷 238
9. 天冲(衝) 239
10. 浮白 240
11. 头窍阴(頭竅陰) 240
12. 完骨 241
13. 本神 242
14. 阳(陽)白 243
15. 头临(頭臨)泣 243
16. 目窗 244
17. 正营(營) 245
18. 承灵(靈) 245
19. 脑(腦)空 246
20. 风(風)池 247
22. 渊(淵)腋 248
21. 肩井 248
23. 辄(輒)筋 249
24. 日月 250
25. 京门(門) 251
26. 带脉(帶脈) 252
27. 五枢(樞) 252
28. 维(維)道 253
29. 居髎 254
30. 环(環)跳 255
31. 风(風)市 255
32. 中渎(瀆) 256
34. 阳(陽)陵泉 257
33. 膝阳关(陽關) 257
35. 阳(陽)交 258
36. 外丘 259
37. 光明 260
38. 阳辅(陽輔) 261
39. 悬钟(懸鍾) 261
40. 丘墟 262
41. 足临(臨)泣 263
42. 地五会(會) 264
43. 侠溪(俠谿) 264
44. 足窍阴(竅陰) 265
1. 大敦 269
第十二章 足厥阴(陰)肝经(經)(英文缩写Liv) 269
2. 行间(間) 270
3. 太冲(衝) 271
4. 中封 272
5. 蠡沟(溝) 273
6. 中都 275
7. 膝关(關) 275
8. 曲泉 276
9. 阴(陰)包 277
10. 足五里 277
11. 阴(陰)廉 278
13. 章门(門) 279
12. 急脉(脈) 279
14. 期门(門) 280
第十三章 督脉(脈)(英文缩写GV) 283
1. 长(長)强 283
2. 腰俞 284
3. 腰阳关(陽關) 284
4. 命门(門) 285
5. 悬枢(懸樞) 286
6. 脊中 287
7. 中枢(樞) 287
8. 筋缩(縮) 288
10. 灵台(靈臺) 289
9. 至阳(陽) 289
11. 神道 290
12. 身柱 291
13. 陶道 292
14. 大椎 292
15. 哑门(瘂門) 293
16. 风(風)府 294
17. 脑(腦)户 295
18. 强间(間) 295
19. 后顶(後頂) 296
20. 百会(會) 297
22. 囟会(顖會) 298
21. 前顶(頂) 298
23. 上星 299
24. 神庭 300
25. 素髎 301
26. 水沟(溝) 302
27. 兑端 303
28. 龈(齦)交 304
第十四章 任脉(脈)(英文缩写CV) 306
1. 会阴(會陰) 306
2. 曲骨 307
3. 中极(極) 307
4. 关(關)元 308
5. 石门(門) 309
6 气(氣)海 310
7. 阴(陰)交 311
8. 神阙(闕) 312
9. 水分 313
10. 下脘 314
11. 建里 314
12. 中脘 315
13. 上脘 316
14. 巨阙(闕) 317
15. 鸠(鳩)尾 318
16. 中庭 318
17. 膻中 319
18. 玉堂 320
19. 紫宫 321
20. 华盖(華蓋) 322
21. 璇玑(璣) 322
22. 天突 323
23. 廉泉 324
24. 承浆(漿) 325
【附录】 327
1. 中外穴名对照表 327
2. 经穴索引 384
3. 主要引证与参考文献 398
编后 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