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体经络与穴位 3
上篇 按摩治病的基础知识 3
第一节 十二经脉与穴位 5
一、手太阴肺经 6
1、循行路线 6
2、穴位 6
3、主治病症 8
二、手帕明大肠经 8
1、循行路线 8
2、穴位 9
3、主治病症 11
三、足阳明胃经 11
1、循行路线 12
2、穴位 12
四、足太阳脾经 16
1、循行路线 16
3、主治病症 16
2、穴位 17
3、主治病症 19
五、手少阴心经 19
1、循行路线 19
2、穴位 20
2、穴位 22
1、循行路线 22
六、手太阳小肠经 22
3、主治病症 22
3、主治病症 25
七、足太阳膀胱经 25
1、循行路线 25
2、穴位 26
3、主治病症 30
八、足少阴肾经 30
1、循行路线 30
2、穴位 31
九、手厥阴心包经 33
1、循行路线 33
3、主治病症 33
2、穴位 34
3、主治病症 36
十、手少阳三焦经 36
1、循行路线 36
2、穴位 36
1、循行路线 39
3、主治病症 39
十一、足少阳胆经 39
2、穴位 40
3、主治病症 44
十二、足厥阴肝经 44
1、循行路线 44
2、穴位 45
一、督脉 47
3、主治病症 47
第二节 奇经八脉与穴位 47
1、循行路线 48
2、穴位 48
3、主治病症 50
二、任脉 50
1、循行路线 51
2、穴位 51
3、主治病症 53
三、冲脉 53
1、循行路线 53
2、穴位 55
3、主治病症 55
四、带脉 55
1、循行路线 57
五、?脉 57
2、穴位 57
3、主治病症 57
1、循行路线 57
2、穴位 59
3、主治病症 59
六、阴?脉 59
1、循行路线 61
2、穴位 61
3、主治病症 61
七、阳维脉 61
1、循行路线 61
2、穴位 63
3、主治病症 64
八、阴维脉 64
1、循行路线 64
2、穴位 64
第三节 人体的经外奇穴 66
3、主治病症 66
一、头面部的经外奇穴 69
1、穴位 69
2、主治病症 76
二、颈项部的经外奇穴 76
1、穴位 76
三、背腰部的经外奇穴 80
1、穴位 80
2、主治病症 80
2、主治病症 86
四、胸腹部的经外奇穴 90
1、穴位 90
2、主治病症 100
五、合阴部的经外奇穴 100
1、穴位 100
2、主治病症 101
1、穴位 102
六、上肢的经外奇穴 102
2、主治病症 108
七、下肢的经外奇穴 113
1、穴位 113
2、主治病症 117
第二章 按摩者常用的操作手法 126
第一节 单手抚摩术 126
1、技术操作要领 126
2、功用 126
3、部位 127
4、适应症 127
第二节 双手揉压术 128
1、技术操作要领 128
2、功用 128
3、部位 128
4、适应症 128
2、功用 129
第三节 双手推摩术 129
1、技术操作要领 129
3、部位 130
4、适应症 130
第四节 手掌擦动术 131
1、按术操作要领 131
2、功用 132
3、部位 132
4、适应症 132
第五节 双手分推术 132
1、技术操作要领 132
2、功用 133
3、部位 133
2、功用 134
1、技术操作要领 134
第六节 手掌捏揉术 134
4、适应症 134
3、部位 135
4、适应症 135
第七节 双手搓揉术 136
1、技术操作要领 136
2、功用 137
3、部位 137
4、适应症 137
第八节 双手抚抹术 137
1、技术操作要领 137
2、功用 137
3、部位 138
4、适应症 138
1、技术操作要领 139
第九节 对称搓动术 139
2、功用 140
3、部位 140
4、适应症 140
第十节 双手缕顺术 140
1、技术操作要领 140
2、功用 140
3、部位 141
4、适应症 141
第十一节 双手捏术 142
1、技术操作要领 142
2、功用 143
3、部位 143
4、适应症 143
3、部位 144
2、功用 144
4、适应症 144
第十二节 手指拿术 144
1、技术操作要领 144
第十三节 手指掐揉术 145
1、技术操作要领 145
2、功用 146
3、部位 146
4、适应症 147
第十四节 拇指揉捻术 148
1、技术操作要领 148
2、功用 149
3、部位 149
4、适应症 149
第十五节 单手按压术 150
1、技术操作要领 150
4、适应症 151
1、技术操作要领 151
第十六节 手指点压术 151
2、功用 151
3、部位 151
2、功用 152
3、部位 152
1、技术操作要领 154
2、功用 154
3、部位 154
第十七节 两指燃捏术 154
4、适应症 154
4,适应症 156
第十八节 手指提揪术 156
1、技术操作要领 156
2、功用 156
3、部位 156
4、适应症 157
第十九节 双指捏揉术 158
1、技术操作要领 158
1、技术操作要领 159
第二十节 四指揉捻术 159
2、功用 159
2、功用 159
4、适应症 159
3、部位 159
3、部位 160
4、适应症 160
第二十一节 颤抖按摩术 161
1、技术操作要领 161
2、功用 161
3、部位 161
4、适应症 161
第二十二节 双拳捶打术 162
1、技术操作要领 162
2、功用 163
3、部位 163
3、部位 164
2、功用 164
1、技术操作要领 164
第二十三节 劳宫拍打术 164
4、适应症 164
4、适应症 165
下篇 家庭按摩治百病 169
第一章 运用按摩方法治疗内科病(症) 169
第一节 感冒 169
一、症状 170
1、风寒型 170
2、风热型 170
3、暑湿型 170
4、气虚感冒型 170
5、阴虚感冒型 170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171
