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公共关系概念的涵义 4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 7
第三节 国外关于公共关系的定义 12
第四节 公共关系属于什么范畴 21
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兴起和发展 31
第一节 公共关系——一种新兴的社会职业 33
第二节 公共关系学——一门新兴的现代边缘学科 42
第三节 公共关系观念——现代社会的文明观 48
第四节 公共关系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 57
第三章 公共关系的职能 61
第一节 信息采集 65
第二节 咨询建议 71
第三节 传播沟通 77
第四节 社会交往 83
第五节 教育引导 86
第六节 协调咨商 91
第四章 公共关系与经营决策 95
第一节 决策目标的确立与公共关系 99
第二节 决策信息的获取与公共关系 107
第三节 决策方案的拟订与公共关系 112
第四节 决策方案的评估、选择与公共关系 120
第五章 公共关系的对象分类 125
第一节 公众和公众分类 127
第二节 员工关系 136
第三节 股东关系 148
第四节 顾客关系 155
第五节 社区关系 163
第六节 媒介关系 167
第七节 政府关系 172
第八节 国际公共关系 176
第六章 公共关系的程序 183
第一节 组织形象的评估和分析 185
第二节 组织形象的选择和规划 198
第三节 组织形象的建树和控制 214
第四节 组织形象的检测评价和不断调整 236
第七章 公共关系的技术(一)——应用理论 243
第一节 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 246
第二节 各种大众传播媒介 255
第三节 传播效果 262
第八章 公共关系的技术(二)——应用技术 269
第一节 怎样做好新闻宣传 271
第二节 怎样做好公共关系广告 283
第三节 怎样了解公众意愿 298
第四节 其它方面 304
第九章 公共关系的技术(三)——部门实务 311
第一节 企业内部的公共关系 313
第二节 企业外部的公共关系 330
第十章 公共关系机构和公共关系人员 343
第一节 公共关系机构 345
第二节 公共关系人员 362
第十一章 建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学 379
第一节 公共关系现状的分析 381
第二节 建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386
第三节 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学 392
后记 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