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概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闻潜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5
  • ISBN:4166·583
  • 页数:345 页
图书介绍:

前言页 1

第一篇 绪论 1

第一章 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1

一、科学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经济关系的设想 1

(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 2

(二)计划经济是生产资料社会共同占有制的直接继续 4

(三)按劳分配是生产资料社会共同占有制的实现 9

二、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11

(一)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12

(二)社会主义阶段的计划经济 14

(三)社会主义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18

三、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20

(一)社会主义的阶段划分及其重要意义 21

(二)评”过渡时期“说 23

第二篇 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形式 26

第二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 26

一、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及其表现 26

(一)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科学内涵 26

(二)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表现 30

二、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34

(一)作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劳动者需要及其构成 36

(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 40

(三)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基本条件 44

(四)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实现的意义 46

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48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48

(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在经济规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51

一、社会主义经济的形式与本质的关系 56

第三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形式 56

二、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形式 58

(一)资本主义经济是自发经济 58

(二)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 63

(三)计划经济科学内涵的辨析 66

三、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 68

(一)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69

(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作用 71

四、社会主义经济的体制 75

(一)经济体制与经济形式的关系 76

(二)经济体制与经济结构的关系 77

(三)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79

(四)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 84

第三篇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和货币 87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 87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的共性与特性 87

(一)社会主义商品的二因素 88

(二)生产社会主义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92

(三)社会主义商品的价值量 97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 102

(一)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 102

(二)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实质 107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交换 110

四、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流通 116

(一)商品流通与商品交换的联系和区别 116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活资料流通 117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资料流通 119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的共性与特性 122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 122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的职能 125

(一)社会主义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126

(二)社会主义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128

(三)社会主义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131

(四)社会主义货币的储藏手段职能 132

(五)社会主义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 133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流通 134

(一)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的关系 134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流通规律 136

(三)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渠道 141

四、社会主义制度下币值的稳定 143

(一)稳定社会主义币值的重要意义 143

(二)稳定社会主义币值的主要经济条件 145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 149

一、价值规律及其基本要求 149

(一)价值规律在商品生产中的要求 149

(二)价值规律在商品交换中的要求 151

(一)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促进作用 154

二、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154

(二)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调节作用 157

(三)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作用 161

(四)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发生作用的形式 167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竞争和市场机制 172

(一)竞争与价值规律的关系 172

(二)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市场机制 176

第七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格 182

一、社会主义经济中价格的形成 182

(一)在纸币流通下价格水平变动的特点 188

二、社会主义经济中价格的水平及其稳定 188

(二)影响价格水平的分配性因素 189

(三)影响价格水平的流通性因素 192

(四)价格水平的稳定 194

三、社会主义经济中不同商品的价格比例 195

第四篇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201

第八章 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201

一、良性循环在社会主义再生产中的作用 202

(一)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及其实现 204

二、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的比例关系 204

(二)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平衡条件 208

(三)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平衡条件 211

(四)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的动态比例关系 214

(五)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比例关系的部门形式 222

三、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 226

(一)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的性质 226

(二)积累率和消费率 229

(三)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同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比例的联系 233

(四)积累率与积累效益 237

第九章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241

一、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对象和内容 241

(一)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客观对象 241

(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基本内容 244

二、流通环节的平衡 247

(一)流通环节平衡与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248

(二)消费资料流通中的平衡 252

(三)生产资料流通中的平衡 258

三、分配环节的平衡 264

(一)社会总产品的分配体系 265

(二)财政资金的平衡 270

(三)信贷资金的平衡 275

四、社会再生产的总体平衡 279

(一)个人消费的需要量 280

(二)社会集体消费的需要量 280

(三)消费资料生产量和商品可供量 282

(四)第Ⅰ部类生产消费的需要量 284

(五)第Ⅰ部类生产消费需要量与生产资料生产量 286

第五篇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与工资 290

第十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力与劳动生产率 290

一、劳动时间节约与有计划分配的规律 290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的合理安排 292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就业的性质 293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就业的条件与实现途径 295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生产率 301

(一)劳动生产率的内涵 302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和途径 305

四、扩大就业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310

(一)劳动效益对劳动力数量的关系 311

(二)劳动力数量对劳动效益的关系 313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按劳分配与工资 317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按劳分配 317

(一)按劳分配的涵义 317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320

(三)按劳分配规律的基本要求 324

(四)按劳分配规律的作用 325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328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工资的本质 328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工资的形式 332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奖金和津贴、固定工资和浮动工资 334

三、社会主义经济中工资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335

(一)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实质 336

(二)工资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同产值利润率的联系 337

(三)工资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与积累和消费比例的联系 339

(四)工资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同几种消费率之间的联系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