三、选用的按摩术 171
3;燥邪伤肺型 172
2、风热犯肺型 172
一、症状 172
第二节 咳嗽 172
1、风寒袭肺型 172
4、痰热郁肺型 173
5、肝火犯肺型 173
6、痰湿蕴肺型 173
7、肺阴亏耗型 173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173
三、选用的按摩术 174
第三节 哮喘 174
3、虚哮型 175
4、肺虚型 175
5、脾虚型 175
1、冷哮型 175
一、症状 175
2、热哮型 175
6、肾虚型 176
二、按摩邮位与穴位 176
三、选用的按摩术 176
第四节 肺痨(肺结核) 176
3、气阴亏损型 177
4、阴阳两虚型 177
1、阴虚肺热型 177
2、肺肾阴虚型 177
一、症状 177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178
三、选用的按摩术 178
第五节 头痛 178
一、症状 178
6、血虚头痛型 179
4、肝阳头痛型 179
5、肾虚头痛型 179
2、风热头痛型 179
1、风寒头痛型 179
3、风湿头痛型 179
7、痰浊头痛型 180
8、瘀血头痛型 180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180
三、选用的按摩术 180
第六节 心悸 181
一、症状 181
1、心血不足型 181
2、心虚胆怯型 181
3、阴虚火旺型 181
6、水饮凌心型 182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182
三、选用的按摩术 182
5、心阳不振型 182
4、心血瘀阻型 182
第七节 癫狂(精神分裂症) 183
一、症状 183
1、痰气郁结型 183
2;心脾两虚型 183
3、痰火上扰型 183
第八节 癫痫 184
三、连用的按摩术 184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184
4、火盛伤阴型 184
一、症状 185
1、风痰闭阻型 185
2、痰火内盛型 185
3、心肾阴虚型 185
4、脾胃虚弱型 185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185
1、寒邪客胃型 186
一、症状 186
第九节 胃脘痛(胃痛) 186
三、选用的按摩术 186
2、肝气犯胃型 187
3、脾胃虚寒型 187
4、饮食停滞型 187
5、肝胃郁热型 187
6、胃阴亏虚型 187
7、瘀血停滞型 187
第十节 呃逆(膈肌痉挛) 188
三、选用的按摩术 188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188
一、症状 189
1、胃寒气逆型 189
2、胃火上逆型 189
3、气滞痰阻型 189
4、脾肾阳虚型 189
5、胃阴不足型 189
一、症状 190
第十一节 胁痛 190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190
三、选用的按摩术 190
1、肝气郁结型 191
2、赛血停着型 191
3、肝胆湿热型 191
4、肝阴不足型 191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191
三、选用的按摩术 191
第十二节 细菌性痢疾 192
一、症状 192
1、湿热痢型 192
2、寒湿痢型 192
3、虚寒痢型 192
三、选用的按摩术 193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193
5、休息痢型 193
4、疫毒痢型 193
第十三节 便秘 194
一、症状 194
1、热秘型 194
2、气秘型 194
3、气虚型 194
4、血虚型 195
5、冷秘型 195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195
三、选用的按摩术 195
1、燥热伤津型 196
2、胃热津亏型 196
3、气阴两虚型 196
一、症状 196
第十四节 消渴(糖尿病) 196
4、阴虚阳浮型 197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197
三、选用的按摩术 197
第十五节 疟疾 198
一、症状 198
1、正疟型 198
2、温疟型 198
3、寒疟型 198
4、热瘴型 199
5、冷瘴型 199
6、劳疟型 199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199
三、选用的按摩术 199
2、冷毒侵淫,痰湿内停型 200
1、气郁痰聚型 200
3、痰瘀互结型 200
第十六节 瘿病(甲状腺肿) 200
一、症状 200
4、痰瘀浊气壅结型 201
5、肝郁化热型 201
6、阴亏火旺型 201
7、气阴两亏型 201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01
三、选用的按摩术 201
2、气血亏虚型 202
3、肾精不足型 202
第十七节 眩晕 202
1、肝阳上亢型 202
一、症状 202
4、痰浊中阻型 203
5、瘀血内阻型 203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03
三、选用的按摩术 203
3、心气虚型 204
2、心阴虚型 204
第十八节 心津失常 204
1、心阳虚型 204
一、症状 204
4、心脉痹阻型 205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05
三、选用的按摩术 205
