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1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作用 7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10
第一编 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16
第一章 社会主义形成的经济规律性和社会主义的各个发展阶段 16
第一节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必然性和实质 17
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前提和实质 17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必然性 21
过渡时期主要规律的共同性以及在各国实现这些规律的特点 23
第二节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主要经济成分 26
过渡时期经济的多成分性 26
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产生及其在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27
过渡时期中的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35
过渡时期的经济规律 41
第三节 多成分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化 46
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经济政策的实质 46
社会主义工业化 50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4
文化革命 60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胜利 61
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61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绝对统治地位 64
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非资本主义道路的特点 70
第五节 社会主义经济成熟程度不同的各个阶段 72
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发展 72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75
发达的社会主义和科学技术革命 78
发达的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 81
第六节 对有关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阶段问题上的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理论的批判 84
第二编 社会主义生产 92
第一章 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92
第一节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92
作为经济范畴的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 92
公有制与社会主义生产管理 96
公有制的两种形式和两种类型的社会主义企业 100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个人所有制 105
社会主义所有制诸形式的发展 10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性质和经济利益 109
为自己、为社会的自由劳动 110
直接社会劳动 112
劳动的普遍性 115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利益 117
保证社会全体成员享有充分福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2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120
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 122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内容 124
基本经济规律--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 128
第四节 对有关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方面的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理论的批判 130
第三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有计划发展 137
第一节 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客观基础和实质 138
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有计划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138
作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范畴的国民经济发展的计划性 143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内容 148
第二节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 148
生产的有计划调节 154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最优比例性 157
社会需要的变化与生产结构 157
产品的社会效用 159
国民经济最优比例的实现 161
第四节 对有关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发展方面的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理论的批判 16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货币关系存在的必要性及其实质 168
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关系存在的原因 168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货币关系 168
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货币关系与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货币关系的根本区别 171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及其属性 174
第二节 劳动的二重性 178
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新内容 178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矛盾 179
商品的价值量 181
关于完全劳动耗费量的计算 183
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的必要性及其实质 186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货币 186
货币的职能 188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194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 196
价值规律的内容 196
价值规律的作用和价格 197
第五节 对有关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货币关系问题上的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理论的批判 202
第五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化 207
第一节 计划化的科学依据 208
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民经济计划化的必然性和实质 208
计划化的基本原则 216
第二节 计划化的组织和方法 223
国民经济计划体系 223
科学预报 227
计划化的综合体系法 230
计划化方法的完善 232
第三节 对有关社会主义经济计划化问题上的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理论的批判 237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生产过程 24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的诸要素及其相结合的性质 243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基金 244
自然财富的合理利用 245
社会总劳动力 246
社会主义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 247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协作 249
新型的社会劳动组织 25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总劳动 254
生产劳动 255
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258
有计划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 260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工作日 262
第三节 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总产品的主要泉源 265
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增长的规律 265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诸因素 267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技术进步的优越性 272
社会主义制度下采用机器的经济合理性标准 273
社会主义制度下技术发展的社会后果 280
新技术的有计划采用 283
农业技术进步的优越性 285
第五节 对有关社会主义生产过程方面的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理论的批判 286
第七章 按劳分配。社会消费基金 292
第一节 按劳分配的经济规律 293
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293
按劳分配与社会主义社会成员的平等地位 297
必要产品的两种分配形式 29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300
工资的实质和划分工资等级的经济依据 300
工资形式和工资制度 304
工资构成 306
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 308
第三节 集体农庄的劳动报酬 309
集体农庄生产中按劳分配的特点 309
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形式的发展 312
社会消费基金的社会经济内容 313
第四节 社会消费基金 313
社会消费基金的意义 316
第五节 对有关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报酬问题上的资产阶段和修正主义理论的批判 318
第八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积累和消费 32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积累 322
社会主义积累的实质 322
社会主义积累的泉源 324
劳动技术装备率的提高 326
第二节 积累与社会主义生产的技术水平的提高 326
社会主义生产的积聚 329
第三节 积累和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 332
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积累率 332
决定积累数额的因素 334
社会主义积累的最优比例和效果 336
社会主义的积累规律和社会全体成员福利的提高 340
社会主义的人口规律 343
社会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343
第四节 对有关社会主义制度下积累和消费问题上的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理论的批判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