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与基本原理 1
1.1 热化学与光化学 2
1.2 分子的电子结构 3
1.3 电磁辐射 6
1.3.1 光的吸收 8
1.4 激发态 10
1.4.1 自旋多重度 10
1.4.2 态图解 10
第二章 散发态的产生及其与时间无关的性质 14
2.1 影响吸收光谱强度的因素 14
2.1.1 光的吸收和发射 14
2.1.2 辐射寿命 17
2.1.3 电子跃迁强度 19
2.1.4 选择定则 21
2.1.5 振动重叠积分(弗朗克一康登原理) 22
2.1.6 自旋 26
2.1.7 电子跃迁矩和偏振 30
2.1.8 电子振动耦合与禁阻跃迁 32
2.1.9 轨道重叠 33
2.1.10 振子强度和禁阻跃迁 34
2.1.11 影响吸收谱线强度的其它因素 35
2.2 跃迁类型 36
2.2.1 命名法 36
2.2.2 π→π跃迁 37
2.2.4 n→σ跃迁 40
2.2.3 n→π跃迁 40
2.3.4 化学激活(化学发光) 41
2.2.5 电荷转移(CT)跃迁 42
2.2.6 接触DAC与接解电荷转移吸收 44
2.3 产生激发态的其它方法 45
2.3.1 放电 45
2.3.2 电离辐射 48
2.3.3 热激活 49
2.4 激光 52
2.4.1 激光应用 56
2.5 激发态的性质 58
2.5.1 受激分 子的几何构型 58
2.5.2 酸碱性质 61
2.5.3 偶极矩 65
2.6 激发态的能量 66
2.6.1 单线态一三线态分裂 66
2.6.2 单线态、三线态与自由双基 70
2.6.3 溶剂效应 75
2.7 (n,π)与(π,π)态的鉴别 77
第三章 激发态和与时间相关的现象 83
3.1 引言 83
3.1.1 耗散途径 83
3.1.2 辐射跃迁 85
3.1.3 无辐射(或非辐射)跃迁 86
3.1.4 动力学、量子产率与寿命 87
3.2.1 方法 91
3.2 辐射跃迁 91
3.2.2 荧光 101
3.2.3 磷光 104
3.2.4 延迟荧光 107
3.3 无辐射跃迁 111
3.3.1 稠密介质中大分子实验数据的概要 112
3.3.2 简单模型 113
3.3.3 电子矩阵元 115
3.3.4 振动重叠积分(弗朗克一康登因子) 117
3.3.5 能隙定律 119
3.3.6 氘化和其它效应 121
3.3.7 荧光和磷光的比较 123
3.3.8 无辐射跃迁,异构化和光化学 126
第四章 激发态的猝灭 132
4.1 引言 132
4.2 均激基双体 134
4.2.1 均激基双体的结构和键合 137
4.3 非均激基双体 139
4.4 猝灭动力学 143
4.5 猝灭过程与猝灭机理 146
4.5.1 电子转移猝灭 146
4.5.2 重原子猝灭 151
4.5.3 用氧和顺磁物质猝灭 152
4.5.4 电子能量传递 153
5.1.1 产物 178
5.1 定性方法 178
第五章 反应机理的研究 178
5.1.2 中间体 180
5.1.3 最低能量激发态 189
5.1.4 活性激发态 191
5.2 定量方法 194
5.2.1 量子产率 194
5.2.2 猝灭动力学 198
5.2.3 激发态寿命 206
5.2.4 可控变量 208
第六章 轨道对称性和光化学 217
6.1 引言 217
6.2 周环反应的类别 218
6.2.1 立体化学特性 220
6.3 理论分析 223
6.3.1 相关图 223
6.3.2 伍德沃德-霍夫曼规则 227
6.4 轨道对称与光化学反应 228
习题 234
答案 243
附录 群论的应用 258
A.1 对称元素与对称操作 258
A.2 特征标表 259
A.3 群论与电子选择定则 265
人名中英对照表 272