第十九节 胃下垂 206
一、症状 206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06
三、选用的按摩术 206
第二十节 痹症 207
一、症状 207
1、行痹型 207
2、痛痹型 207
3、着痹型 207
三、选用的按摩术 208
4、风湿热痹型 208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08
第二十一节 腰痛 209
一、症状 209
1、风湿型 209
2、寒湿型 209
3、湿热型 209
4、肾虚型 209
5、瘀血型 210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10
三、选用的按摩术 210
第二十二节 中风 211
一、症状 211
1、中风闭症型 211
2、中风脱症型 211
3、半身不遂型 211
三、选用的按摩术 212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12
4、语言不利型 212
5、口眼斜型 212
第二十三节 面瘫 213
一、症状 213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13
三、选用的按摩术 214
第二十四节 面肌痉挛 214
一、症状 214
1、风寒稽留型 214
2、阴虚阳亢型 214
3、气血两亏型 215
4、肝肾阴虚型 215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15
2、肝阳亢进型 216
1、虚火上炎型 216
一、症状 216
三、选用的按摩术 216
第二十五节 面痛(三叉神经痛) 216
3、风袭经络型 217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17
三、选用的按摩术 217
一、症状 218
1、湿热壅积型 218
2、肺热壅盛型 218
3、中气下陷型 218
4、肝郁气滞型 218
5、肾气不足型 218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19
三、选用的按摩术 219
第二十七节 淋症(尿路感染) 219
6、尿道阻塞型 219
一、症状 220
1、石淋型 220
2、气淋型 220
3、血淋型 220
4、膏淋型 220
三、选用的按摩术 221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21
5、劳淋型 221
第二十八节 郁症(神经衰弱) 222
一、症状 222
1、肝郁气滞型 222
2、心肾不交型 222
3、心脾两虚型 222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23
三、选用的按摩术 223
2、衰竭型(暑厥症) 224
一、症状 224
1、中热型(暑闭症) 224
第二十九节 中暑 224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25
三、选用的按摩术 225
第三十节 阳痿 225
4、痰湿阻滞型 226
一、症状 226
1、阴虚火旺型 226
2、肾气不足型 226
3、命门火衰型 226
4、惊恐伤肾型 226
5、心脾劳伤型 226
6、肝气郁结型 227
7、湿热下注型 227
8、败精阻窍型 227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27
一、症状 228
三、选用的按摩术 228
第三十一节 早泄 228
1、阴虚火旺型 229
2、肾气不足型 229
3、心脾两虚型 229
4、肝气郁结型 229
5、湿热下注型 229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30
三、选用的按摩术 230
第三十二节 遗精 231
一、症状 231
1、君相火动,心肾不交型 231
2、湿热下注,扰动精室型 231
3、劳伤心脾,气不摄精型 231
三、选用的按摩术 232
第三十三节 男性性冷淡 232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32
4、肾虚滑脱,精关不固型 232
一、症状 233
1、命门火衰型 233
2、心肾不交型 233
3、气血两虚型 233
4、肝气郁结型 233
三、连用的按摩术 234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34
第三十四节 女性性冷淡 235
一、症状 235
1、命门火衰型 235
2、肾阴亏虚型 235
3、气血两虚型 235
4、肝气郁结型 236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36
三、选用的按摩术 236
2、命门火衰型 237
1、肾气不足型 237
第三十五节 男性不育 237
一、症状 237
3、阴虚火旺型 238
4、脾肾阳虚型 238
5、气血两虚型 238
6、肝气郁结型 238
7,湿热下注型 238
8、痰瘀阻滞型 239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39
三、选用的按摩术 240
第二章 运用按摩方法治疗外科、伤科、皮肤科病(症) 241
第一节 急性腰扭伤 241
一、症状 242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42
三、选用的按摩术 242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43
1、急性发作期 243
