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歌德主编
  • 出 版 社: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306000144
  • 页数:422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绪论 1

第一节什么是哲学 1

一、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

二、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0

三、哲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14

第二节哲学的基本问题 15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5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7

统一 31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 3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32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 38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发展的科学 44

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50

第 一 篇 5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 54

第一章物质和意识 54

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54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54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56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64

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64

二、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67

三、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69

四、学习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意义 73

第三节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73

一、时间、空间、物质、运动四者的关系 73

二、时间、空间的辩证性 77

三、学习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意义 81

第四节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81

一、意识的起源 82

二、意识的本质 89

第五节客观规律性和意识的能动作用 101

一、物质运动有自己固有的规律 101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104

三、意识的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106

第二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109

第一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两种历史 109

观的基本问题 109

一、人类社会的产生及其本质 109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 113

问题 113

一、地理环境 119

第二节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119

二、人口因素 122

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124

第三节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126

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26

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27

第四节社会意识的构成 131

一、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132

二、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134

三、社会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 137

一、艺术 138

第五节社会意识诸形式 138

二、道德 140

三、宗教 143

四、政治法律思想 145

五、科学 147

六、哲学 152

第 二 篇 15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 154

第三章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154

第一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54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154

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 161

第二节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宇宙观 164

和方法论 164

一、唯物辩证法同唯心辩证法的对立 164

二、唯物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 166

三、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69

第四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172

第一节矛盾规律 172

一、对立和统一 172

二、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176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80

四、学习矛盾规律的意义 185

第二节质量互变规律 188

一、质、量、度 189

二、发展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 192

三、质量互变规律的客观普遍性 197

四、学习质量互变规律的意义 199

第三节否定之否定规律 202

一、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202

二、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06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普遍性 210

四、学习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意义 211

一、唯物辩证法范畴的涵义及其特点 213

第五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213

第一节唯物辩证法范畴的实质和作用 213

二、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和基本规律的关系 216

三、唯物辩证法范畴的作用 217

第二节现象和本质 218

一、现象和本质的涵义 218

二、现象和本质的对立统一 220

三、透过现象看本质 223

第三节内容和形式 225

一、内容和形式的涵义 225

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226

三、学会运用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工作方法 229

第四节整体和部分 230

一、整体和部分的涵义 230

二、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230

三、胸怀全局,统筹兼顾 235

第五节原因和结果 236

一、原因和结果的涵义及其特点 236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237

三、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与多样性 239

四、不断总结经验,科学预见未来 241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涵义 243

第六节必然性和偶然性 243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244

三、按照必然规律办事,充分估计各种偶然因素 247

第七节可能性和现实性 248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的涵义 249

二、对可能性要作具体分析 252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253

四、立足现实,努力争取最好的可能 254

第六章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1 256

第一节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256

一、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活动 256

一、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261

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261

第二节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261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67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71

第三节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 278

律 278

一、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278

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281

三、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基本规律之间的关系 286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87

一、阶级的产生和消亡的规律 294

第四节阶级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294

二、阶级斗争规律 300

三、社会革命规律 304

第三篇 3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 310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310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产生是认识史上的革命 310

变革 310

一、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310

二、批判不可知论 313

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316

第二节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319

一、认识主体的结构、属性和历史演变 320

二、认识客体的结构和特征 324

三、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关系 326

第三节实践和认识 329

一、实践的规定、特点和基本形式 329

二、认识的结构、性质和载体 333

三、实践和认识的相互关系 337

第四节真理 345

一、真理是客观的、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345

二、真理标准及标准的性质 349

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展真理 352

第五节思维方式 355

一、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关系 355

二、思维方式形成、变化的相对独立性 358

三、唯物辩证思维方式 360

第六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遵循“实事求是”的 364

思想路线 364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最高概括, 364

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作风的统一 364

二、“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政党思想路线的核心 374

一、人的本质 379

第一节人的本质及其价值 379

第八章个人和群众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 379

二、人的价值 387

第二节个人和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92

一、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93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02

三、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辩证关系 406

第三节人类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 410

一、人类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 410

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 418

后记 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