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古今易学研究概况之鸟瞰 1
第一节 先秦易学概述 2
第二节 汉代易学概述 3
第三节 魏晋隋唐易学概述 5
第四节 宋元易学概述 8
第五节 明清易学概述 13
第六节 现代易学概述 15
第一节 奇特独一的《周易》框架 30
第二章 读《易》技术述 30
第二节 《易·经》结构 32
第三节 《易·传》结构 36
第四节 读《易》应注意的问题 41
第三章 《周易》的哲学内涵 48
第一节 《周易》释名 49
第二节 哲学与宗教 53
第三节 筮中的哲学 55
第四节 卦中的哲学 60
第五节 《周易》中的“天人合一” 71
第一节 《周易》,医易相关的本源 81
第四章 医易相关之历史沿革 81
第二节 先秦,援易入医显端倪 82
第三节 《内经》,医易结合的开山 84
第四节 汉代,医易相关结硕果 85
第五节 魏晋,医易相关仅一般 86
第六节 隋唐,医易相关谱新篇 87
第七节 宋代,医易相关无显绩 89
第八节 金元,医易相关发幽微 93
第九节 明代,医易相关成学说 96
第十节 清代,医易专著遗后学 100
第十一节 民国,医易研究转低潮 107
第十二节 现代,医易研究展新局 109
第五章 《周易》与黄老之学 112
第一节 老庄易学与孔子《易传》的异同 113
一、道家与《易传》,对宇宙的生成,观点不同 113
二、道家与《易传》,皆以“阴阳”说《易》,观点相同 119
第二节 魏伯阳与《周易参同契》 128
一、书名涵义 129
二、魏伯阳写这部书的目的 129
三、《周易参同契》的主要内容 130
四、《周易参同契》的基本理论 131
第一节 老、庄重坤柔的思想 138
第六章 黄老之学与岐黄医学 138
第二节 老、庄的“虚无”、“寂静”观念 142
第三节 与天地同体、与自然合一的思想 148
第四节 “顺从自然,持守天真”的思想 154
第七章 《易经》--岐黄医学的源头 164
第一节 乾卦内涵:天象与医学 167
第二节 坤卦内涵:环境与医学 168
第三节 人体的整体观 168
第四节 养生与预防 170
第五节 解剖与生理 173
第六节 饮食与健康 174
第七节 婚嫁与生育 175
第八节 诊治与医理 178
第八章 《周易》与《黄帝内经》 181
第一节 《内经》的宇宙观受《周易》的启导 183
第二节 《周易》的对立统一观是《内经》的理论基石 185
一、阴阳是岐黄医学之本 186
二、阴阳是相对的 188
三、阴阳是互根的 189
四、阴阳是交感、升降的 194
五、阴阳是彼此消长、相互转化的 196
六、阴阳是协调中和的 199
一、天人合一,主客体同构的致思倾向 205
第三节 《内经》吸取了《周易》的思维模式 205
二、取象比类的思维格局 212
第九章 《周易》与《伤寒论》 217
第一节 《伤寒论》中的阴阳对立统一思相 218
第二节 《伤寒论》中的阴阳中和思想 220
第三节 《伤寒论》中的阴阳互根思想 221
第四节 《伤寒论》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222
第五节 《伤寒论》中的阴阳消长思想 223
第六节 《伤寒论》与《周易》的循环观 225
一、《周易》六位说是《伤寒论》六经说之滥觞 228
第七节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理论,渊源于《周易》与内经 228
二、《素问·热论篇》六经分证是《伤寒论》六经说之基础 229
三、《伤寒论》六经辩证学说是对中医理论的重大贡献 230
第十章 王冰以《易》释《内经》 235
第十一章 王冰以《老子》、《庄子》释《内经》 263
第十二章 张介宾集诸家之大成创“医易学说” 290
第一节 医易学说,自成体系 291
第二节 “阴阳太极”,以为中心 297
第三节 以《易》论医,内涵丰富 304
第四节 图书易学,别具特色 308
参考书目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