2、慢性期的 243
第二节 肌痹(腰肌劳损) 243
一、症状 243
三、选用的按摩术 244
第三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244
一、症状 244
第四节 颈椎病 245
一、症状 245
三、选用的按摩术 245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45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46
三、选用的按摩术 246
第五节 落枕(颈肌痉挛) 246
一、症状 246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47
三、选用的按摩术 247
第六节 漏?(肩胛关节周围炎) 247
三、选用的按摩术 248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48
一、症状 248
2、邪客日久,筋脉失养型 248
1、邪阻经络,气血凝滞型 248
第七节 肱骨外上髁炎 249
一、症状 249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49
三、选用的按摩术 250
第八节 静脉炎 250
一、症状 250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50
三、选用的按摩术 251
第九节 筋凝症(腱鞘炎) 251
一、症状 251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51
2、气滞血瘀型 252
1、湿热郁阻型 252
三、选用的按摩术 252
第十节 阑尾炎 252
一、症状 252
二、按摩邮位与穴位 253
三、选用的按摩术 253
第十一节 奶疮(急性乳腺炎) 253
一、症状 254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54
三、选用的按摩术 254
第十二节 乳癖(乳腺小叶增生) 255
一、症状 255
1、肝火型 255
2、肝郁型 255
3、气血双虚型 255
4、肝肾阴虚型 255
第十三节 痔疮 256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56
三、选用的按摩术 256
一、症状 257
1、内痔型 257
2、外痔型 257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57
三、选用的按摩术 258
第十四节 瘰疬(淋巴腺结核) 258
一、症状 258
1、风热夹痰型 258
2、气滞痰凝型 258
3、肺肾亏虚型 259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了 259
三、选用的按摩术 259
2、脾虚型 260
1、风湿、风热型 260
一、症状 260
第十五节 荨麻疹 260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61
三、选用的按摩术 261
第三章 运用按摩方法治疗妇产科病(症) 262
第一节 月经不调 262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63
3、经乱型 263
2、经迟型 263
1、经早型 263
一、症状 263
三、选用的按摩术 264
第二节 带下(白带) 264
一、症状 264
1、湿热型 264
2、寒湿型 264
一、症状 265
第三节 闭经 265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65
三、选用的按摩术 265
1、肝肾不足型 266
2、气血虚弱型 266
3、气滞血瘀型 266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66
三、选用的按摩术 267
第四节 痛经 267
一、症状 267
1、气滞血瘀型 268
2、寒湿凝滞型 268
3、阳虚内寒型 268
4、气血虚弱型 268
5、肝肾虚损型 268
一、症状 269
第五节 妊娠恶阻 269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69
三、选用的按摩术 269
1、脾胃虚弱型 270
2、肝热犯胃型 270
3、痰滞中焦型 270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70
三、选用的按摩术 270
第六节 乳汁不足 271
一、症状 271
1、气血虚弱型 271
2、肝郁气滞型 271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71
一、症状 272
2、肾虚型 272
1、脾虚型 272
三、选用的按摩术 272
第七节 妊娠胀肿(妊娠中毒症) 272
3、气滞型 273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73
三、选用的按摩术 273
第八节 阴挺(子宫脱垂) 273
3、湿热下注型 274
三、选用的按摩术 274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74
1、气虚型 274
2、肾虚型 274
一、症状 274
第九节 慢性盆腔炎 275
一、症状 275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75
三、选用的按摩术 275
3、肝郁型 276
2、血虚型 276
