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中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形式 7
第一节 第一形式:洪秀全的农民空想社会主义 7
第二节 第二形式:康有为的大同空想社会主义 17
第三节 第三形式:孙中山的民生社会主义 34
第二章 中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探源 59
第一节 悠长而深厚的“大同”思想传统 59
第二节 狂热而沉重的“太平”呼声和观念 68
第三节 中国空想与西方文化 74
第三章 中国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现实条件 83
第一节 近代中国的历史起点 83
第二节 过渡性社会形态的畸形结构及其特征 93
第三节 世界新潮流与中国新课题 104
第四章 三种思想形式的相互连接及其依次展开的辩证逻辑 111
第一节 差异性:三种思想形式以其独特性格标志了空想理论系统的阶段性 111
第二节 连续性:三种思想形式表现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119
第三节 否定性:三种思想形式的辩证展开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运动过程 127
第五章 中西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异同比较 137
第一节 近代世界的同类乐章 137
第二节 不同氛围的相异特色 143
第三节 形成原因及其历史价值 151
第六章 中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方式 159
第一节 新世界的旧梦:太平天国农民革命 159
第二节 旧世界的新梦:戊戌变法运动 170
第三节 资产阶级的历史性成功:辛亥革命 178
第四节 三种实践方式的历史指向 185
第七章 从空想到现实的历史可能性研究 191
第一节 历史提供了什么 192
第二节 一体化社会结构与资本主义 209
第三节 一体化社会结构与社会主义 222
第八章 从空想到现实的现实可能性研究 231
第一节 帝国主义时代到来与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兴起 231
第二节 近代中国工业化运动的历史功罪与国民党的错误 240
第三节 主观条件的成长与成熟 260
第九章 从空想到现实的具体路途 264
第一节 崭新的起点 265
第二节 中国革命历史任务的双向构成 271
第三节 夺取政权的具体道路 275
第四节 革命进程的阶段性理论及其运用 281
第五节 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288
第十章 留给现代中国的历史课题讨论 291
第一节 工业化文明的要求与近代中国甩下的历史课题 292
第二节 良好的开端与历史主题的偏离 300
第三节 僵化的模式 308
第四节 新的选择与民族振兴 321
第十一章 实践的挑战与理论的反思 324
第一节 我们应该确立怎样的思路 325
第二节 多元文化与历史规律 333
第三节 马克思与中国 341
结束语:中国面临新的挑战 350
后记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