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分析的出发点 18
第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分析的出发点 1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基础 19
一、不合理的技术结构 19
二、二元经济结构 21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2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26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6
二、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原因和作用 29
三、我国现阶段的各种所有制形式 30
一、现阶段我国分配形式多样化的原因 3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结构 33
一、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形式 35
第四节 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 41
一、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41
二、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调节手段和方式 43
三、经济体制改革和新的经济运行机制的总体特征 46
第五节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外部条件 48
一、社会主义经济的开放性 49
二、我国的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52
三、我国现阶段对外开放的格局 55
第二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微观经济分析 58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经济行为 58
一、个人经济行为的二重性 59
第一节 个人经济行为的一般性质与特点 59
二、影响个人经济行为的主要因素 60
三、现阶段个人经济行为的目标与特点 6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者行为 65
一、生产者在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65
二、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68
三、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7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消费者行为 72
一、消费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72
二、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 74
三、消费者行为的目标与方式 75
一、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一般性质 77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 77
二、现阶段个人消费水平的变化趋势 79
三、现阶段个人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 81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企业行为 83
第一节 现阶段的企业和生产要素 83
一、预算约束软化和现阶段的企业 84
二、生产要素 86
三、资源约束与有效供给不足 88
第二节 现阶段企业的生产行为 91
一、生产经营决策和机会成本 92
二、商品、价值和经济效益 94
三、生产函数与适度规模 97
四、最佳要素组合 99
第三节 资金运动中的企业行为 104
一、企业资金的循环与周转 104
二、生产费用和成本 108
三、企业的收益和利润 112
四、企业的投资行为 116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价格形成与市场 119
第一节 供给、需求和供求弹性 119
一、商品的供给及其制约因素 120
二、商品的需求及其制约因素 122
三、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124
一、市场、市场功能及现阶段市场的总体特征 133
第二节 现阶段的市场与价格形成 133
二、供求制约或影响下的价格形成 137
三、计划价格的形成 143
第三节 全方位的市场体系及其机制 144
一、市场体系 144
二、市场机制 147
三、处于国际经济循环中的市场体系 152
第三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宏观经济分析 155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民收入与总量均衡 155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生产与分配 155
一、国民收入的构成与衡量 155
二、国民收入的生产可能规模和生产函数 158
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162
四、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164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总量均衡与国民收入决定 166
一、总供给与总需求 166
二、总供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 167
三、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均衡水平 169
四、总供求平衡的两种形式与实现 171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总量失衡 173
一、总量失衡的形式和分类 173
二、总量失衡的原因 176
第六章 货币运动与国民收入 180
第一节 货币流通与货币供给 180
一、货币的定义与货币流通 180
二、货币的职能 182
三、货币的范围与层次划分 185
四、货币供给 186
第二节 货币的需求 188
一、货币需要的动机 188
二、货币的交易需求 188
三、货币的预防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 190
第三节 货币运动与价格 191
一、货币流通公式与价格 191
二、需求拉起的物价上涨 194
二、成本推进的物价上涨 195
第四节 货币变动对国民收入生产水平的影响 197
一、价格机制 197
二、利率机制 198
三、资产选择机制 200
第七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民经济的结构性均衡 202
第一节 社会产品的总供给结构与总需求结构 202
一、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结构性分解 202
二、总供给结构与总需求结构的决定 204
三、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结构性均衡 206
四、总量均衡与结构均衡 208
第二节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结构性失衡 211
一、结构性失衡的形式与分类 211
二、我国现阶段供求结构失衡的内在原因 213
三、结构性失衡向结构性均衡的转移 216
一、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9
第三节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改造 219
二、产业结构的转移与改造的途径 221
三、促进技术进步,重视技术进步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 224
第四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运行的协调 227
第八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府协调经济运行的内容与形式 227
第一节 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协调与政府行为 228
一、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合理分配 228
二、政府在协调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 231
第二节 政府协调(调控)经济运动的主要内容 234
一、政府对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协调 234
二、比例、结构、速度 236
三、收入分配关系 239
四、对外经济关系与外汇收支平衡 243
第三节 政府协调(调控)经济运行的基本形式 245
一、市场调节 245
二、计划调节 249
三、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的统一的调节机制 252
第九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运行的调控手段体系 256
第一节 价格的调节作用 256
一、价格的调节作用 256
二、政府对价格的干预 260
第二节 财政对经济运行的调控作用 264
一、税收、财政支出的性质与特点 264
二、税收杠杆对经济运行的调控作用 266
三、财政支出对经济运行的调控作用 269
四、财政收支平衡与宏观经济调节 271
第三节 金融对经济运行的调控作用 272
一、我国现阶段的金融体系 272
二、金融调控手段及其作用形式 274
三、金融调控手段对经济运行的调节与控制 277
第四节 经济运行的其他调控手段与调控体系 279
一、汇率手段 279
二、行政手段 283
三、法律手段 285
四、经济运行的调控手段体系 28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意义和重要性 292
一、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 292
第十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一般机制 292
第五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 292
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294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经济发展的阶段性 296
第二节 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 298
一、影响经济发展的一般因素 298
二、人口与经济发展 301
三、投资与经济发展 303
四、市场机制与经济发展 304
五、结构转移与经济发展 306
六、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 307
第三节 经济发展的类型与速度 309
一、经济发展的类型 309
二、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312
三、经济发展的质量 313
第十一章 经济发展中的科技进步、资源配置与经济效益 315
第一节 科技进步的类型、动因与作用 315
一、科技进步的类型 315
二、科技进步的动因 318
三、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320
第二节 资源配置的机制与作用 322
二、资源配置优化与经济发展 324
三、人才合理流动与人力资源配置 326
第三节 经济效益 329
一、经济效益的内容 329
二、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331
一、资源配置的机制 332
三、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333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波动与周期 33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波动 337
一、经济增长的波动性 337
二、引起经济波动的因素 34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周期 344
一、经济波动的周期性 344
二、我国经济周期的特点 347
三、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再生机制 351
第三节 经济波动与经济的适度增长 356
一、经济波动与经济的适度增长 356
二、减小经济波动的基本途径 360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6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364
一、经济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 364
二、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基本依据 366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及其阶段性 370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在实现过程中的矛盾与困难 37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方针 375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方针的选择 375
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基本途径 378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历史趋势 381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381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382
三、社会主义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