1、肾虚型 276
一、症状 276
第十节 不孕症 276
4、痰湿型 277
5、血瘀型 277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77
三、选用的按摩术 277
第十一节 产后腹痛 278
一、症状 278
1、血瘀型 278
2、血虚型 278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78
三、选用的按摩术 279
第四章 运用按摩方法治疗儿科病(症) 280
第一节 小儿哮喘 280
一、症状 280
5、肾虚不纳型 281
4、肺脾气虚型 281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81
1、寒性哮喘型 281
3、外寒内热型 281
2、热性哮喘型 281
三、选用的按摩术 282
第二节 小儿疳证(小儿营养不良) 282
一、症状 282
1、疳气型 282
2、疳积型 283
3、干疳型 283
4、眼疳型 283
5、心疳型 283
6、肾疳型 283
7、疳肿胀型 283
一、症状 284
第三节 小儿厌食 284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84
三、选用的按摩术 284
1、湿困脾土型 285
2、食滞伤脾型 285
3、脾胃气虚型 285
4、胃?不足型 285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85
三、选用的按摩术 286
第四节 小儿惊风(小儿惊厥) 286
一、症状 286
1、感受风邪型 286
2、感爱暑邪型 286
4、痰食惊风型 287
5、惊恐痉厥型 287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87
3、感受疫邪型 287
三、选用的按摩术 288
第五节 小儿遗尿 288
一、症状 288
1、肾气不足型 288
2、脾肺气虚型 288
第六节 顿咳(百日咳) 289
三、选用的按摩术 289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89
3、肝经漫热型 289
一、症状 290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90
三、选用的按摩术 290
第七节 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291
一、症状 291
二、按摩的部位与穴位 291
2、心经积热型 292
1、脾脏虚寒型 292
一、症状 292
三、选用的按摩术 292
第八节 小儿夜啼 292
3、暴受惊恐型 293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93
三、选用的按摩术 293
第九节 幼儿夏季热 294
一、症状 294
1、暑伤脾胃型的 294
2、上盛下虚型 294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95
三、选用的按摩术 295
第十节 小儿麻痹后遗症(脊髓灰白质炎后遗症) 295
一、症状 295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96
三、选用的按摩术 296
第五章 运用按摩方法治疗耳鼻咽喉病(症) 297
第一节 耳鸣 297
一、症状 298
1、肝胆风火上炎型 298
2、肾阴不足型 298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298
三、选用的按摩术 299
第二节 耳鸣耳聋 299
一、症状 299
1、肝胆火旺型 299
2、肾虚型 299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300
三、选用的按摩术 300
第三节 耳胀(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300
一、症状 300
3、风寒外袭型 301
三、选用的按摩术 301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301
1、风热邪毒侵袭型 301
2、肝胆热盛型 301
第四节 耳闻(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302
一、症状 302
1、邪毒滞留,气血瘀阻型 302
2、脾胃虚损型 302
3、肝肾阴虚型 302
第五节 脓耳(化脓性中耳炎) 303
一、症状 303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303
三、选用的按摩术 303
1、风热邪毒,循罕犯耳型 304
2、肝胆火盛,熏灼耳窍型 304
3、脾虚湿困,上犯耳窍型 304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304
2、胆?郁热型 305
1、肺经风热型 305
一、症状 305
三、选用的按摩术 305
第六节 鼻渊(急慢性鼻窦炎) 305
3、脾胃湿热型 306
4、脾气虚寒型 306
5、脾气虚弱型 306
三、按摩部位与穴位 306
1、肺经热盛型 307
一、症状 307
第七节 鼻衄 307
三、选用的按摩术 307
4、肾元亏损,邪毒停聚型 308
2、胃热炽盛型 308
3、肝火上逆型 308
4、肝肾阳虚型 308
5、脾不统血型 308
2、脾虚型 309
1、肺气虚型 309
一、症状 309
三、选用的按摩术 309
第八节 鼻鼽(过敏性鼻炎) 309
