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导言 中国主流经济学的革命与中国经济腾飞 1
0.1 短缺、疲软——中国经济的两个怪胎 1
0.2 腾飞——毛泽东的夙愿和遗憾 3
0.3 改革十年——成长与衰退的循环 6
0.4 解开经济腾飞翅膀上的锁链 8
0.5 高速度——中国经济腾飞功必然选择 11
0.8 中国经济腾飞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 14
第一章 高速度——中国经济腾飞的必由之路 17
1.1 高速增长世界的反差与思考 17
10.3 对供求形势的错误判断给经济带来的危害 20
1.2 从亚泰几国和地区的高速增长看中国经济腾飞的艰难 21
1.3 从日本之谜看中国经济腾飞 27
1.4 高速度——江苏省的奇迹 31
1.5 高速度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意义 33
1.6 评“国力论” 35
第二章 对中国十次经济大滑坡的思考 38
2.1 十次经济大滑坡始国民经济带来的巨大损失 38
2.2 十次经济大滑坡的形成机制 45
2.3 “大滑坡是高速度的滞后效应”吗? 49
2.4 对历次大调整的反思 52
3.1 评“高速度、低效益”论 59
第三章 速度、效益、比例和人民生活 59
3.2 解开“低效刚性”难题之谜 64
3.3 速度与比例 66
3.4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原因与对策 67
3.5 速度与人民生活 69
3.6 菲利浦斯曲线的启示 74
第四章 让社会财富的各个源泉充分涌流 78
4.1 一系列限制束缚了生产力 78
4.2 人为地创造销路 82
4.3 刺激消费与经济增长 86
4.4 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与经济增长 88
4.5 对人为创造销路的可行性分析 91
4.6 必须人为地创造资金 95
4.7 大力发挥金钱的启动作用 98
4.8 对大量创造资金的可行性分析 102
第五章 价值规律与经济腾飞 105
5.1 “第一规律”何时登上头把交椅 105
5.2 价值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变态和扭曲 108
5.3 价值规律与供求关系 114
第六章 计划价格对经济的扭曲 120
6.1 短缺的成因 120
6.2 计划价格对经济结构的扭曲 124
6.3 对层层倒卖的剖析 129
6.4 价格双轨制的初衷与结果 134
第七章 经济发展与物价上涨 137
7.1 物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137
7.2 要正确评价物价上涨 142
7.3 日本等国物价改革的启示 149
7.4 物价刚性规律与物价上涨趋势 154
7.5 农产品价格提高与农业增长 159
第八章 国民经济的非平衡增长 163
8.1 四大平衡很难实现 164
8.2 绝对平衡与相对平衡 166
8.3 积极平衡与消极平衡 168
8.4 经济生活的非理想化和非平衡增长 171
8.5 非平衡经济学对平衡经济学的挑战 173
第九章 资金、货币与购买力 177
9.1 资金为什么短缺 177
9.2 广开资金门路 180
9.3 对货币的再认识 182
9.4 评“货币发行过多” 185
9.5 评“抽紧银根” 187
9.6 评“货币回笼” 189
9.7 评“保值储蓄” 193
9.8 怎样看待“抢购风” 194
第十章 需求■供给?孰是孰非 197
10.1 需求与供给关系的常态分析 197
10.2 中国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形势判断 203
10.4 7000亿元——是潜在的需求膨胀吗? 213
第十一章 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 217
11.1 财政赤字与“画饼充饥” 217
11.2 赤字、物价与经济增长——国外的例证 220
11.3 评财政保守主义和经济保守主义 225
11.4 财政赤字的适度规模 228
11.5 中国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吗? 230
11.6 刺激生产就是一切 235
12.1 企业经营机制与企业成长 239
第十二章 企业成长与经济腾飞 239
12.2 象日本、南朝鲜那样搞活大中企业 243
12.3 大力发展城乡中小企业 244
12.4 大力发展企业多种经营 246
12.5 加速企业扩展 247
12.6 创造企业成长的宏观经济条件 249
12.7 创造企业成长的微观机制——取消企业行政级别 251
第十三章 基本建设和经济增长 255
13.1 基本建设——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255
13.2 扩大基本建设是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260
13.3 工业固定资产的增长与经济增长 265
13.4 基建投资规模与劳动生产率 268
13.5 中国基建战线太长吗 270
13.6 基建效率与经济增长 280
13.7 基建工期与投资效益 286
13.8 全面缩短工期的对策与可行性 289
第十四章 规模经济与横向联合 294
14.1 规模经济的效益功能 294
14.2 企业联合、兼并与集团化经营 301
14.3 推动企业的合理化协作与优化组合 306
14.4 大力发展企业外包制 309
14.5 城市工业向农村的扩散与联合 312
14.6 扫除规模经济的障碍——条块分割、部门林立 317
第十五章 “重、轻、农”与产业结构高度化 320
15.1 从中外经济增长史看“重、轻、农” 320
15.2 产业结构高度化与以“农业为基础” 324
15.3 把中国建成世界的加工厂 327
15.4 产业政策的倾斜与产业结构的不均衡发展 328
15.5 产业结构高度化与产业结构合理化 331
16.1 “里昂惕夫之谜”与农业成长的地位 335
第十六章 农业成长与经济腾飞 335
16.2 在“吃”的方面首先进入小康水平 340
16.3 由农业工人取代传统农民 342
16.4 土地集中与农业现代化 343
16.5 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 346
16.6 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问题 349
16.7 人力资本低资与农业的稳定持续增长 352
第十七章 乡镇企业通向工业化、现代化的桥梁 358
17.1 乡村工业与经济增长——国外的例证 358
17.2 乡镇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362
17.3 中国二元结构变动过程的特殊性和“刘易斯模式”的变形 368
17.4 把乡镇企业建成经济增长“高速公路”上的桥梁 372
第十八章 增长能力与大国效应 376
18.1 中国蕴藏着巨大的增长潜力 376
18.2 充分发挥中国的大国效应 380
18.3 创造和迎接世界上第一流的经济大国地位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