3、肾阳虚型 310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310
三、选用的按摩术 310
第十节 伤风鼻塞(急性鼻炎) 310
一、症状 311
1、外感风塞型 311
2、外感风热型 311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311
三、选用的按摩术 311
一、症状 312
2、脾气虚弱,湿浊阻窍型 312
1、肺气虚弱型 312
3、邪毒久留,气滞血瘀型 312
第十一节 鼻塞(慢性鼻炎) 312
三、选用的按摩术 313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313
第十二节 二风热乳蛾(急性扁桃体炎) 313
2、肺胃热盛型 314
1、风热外侵型 314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314
一、症状 314
一、症状 315
第十三节 虚火乳蛾(慢性扁桃体炎) 315
1、肺阴亏虚型 315
2、肾虚火旺型 315
三、选用的按摩术 315
第十四节 风热喉痹(急性咽炎) 316
三、选用的按摩术 316
一、症状 316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316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317
2、痰热互型 317
三、选用的按摩术 317
1、风热外袭型 317
1、阴虚火类型 318
一、症状 318
2、痰阻血瘀型 318
第十五节 虚火喉痹(慢性咽炎) 318
三、选用的按摩术 319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319
第十六节 急喉喑(急性喉炎) 319
3、阴虚津枯型 319
2、风热犯肺型 320
1、风寒束肺型 320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320
一、症状 320
一、症状 321
第十七节 慢喉喑(慢性喉炎) 321
1、肺肾阴虚型 321
三、选用的按摩术 321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322
2、痰凝血瘀型 322
三、选用的按摩术 322
一、症状 323
第十八节 急喉风(急性喉阻塞) 323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323
一、症状 324
第十九节 情志喑(癔病性失语症) 324
1、肝气郁结型 324
2、心胆不宁型 324
三、选用的按摩术 324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325
三、选用的按摩术 325
第六章 运用按摩方法治疗口腔科病(症) 326
第一节 牙痛 326
2、胃火牙痛型 327
1、风热牙痛型 327
3、虚火牙痛型 327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327
一、症状 327
第二节 牙痛(急性牙龈炎) 328
三、选用的按摩术 328
一、症状 328
第三节 牙龈痛(智齿周围牙龈脓肿) 329
三、选用的按摩术 329
一、症状 329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329
第四节 牙宣(牙周病) 330
三、选用的按摩术 330
一、症状 330
1、胃火上熏型 330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330
三、选用的按摩术 331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331
第五节 口疮(阿弗他口炎) 331
2、肾阴亏损型 331
2、阴虚火旺型 332
1、心脾积热型 332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332
三、选用的按摩术 332
一、症状 332
1、脾胃湿热型 333
一、症状 333
2、风毒化火型 333
3、血虚热燥型 333
第六节 唇风(慢性唇炎) 333
三、选用的按摩术 334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334
第七节 骨槽风(颌骨骨髓炎) 334
4、气血瘀滞型 334
2、气血亏虚型 335
1、邪热炽盛型 335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335
三、选用的按摩术 335
一、症状 335
第七章 运用按摩方法治疗眼科病(症) 336
第一节 目赤(结膜炎) 336
2、内兼肺胃积热型 337
1、初感疫毒型 337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337
三、选用的按摩术 337
一、症状 337
1、风热外袭型 338
一、症状 338
2、热毒上攻型 338
3、余邪未清或脾胃虚弱型 338
第二节 针眼(麦粒肿) 338
第三节 青盲(视神经萎缩) 339
三、选用的按摩术 339
一、症状 339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339
4、肝气郁结型 340
3、脾肾阳虚型 340
5、气血瘀滞型 340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340
2、心血亏虚型 340
1、肝肾不足型 340
一、症状 341
第四节 视赤如白(色盲) 341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341
三、选用的按摩术 341
三、选用的按摩术 342
第五节 能近怯远症(近视) 342
一、症状 342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343
三、选用的按摩术 343
第六节 能远怯近症(远视) 343
一、症状 343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344
三、选用的按摩术 344
第七节 上睑下垂(眼肌麻痹) 344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345
三、选用的按摩术 345
第八节 内障(视网膜病变) 345
一、症状 345
三、选用的按摩术 346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346
第九节 漏睛(漫性泪囊炎) 346
一、症状 346
2、心经壅热型 347
1、风热蕴结型 347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347
三、选用的按摩术 347
一、症状 347
1、肝经湿热型 348
一、症状 348
2、肝胆热毒型 348
3、虚火上炎型 348
第十节 混睛障 348
三、选用的按摩术 349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349
第十一节 绿风内障(充血性青光眼) 349
2、脾虚湿痰型(慢性充血性青光眼) 350
1、肺肝部热型(急性充血性青光眼) 350
3、阴虚阳亢型(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350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350
一、症状 350
一、症状 351
第十二节 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 351
1、肝肾两亏型 351
三、选用的按摩术 351
三、选用的按摩术 352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352
第十三节 电光性眼炎 352
2、脾气虚弱型 352
三、选用的按摩术 353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353
第十六节 双目睛通(共同性斜视) 353
一、症状 353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354
一、症状 354
三、选用的按摩术 354
附录Ⅰ 几种实用的简易保健按摩方法 355
第一节 气功按摩延年益寿法 357
第二节 穴位按摩美容法 359
第三节 减肥健体按摩法 361
第四节 自我按摩保健法 363
第五节 气功穴位按摩养生法 369
第六节 气功按摩养生十八法 378
附录Ⅱ 常见病家用便方 383
第一节 感冒 385
第二节 头痛 386
第三节 眩晕 388
第四节 咳嗽 390
第五节 哮喘 392
第六节 肺结核病 393
第七节 胃痛 394
第八节 胄下垂 396
第九节 呃逆 397
二、按摩部位与穴位 398
第十节 消渴 398
第十一节 心悸 400
第十二节 细菌性痢疾 401
第十三节 便秘 403
第十四节 疟疾 404
第十五节 中风 405
第十六节 癫狂 407
第十七节 癫痫 408
第十八节 更年期忧郁症 409
第十九节 风湿性关节炎 409
第二十节 腰痛 411
第二十一节 面瘫 412
第二十二节 石淋(泌尿系结石) 413
第二十三节 前列腺肥大症 414
第二十四节 中暑 416
第二十五节 单纯性甲状腺肿 416
第二十六节 肋间神经痛 417
第二十七节 遗精 419
第二十八节 阳痿 420
第二十九节 肩周炎 421
第三十节 急性腰扭伤 422
第三十一节 淋巴腺结核 423
第三十二节 阑尾炎 424
第三十三节 落枕 426
第三十四节 痔疮 427
第三十五节 荨麻疹 428
第三十六节 急性乳腺炎 430
第三十七节 月经不调 431
第三十八节 白带 433
第三十九节 闭经 434
第四十节 痛经 436
第四十一节 妊娠呕吐 438
第四十二节 妊娠水肿 439
第四十三节 乳汁不足 440
第四十四节 产后腹痛 441
第四十五节 子宫脱垂 442
第四十六节 不孕症 443
第四十七节 小儿百日咳 445
第四十八节 小儿哮喘 447
第四十九节 小儿消化不良 448
第五十节 小儿厌食症 450
第五十一节 小儿慢惊风 451
第五十二节 小儿遗尿 452
第五十三节 流行性腮腺炎 454
第五十四节 小儿夜啼 456
第五十五节 幼儿夏季热 458
第五十六节 小儿麻痹后遗症 459
第五十七节 耳鸣耳聋 461
第五十八节 化脓性中耳炎 462
第五十九节 鼻窦炎 463
第六十节 常出鼻血 464
第六十一节 急性扁桃体炎 465
第六十二节 慢性扁桃体炎 466
第六十三节 急性咽喉炎 467
第六十四节 慢性咽喉炎 468
第六十五节 牙痛 469
第六十六节 牙龈炎 470
第六十七节 口腔炎 470
第六十八节 急性眼结膜炎 471
第六十九节 充血性青光眼 472
第七十节 老年性白内障 473
第七十一节 麦粒肿 474
第七十二节 视神经萎缩 475
第七十三节 近视 476
第七十四节 夜盲症 477
第七十五节 慢性泪囊炎 479
第二十六节 癃闭(尿闭) 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